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笑林大全》第49章


三贯钱,罚三贯钱!”老三无奈,只得耷拉着头回家去取钱,他妻子追问他拿钱何用,他只
好如实说了。
老三拿了钱,正准备往外走,他妻子一把抢过钱,一把把他按在床上,口中说:“你老
实地在床上趴着吧,我替你去还大哥的钱。”说着一溜小跑出了门。她把三贯钱交到老大手
里,说:“你三弟回家去就腹痛,五更时分生下一个男孩。他在月子中不能来,就叫我把钱
还给大哥。”老大听得稀奇,就说:“你真是瞎说,丈夫怎么会生孩子?”老三的妻子“扑
哧”一笑说:“大哥,你说话也抬扛,这钱我还是拿回去吧。”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疥疮有五德 陈大卿的手指节骨间长了疥疮,既奇痒难忍又影响美观。有人为此取笑陈大卿,陈大卿
就非常神秘地告诉他:“您别笑,这疥疮倒有五种德行呢,理应排在众疾之上。”那人忙问
是哪五种德行。陈大卿故意卖关子说:“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完的。”那人好奇,再三
请求陈大卿说出来,陈大卿这才慢条斯理地掰着手指头说起来:
“不长在人脸上,算得上仁慈;喜爱传给别人,算得上义气;总是让人交叉着手揩擦,
算得上合礼;长在手指节骨间,算得上聪明;痒痛按时发作,算得上守信。仁、义、礼、
智、信,五德皆备,可不能小看了它埃”
那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秦士好古 有个姓秦的士人好古物成瘾,即使价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计地买回家来。有人也就投其
所好,专门钻他这个空子,让他吃亏不少。
一天,一个人扯着一块烂席片来见他,说是以前鲁哀公向孔子问政时赐孔子的座席。秦
士心中大喜,认为这是难得的古物,就以诸多良田作价买了下来。
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门来,说:“这是以前太王为避夷狄之乱杖
策离开豳地时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该出什么价
钱?”秦士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手捧一只朽烂的木碗来兜售,对秦士说:“您买的席和杖,都算
不上古物。我的这只木碗是夏桀所造,比周朝古远多啦。”秦士没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
就把正住着的宅院作价买下了这只木碗。
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却落得田资用尽,无衣无食,然而好古之心却使他始终不忍丢弃古
物。于是,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夏桀之碗”,沿街乞讨,
糊口度日,口中还不时地喊着:
“衣食父母们啊,您若有太公时的九府钱,就行行好,给我一文吧。”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僧戴帽 华阳主簿张唐辅一向喜爱与人开玩笑。有一天,他去拜访成都知府张逸,正好张逸的另
一位老朋友、和尚文鉴大师也来张逸府第。二人都在大门口等着召见。
张唐辅一时头皮发痒想搔搔头,刚脱下乌巾帕头,正不知往何处放。他一斜眼,瞥见文
鉴和尚头脑光光,就顺手把帕头罩在了上面。文鉴和尚非常恼火,呶呶唧唧,说个没完。正
巧,这时张知府从里面召见,张唐辅与文鉴和尚就进了客厅。
刚一落座,文鉴和尚就告白说:“我与这位官人素不相识,刚才我俩在门外时,他连问
也不问就把帕头罩在我头上了。”
显然他还怒气未消。
张知府不知所以然,就问张唐辅是怎么回事。张唐辅不好意思地说:“刚才我一时头
痒,就脱下帕头,却无处可放,忽见这位大师头上亮光光正闲着,就想把帕头暂时一放,不
想大师却生气了。”张知府听了,大笑不已,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文鉴和尚也逗乐了。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爹爹”与“民贼” 宋代名相钱良臣,特别忌讳别人提到他的名字。他有个小儿子,也还算机灵,每次读经
史子集看到有“良臣”二字,就特意改为别的字,以便为爹爹避讳。儿子小小年纪能这么有
心计,钱良臣自然称心。
有一天,小儿子读《孟子》一书,正好有“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一句。这
还了得!他不假思索,马上把“良臣”二字改读为“爹爹”。当钱良臣在一旁听到儿子读到
“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这句时,鼻子都气歪了!
——元·仇远《稗史》
点灯与放火 田登作郡守时,非常忌讳别人冒犯他的名字,甚至连“灯”字也不让别人说。为此,他
先后惩治了包括吏卒在内的许多人。于是,整个州郡内,人们都戏称“灯”为“火”,把
“点灯”称为“放火”。
元宵节晚上放灯,田登允许人们前来游观,就让手下人写了一张公告榜贴出去,榜上写
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州郡中人人见了都暗自发笑,有人还编出歌谣讽刺道:“只许
州官放火,不话百姓点灯。”
——明·谢肇淛《五杂俎》
汉兵士 有个名叫刘宗汉的人,是本朝皇室宗亲,他最忌讳别人说起他的名字。他命令把“汉”
字改称为“兵士”,整个皇宫里的人都要这样念才行。他妻子供奉罗汉像,他儿子学习《汉
书》,宫中人对此都不敢直说,只得说:“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罗兵士(汉),太保请官教
点兵士(汉)书。”此话一出,闻者无不哄笑,很快被传为笑谈。
——明·谢肇淛《五杂俎》
“相公”与“相婆” 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隐居在金陵附近的半山。这时王和甫任金陵太守,王安石很不愿
意见他。
一天,王安石在山中采药回来,远远地看见了王和甫,就急忙进了一户农家避开他。这
家的一位老婆婆见来人肩背药笼,就把自己的病情说了一遍。王安石便从药笼里拿出一些草
药送给老婆婆,老婆婆千恩万谢地收下了。临走时,老婆婆拿了一缕麻线硬塞给王安石作为
酬谢,并说:“相公您回家后,可把这麻线交给相婆。”
一听“相婆”这个新鲜的说法,王安石大笑起来,很高兴地把麻线收下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枕上之言 明代永新人刘髦的两个儿子都在京城中了进士。大儿媳将去京城与大儿子团聚时,刘髦
送她到河边,并拉着她的手上船。别人见此情景,都笑着与刘髦开玩笑。刘髦说:“你们干
嘛笑我?如果不拉着她,万一掉下水去,不就更可笑了吗?”
不久,二儿媳也要去京城。当时刘髦正卧病在床,不能出门,就把二儿媳叫到床前,用
手拍着枕头说:“我年纪大了,最怕风寒头痛,你到京城后可赶快买块头巾寄来。”
第二天早上,二儿媳将要上路时,各家亲戚都来相送,刘髦忽然又叫来二儿媳,嘱咐她
说:“别忘了昨夜我在枕上说的话!”二儿媳的脸羞得“唰”一下子全红了,众亲友听了都
很惊讶,因为枕上之言是指夫妻间的私房话啊!怎么老公公与和儿媳妇说起这样的话呢?后
来问明了事情的原委,才知虚惊一场,都拍掌大笑起来。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不怕鬼 明朝嘉靖年间,无锡人王富、张祥,都是极有胆量的人物,从来不害怕什么鬼怪,在当
地很有名。
夏天的一个傍晚,王富、张祥在河边对饮,直饮到酣畅时分。王富说:“河对岸的坟墓
丛中,昨天刚埋了一个死人,你敢游过河去把死尸从棺材里弄出来吗?”张祥丝毫不示弱地
说:“现在天还有些亮,等一会儿,我敢在黑夜里把它弄出来。”王富就说:“如果真是这
样的话,我愿输给你一瓮腊酿,我先回去把酒拿来在这里等你。”说完就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落山了,天渐渐黑下来了。张祥一口气游过河去,来到坟墓丛中,却
见棺材盖已被挪开。正当他对此疑惑不解时,忽然从棺材中伸出两只大手死死地抱住了他的
脖子。张祥一时有些紧张,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