《陕西坑》第86章


最后,五国达成了原则性协议。联合国正式成立。美苏英法中,五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关于中国的所有战后要求在协议书当中签字画押。当然,这些都需要中国承担自己的义务才行。
1945年1月,中国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开始南下作战,战略目的是控制整个中南半岛。为盟军走印度洋扫除障碍。
从1942年到1945年,整整三年,日本在太平洋的进展可以用“毫无进展”四个字来形容。日本占据了庞大的地域,可缺乏利用这庞大地区物资的能力。落后的工业能力不足以支撑这样规模的开发。最可悲的是,日本的工业资源大多数用在舰艇建造上,日本甚至无力扩大运输舰艇的规模。缺乏长期战略观,加上日本内部的丁达尔现象,日本始终无法使用合力来解决问题。
中国把日本撵出缅甸和安南之后,日本也无力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而且中国仅仅是驱逐了日军,并没有进一步追击日军。日本的兵力洒在海岛上,实在是无力对中国进行战争。
海军部曾经一厢情愿的认为,可以和美国达成一份和平协议。可战争开始之后,就脱离了日本海军部的控制。为了保护现有的控制区,日本不得不夺取更大的战略空间。战略空间的扩大导致了效率的大幅度下降。收缩战略空间的讨论根本无法得到通过的可能。东南亚地区充满了宝藏,但是日本就是无法有效利用这些宝藏。除了掠夺当地有钱人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对东南亚有钱人的掠夺,直接把这些人推向了反对日本的一面。日本人不得不面对着无休止的游击战。就连形势最好的印度也是如此,南方印度独立政府需要援助,日本自己的工业品都不足,哪里能拿出印度人需要的设备。日本人还期待着从印度捞一把呢。结果印日关系不断恶化。
1945年初,共和国搞定了缅甸和安南的局势。缅甸独立建国,代价就是把西南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给了中国,加上中国从英国人那里得到的阿萨姆地区,中国得到了印度洋出海口。印度和缅甸之间被中国领土隔开。这保证了缅甸的安全。至少给了缅甸安全感。安南各部分势力众多,共和国就把安南一分为三,组成了三个国家的邦联国度。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的划分谈不上很合理,也谈不上很不合理。而且这三个国家至少还隶属于一个邦联国家的旗下。
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已经毫无悬念。解放军沿着中南半岛一路南下,日军毫不是对手。美国舰队则从澳洲南部出动,进军印尼地区,海陆双方在1944年5月在新加坡会师。一度被轴心国控制的世界岛南端,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重大的胜利在国内的反响类似于大戏,令人兴奋,却没有实质作用。国内的注意力都被1944年的超高粮食收成所吸引。大规模使用了化肥和机械化之后,粮食产量令大农业区的百姓瞠目结舌。小麦亩产400斤,水稻亩产则达到了650斤。虽然大农业区本来就是肥沃的地区,产量素来很高。可这样的产量直接挑战了大农业区人民的想象力。要知道,在1941年的时候,大农业区的亩产也不过是1944年的一半而已。
大农业区的巨大成功,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周边的大批农村要求加入大农业区。
这个趋势并非在1944年开始,实际上,早在1940年,共和国的西北就有几个大农业区,周边分地的农民们一开始倒是欢天喜地,可个体种植,实在无法提高产量,特别是在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上,他们都跟不上。看着近在咫尺的大农业区收获颇丰,人民就要求加入大农业区。
在陕西众的计划当中,西北本来就不该是产粮区,而应该是林业区。所以当地的农民直接转职当了林业工人。共和国大修铁路,铁路上要跑火车,火车不能空车。陕西的林业和牧业、果树种植业结合。有效的装满了运输出去的火车。生产的产品越多,赚到的钱就越多。陕西绿化大见成效,人民收入也增加很多。
除了种树之外,人民还从事工程队的工作。在大建设的时代,缺的就是工人。人民赚到的钱可以购买更多工业品,有效地提高了生活水平。
在当时,共和国上层当中颇多人担心这样的政策会让粮食出问题。到了1944年,就连对农业最悲观的共和国上层,也不再担心会突然发生饥荒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分到地的农民要求加入大农业区的要求,这样的形势下,中央却提下达了要求谨慎对待的决议。
尽管经济发展令人满意,钢铁产量已经提前达到了1500万吨。但是工业化的国家,对于基础建设的需求是令人发指的。见识过年产六亿吨钢铁的陕西众深知,如果甩开了膀子搞建设,就是年产六亿吨钢铁,连着生产十年,这些钢铁也未必够用。
基础建设并非是简单的造出一堆建筑,各种管理、经营同样不可或缺。这就需要全民接受足够教育。1927年来,无论是西北局或者南方军,都在教育上颇有建树。但是还是不足够。共和国需要人民接受更多教育才行。到了1944年,共和国已经有各种五年制小学毕业生以及更高学历的毕业生3000万人,这个绝对数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但是还不够。
毕业生如果没有经过各种职业教育,懂得了纪律和服从,那么就没有太大作用。这需要时间来积累。需要严格的制度去规范。对于共和国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最强大的陕西众表现出的“恨铁不成钢”,让中低级干部感觉十分不解。这样的好日子有什么可以不满的呢?可以说,中国活着的百姓,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好日子。除了因为政府管的太严,让大家颇不习惯之外。生活的提高是可以看得到的。就连对共和国最敌视的人,也不敢攻击共和国的执政能力。只能找别的借口来说事。
只是党的纪律,以及对中央的盲目信从,让下面的干部们坚定执行中央的政策。对他们来说,听了中央的话,让生活变得这么好,那么继续听中央的话,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好。这是1944年的共和国的主流观点。
在国内强有力的物资支援下,战争的进程变得更加有利。解放军的登陆部队与美军有效配合,在1945年5月到10月,对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战。到了现在,共和国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1941式冲锋枪正式亮相。这种冲锋枪的实战表现相当出色。配合了联军的坦克,日本陆军毫无还手之力。登陆战逼迫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进行了数次大规模决战。从争夺瓜岛开始,美国海军越战越强,特别是第三次珊瑚海大海战,日军航母五沉三伤,联合舰队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除去战舰的损失之外,联合舰队司令山口多闻在这次战败后,拒绝下舰,随着航母一起沉没在太平洋当中。司令官和大批海军精英飞行员的损失,实际上已经宣告了日本的灭亡。
美军在第三次珊瑚海大战,航母三沉三伤,同样损失惨重。美国远比日本要强大的工业能力和人口数量,以及基础教育的发达,决定了美军可以迅速弥补这些损失。美军轻松的得到补充,可日本却没有这样的实力。
日军曾经进军的线路不断撤退,中美联军所向披靡。到了1945年12月,硫磺列岛战役以联军共同伤亡高达15万的代价被攻下。共和国共和国一方就承担了 13万的伤亡。这样巨大的代价并非没有报偿。既然荷兰已经完蛋,中美达成的对荷兰殖民地的临时处理方案。地处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复国,其他地区由美国人托管。新的兰芳共和国占据了婆罗洲的产油区。共和国利用租借法,向美国购买了50条油轮。
丁宫的大名伴随着利比亚油田在石油业界之中可以说无人不知。共和国的油井开采速度和建设速度,在丁宫的带领下,向美国人证明了传闻绝非虚言。油田钻探和建设速度之快超出了美国的想象。一待建设成功,就开始疯狂的向国内运输石油。其效率之高,令美国人瞠目结舌。仅仅在1946年,共和国就从兰芳共和国“购买”了500万吨石油。加上从东南亚其他地区购买的石油,以及中美联合石油公司所开采的石油,共和国1946年一共从东南亚弄走了1000多万吨石油。这样的效率令美国人大大起了戒心。
联军不仅仅在海上,岛屿上打击日军。浙江到阿拉斯加的穿梭轰炸线,更是令日本人遭到了灭顶之灾。穿梭轰炸根本不用担心返航问题,而护航也变得十分轻松。一个个日本城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