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大亨》第617章


看着这些精美无比的浮世绘,林逸不心动那是假的,何况还有伊藤先生在一旁介绍说这些浮世绘的优美故事。从伊藤的讲解中,林逸得知浮世绘的前世今生。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
浮世绘的艺术,初期原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绘画。肉笔的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阪,这个画派的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这些大和绘师的技术成就,代代相传,遂为其后的浮世绘艺术,开导了先路。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和中国的清代相吻合。由于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发展,作者云起,需要量扩大,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的。
浮世绘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浮世绘的作者都出身民间,没有一个御用画家,但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盛行,致使这种艺术失去了健康的内容,追求色情和低级趣味,渐渐地终于走向衰亡。浮世绘今虽已被现代印刷术所代替,但它那丰富的艺术成果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
至少此时的林逸已经被这些精美无比的浮世绘给迷住了,最后忍不住选了一张歌川国贞初代所作的《当世美女、吾妻风景》,其实是一个正在濯足的女子,与很多浮世绘中描绘娴静的美人不同,这幅作品带有一种动态的美,又颇有生活气息,很容易让林逸想到井原西鹤笔下的女子。
选了浮世绘,林逸这才收敛心神,把心思放在了这库房内的旧书上面。相比那些电影海报和浮世绘的华丽,库房内的旧书就显得很“低调”了。
林逸仔细翻看,屋里除了与中国有关的文史研究书籍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靠墙的几整架线装古籍,唐本与和刻本各占一半。由于是开架之书,他可以任意取下翻看不受打扰,令人感到非常自在,这种状态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当林逸细细检视架上图书时,还是不免有小小的失望,多半是晚清刻本,且多数刻印并不精良。书的价格却又颇高,晚清书局刻本动辄十多万日元。
林逸印象较深的有钱泰吉的《曝书杂记》三卷,为同治戊辰精刻本,卷首有钱氏小像,画风清雅可喜,其余大多自郐而下。书架上的图书除了李、杜诗外,多半是清人经学、小学著作,软体写刻的精美别集非常少见,日本人对于乾嘉传统的执念可见一斑。
林逸一直以来认为在这个时代如果仅仅以一种文人的情怀为目的收藏古书,其刻印的精美所带来的艺术性应该是首要条件,而实用性反而在其次。如果从实用角度来说,现代出版物在使用上更具有优势,纯粹研读经学没有必要花费重资购买古书。所以经学、小学类的古书对于我的吸引力远不如赏心悦目的别集。
林逸动作迅速,很快就挑了两种书看。其中一本是善耆的《忠肃亲王遗集》,民国戊辰刻本,由日人小平总治手书上版,字体非常漂亮。但一卷本的书显得异常单薄。
林逸询问那伊藤先生,这书要多钱,没想到伊藤先生索价并不低,说这是日本国内名家刻印的,比较有收藏价值,在日本国内也比较受欢迎,最少也要三万多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800元。
林逸这才知道,原来这库房里面的书如此珍贵,个怪不得伊藤先生不摆在他的旧书店招揽中国游客,想必中国游客对于“小平总治”不熟悉,因此卖不上高价。
不过对于林逸来说,千把块钱还是拿得出来的,应该说属于毛毛雨,毕竟这个版本他真的很喜欢,总不能让日本人总收藏咱中国人的宝贝,他们的咱也要收藏一些才对。
紧接着林逸就又仔细翻看了一下书架上的旧书,见林逸如此豪爽,伊藤先生就更加热情,在他翻看的时候,细心地做着介绍。
但见那些古籍版本中,有道光本《刘礼部集》、朝鲜本《增删濂洛风雅》都很让人心仪。林逸再次彰显疯狂购气质,全部拿下。
除此之外,林逸还购买了孙志祖的《家语疏证》六卷,光绪式训堂丛书本,此本乃白纸精印,天头开阔,与常见的竹纸印本不同。伊藤先生对于此书要价也高,又是差不多三万日元,说这书是中国传到日本的,不属于和刻本,价值比较高。
林逸只是笑了笑,依旧没有搞价。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像这样的版本,这样的品相,如果拿到国内差不多四五千块,绝对要比这里贵的多。
林逸将那些挑选出来的旧书放在了一起,吩咐伊藤先生先把这些书包装起来,在包装的时候,林逸顺手又挑了一套心仪已久的松村昂的《清诗总集叙录》。
看到林逸又挑出这套书,伊藤先生的目光亮了起来,忍不住冲着林逸竖起大拇指,说道:“先生,你真的是懂书之人。”
发自肺腑,看起来不单纯是恭维。
林逸对此倒也感觉挺舒服,毕竟好听话谁都爱听。不过就在林逸回头准备离开瞬间,忽然,一股浓郁的蜀香扑鼻而来。‘
珍本!
这是超级珍本的味道!
第六百四十四章,稀世《道德经》
鼻翼微微耸动,吸着那沁人心脾的书香,林逸习惯性地揩了揩鼻子,然后顺着那一缕书香,沿着书架找去。很快,林逸就在书架下方的一个破旧的纸箱里面发现了一卷古旧的锦帛。
那锦帛年代久远,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气息,使得林逸忍不住大呼几口气,差点被这卷东西散发的灵气给呛住。
实际上,这锦帛是堆在这纸箱子中的旧书中,看模样都是一些残破不全的东西。应该是伊藤先生故意收起来,打算处理掉的。
林逸轻轻地将那卷锦帛拿起来,破,实在是太破了。
看样子大有快要粉碎的样子,如果是纸质书籍,估计早就粉碎成渣了,幸好这是锦帛书写而成。看上面字迹,非常俊逸飘逸的毛笔字,看内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道德经》!
中华文化中,与儒家思想并行互补的是道家。道家的始祖是老子,其圣经叫《老子》,也叫《道德经》。据说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是尊称,老先生的意思;亦说他姓老名聃,尊称为子。还说他当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长,很有学问;孔子都曾特地登门求教过。现在我们能读到的《老子》,全篇总共只有五千来字,但其影响之大,超乎寻常想象。有人统计说,世上被译成多种不同文字的作品中,基督教《圣经》的语种最多,排第一;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道德经》。此说的准确性如何,不得而知;另有一件十分准确的统计是:在古代中国,曾有三位皇帝署名出版过《御注道德经》,他们是: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顺治。这一架势,也算够可以的了。
可是,严格说来,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现在的知识,实在并不十分可靠。而且不仅现在,当年司马迁写《史记》给老子立传的时候,就已经不那么可靠了。在短短五百字的老子传里,司马迁搬出来过三个名字,难以断定谁是正身:一个叫老子,与孔子有往还,“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一个叫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还有一位叫太史儋,曾于孔子死后129年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盖老子百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司马迁弄不清楚的问题,近代一些学者相信能够弄清楚;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说,传世的《老子》五千言,不是问答体的语录,而是专门著述,故应出在《论语》《孟子》以後;因为起先尚无私人著书的习惯。有人从《老子》书中的某些用语,比如“王侯”“王公”“万乘之君”等,证明它不像春秋人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