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得天下》第48章


某君的一番“道理”虽不能服人之心,却也能胜人之口。笨嘴笨舌的我们也不得不莫名地感叹:“好厉害的一张嘴呀!”
又如,当我们从电视上看跳水比赛,直惊叹某运动员把水花把握得那么好。而有人却对此嗤之以鼻:“这有什么?我跳下去,连水花都没有!”好吧,这且算是一种幽默的夸张。但当我们看了某条报道后对别人说:“据科学测定,人脑大约有一千多亿个神经元,贮存信息的潜力很大。但据研究分析,人只利用了自己大脑潜力的十分之一。”此人却不冷不热地对我们说:“你拿一个我看看。”一个也拿不出来的我们,此时又不由得想起《寓言》中“矛盾”的故事。当矛盾夸奖他的矛和盾是多么的锋利时,偏偏有泼皮牛二非要他当场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恐怕矛盾的感受和此时的我们一样——真是气死人!
你有没有“笨嘴笨舌”的苦恼呢?要想在辩论中获胜,需要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如果没有好口才想获胜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如上面例子中所说的那句“真是气死人”,其实你明知道他们的话是不对的,却无法提出有力的证据去反驳他们。因为你说不过别人,因为你不会说。
在双方辩论中一定要攻击要害,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饥饿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非常过分的。
辩论是一种思想上的交锋,因此,不论是敌我之间的辩论,还是人民内部的辩论,都要注意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不进行人身攻击。
在辩论双方的关系中,辩护与反驳是一对基本的关系。所以在通常的辩论中,往往会有两个极端的产生:一是只讲辩护,对对方的立论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辩来辩去,结果战场都在自己一方;二是只讲反驳,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采取避而不答的态度,这也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即反驳者从来不敢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至少是心理上胆怯的表现。
………………………………
二 辩论中如何取胜(2)
………………………………
显然,这两种极端都是于辩论不利的。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两个极端的产生呢?正确的做法是把辩护和反驳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护是基础。当对方追问我们一些细节问题时,可以避而不答,但当对方对我们的基本立论提出疑问时,采取“绕着走”的方式是很失策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简明扼要地回答对方的问题,立即进行自我辩护。辩护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澄清自己的基本立场。这样的辩护正是反驳的必要的阶梯,如果抽去必要的辩护,反驳就会显得强词夺理,苍白无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辩护也就是反驳。当然,我方在作了必要的辩护后,对方如果继续纠缠不清,或对方提出的问题,我方在前面的陈述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那就没有必要重复地进行辩护,而是要迅速地转移到反驳的层面上,把矛头指向对方的基本立论和要害问题。
反驳是最有效的辩护。然而,从辩论的全局来看,既应当有辩护,也应当有反驳,两者的结合才能显出理论上的从容、严密和大度,也能显出作风上的沉着、儒雅和宽容。反驳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进攻性的,而进攻乃是辩论取胜之道。这就像踢足球一样,光是防守的话,至多不过是对方进不了球,但球却不可能滚进对方的球网中去,只有反驳和进攻,才有可能把“球”踢进对方的球网中去。
在分析了辩论双方和辩论方式上的辩证关系后,我们再来看看辩题分析中的辩证关系。
辩论是一种游戏,但又不完全是游戏。说它是游戏,因为它按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说它不完全是游戏,因为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娱乐,而是讨论问题,交锋思想,引起大众对某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关注。辩论赛是辩论的游戏化,与辩论本身不同。辩论赛是就一个问题,持相互对立观点的双方而展开的唇枪舌剑的较量,它关注的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辩论本身,因而,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而辩论是为了探究问题,辩明真理,没有规则。辩论赛是集知识、思辨、技巧于一体的智能性活动,因而,比赛的胜负由诸多因素决定。就比赛本身而言,心理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里的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辩手本身的心理素质;二是辩手与观众沟通所营造的心理氛围。心理对辩论赛的作用,犹如水对舟的作用:水可载舟,水亦可覆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氛围,能够保证比赛按设定的战术方案进行,赢得主动,从而为获胜奠定基础;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氛围,将可能使精心准备的思路、战术方案无法得到体现,比赛陷于被动。所以,任何形式的辩论比赛,都对辩手或辩论队的心理素质和与观众一起共同营造良好心理氛围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辩手在这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既与辩手本身的操行修养有关,也与平时的自我训练有关。在此,我仅就心理与辩论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看法。
在辩论赛中要注意自己的人格力量,辩论正反两方的观点各持一端,都力图在陈述与辩论中证明本方观点正确,对方观点站不住脚,越是高水平的精彩辩论,双方的观点越是鲜明,交锋也越是激烈,因而,比赛中的一方要想完全说服对方,并因此而获胜是基本不可能的。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智者亚里士多德在两千三百年前就有精辟的论断:“与其他人比较,人们更容易和更坚定地相信完美的人: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是这样,而且当一个问题意见分歧又不能确切断定时,更是这样。某些作者在有关雄辩术的论文中认为,讲演者表现出的人格完善丝毫不能增加其劝导能力,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恰恰相反,他的个人特点可以永远被看作是他所拥有的最有效的劝导手段。”在辩论中,人格力量的首要基础是辩手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能言善辩是做一位辩手的基本素质,但所言所辩要让人接受,首先让人接受的不是所言所辩的内容本身,而是辩手自身。如果一位辩手,无法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那么他所说的观点和所作的反驳在使人接受的过程中就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要做一个好的辩手,就必须首先争取做一个完善的人,如果人格不完美,做人的品位不高,那么再怎么伶牙俐齿的辩手,在常人眼里,都只不过是巧舌如簧的辩手,而不是真正的辩才。柏拉图说:“如果有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内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种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这样一个两全其美者者,在一个能够沉思的鉴赏家眼中岂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具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在其言谈举止中,就会充分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和人性的优美。无疑,当一个具有充分人格力量的辩手将艺术化的辩论技巧,优美的辩论风度与完美的心灵和品德高度统一在一起时,他所展现给人们的将不仅仅是辩论本身,他将给人们展现一种智慧的艺术、一种善的艺术和一种美的艺术。
人格力量还基于辩手的知识底蕴和理论素养。现代社会中人,几乎没有人能成为古希腊社会中那种百科全书式的智者,大多数人只能通晓有关领域的知识,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在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