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录》第23章


粤钊司炔恢沽恕U庑┤硕贾皇欠缥疟鹑怂凳郎献钍摈值氖戮驮谟谡庋匦形あ邸?br />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摆脱羁绊,他们在极力模仿。
然而要使他们理解他们在这样追求别人的尊重时,他们是怎样地在欺骗自己,并不是难事。这决不是博得别人尊重的办法,我甚至在世俗的人们中间也要这样说,——只有他们能健全地判断事物,懂得能以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使自己表现诚恳、忠实、有见识并且能够为自己的朋友效劳而有用,因为人们天然所爱的只是对自己可能有用的东西。现在,我们听说有一个人摆脱了自己的羁绊,他不相信有一个上帝在监视他的行
①原稿:“他们是如此之坚定,以致对于一切涉及他们的事都毫无感觉吗?
让我们拿丧失财富或者丧失荣誉来考验一下他们吧。……“
②原稿:“然而的确,人是那样地违反人性,以致于在他的心里竟然对这一点有一种快乐的萌芽。”
③原稿:“这种人就是学院派和学者,是我所知道的最恶劣的人性”。按,“学院派”指有成见的怀疑主义者,“学者”指模仿时髦的人。
…… 116
思 想 录901
动,他自以为是自己行为的唯一主宰,并且他认为只对自己本人负责;那末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他是不是认为我们因此便感动得对他抱有充分的信仰,并且在一生中的每一次需要的关头都可以指望着他的安慰、劝告和支持了呢?他们是不是自以为告诉了我们,而尤其是以一种傲慢自满的声调告诉了我们,他们只把我们的灵魂当作是一缕过眼烟云,就会使我们高兴了呢?难道这是一桩说来可乐的事吗?恰好相反,它难道不是一桩说来可哀的事吗?不是世界上最可哀的事了吗?

假如他们认真地想过这些,他们就会看到这一点是如此之被人误解、如此之违反情理、如此之有悖于正直、而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如此之背离了他们所寻求的那种良好风范;以致于他们与其说是能腐蚀,倒不如说是能纠正那些有着某种追随他们的倾向的人们。事实上,你让他们叙述一下他们的感情以及他们所以要怀疑宗教的理由;他们向你讲的东西就都是那么脆弱而又那么鄙陋,以致他们倒会以相反的东西说服你的。这便是某个人有一天非常中肯地向他们所说的话了,他说:“假如你们继续这样地谈论下去,事实上你们就会使我皈依宗教了”。
他是有道理的,因为谁不怕看见自己会陷进竟以这样可鄙的人作为自己的同道的那种感情里去呢?
所以那些只是去故意造作这种感情的人,要想束缚自己的天然感情以期使自己成为最狂傲不逊的人,就会是极其不幸的。如果他们的内心深处苦于不能有更多的光明,但愿他
①原稿:“难道这是一桩说来可乐的事吗?这是一桩说来可哀的事啊。”
…… 117
011思 想 录
们不要加以掩饰吧;这样承认,一点也不可耻。可耻的只是根本就没有光明。最足以谴责精神的极端脆弱的,莫过于不能认识一个没有上帝的人是多么地不幸了①;最足以标志内心品性恶劣的,莫过于不肯希望永恒的许诺这一真理了;最懦怯的事,莫过于作反对上帝的勇士了②。
因此,但愿他们把这类不虔敬留给那些生来就坏得足以能够真正作恶的人们去吧;但愿他们假如不能作基督徒的话,至少也要作诚实的人;并且但愿他们终于能认识只有两种人才是可以称为有理智的,即或者是那种因为认识上帝而全心全意在侍奉上帝的人,或者是那种因为他们不认识上帝而全心全意在寻求上帝的人。
但是,至于那些既不认识上帝又不寻求上帝而生活的人们,他们断定他们自己是那么地不值得自己关怀,以致于他们也不值得别人关怀;③于是就一定得有为他们所鄙视的宗教的全部仁爱,才能不致于鄙视他们竟至把他们委之于他们的愚蠢④。
但是因为这种宗教总是在迫使我们去观察他们;所以只要他们这一生中还能够得到可以照耀他们的神恩,还能够相信他们可以在不久的时间内就比我们更加充满了信仰,
①原稿:“苦于光明不足而不能爱,……并不是精神脆弱的结果,而是意志邪恶的结果”。
②原稿:“一个垂死的人面对着全能永恒的上帝,还要坚持在脆弱与苦难之中行走,那难道是勇敢吗?”
③原稿:“这一点就表明对他们是没有什么话好说的,这并不是出于鄙视,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常识。必须是上帝才能感动他们”。
④原稿:“一定要在为他们所鄙视的宗教之中,才能不鄙视他们”。
…… 118
思 想 录11
而相反地我们却可以陷入他们所处的那种盲目里去,我们就必须对他们做到假如我们是处于他们的地位,我们所愿望他们会对我们做出的事①,并且呼吁他们能怜悯他们自己,而且假如他们并没有找到光明的话,至少也要迈出几步以企求光明。但愿他们能从他们那么无益消磨掉的时光里抽出几小时来听听这种教诲吧;无论他们对此怀有怎样的反感,但他们或许终将有所邂逅的,至低限度他们也不会丧失多少东西。
至于那些对此怀有完全的诚意并怀有真正要邂逅真理的愿望的人,则我希望他们会得到满足,他们会信服如此之神圣的一种宗教的证据的,我这里已经搜集了这些证据,并且其中我已经多少遵循着这种顺序②……。
34,107—12A (195)325—78
在探讨基督宗教的证明之前,我发见有必要先指明那些人的不义,——那些人在对于他们是如此重要而又与他们是那样密切攸关的一桩事情上,竟然对追求真理无动于衷而生活下去。
在他们的全部谬误之中,毫无疑义最足以断定他们的愚蠢与盲目的就是这一点,而在这一点上却又最容易被最初的常识观点和自然的感情所混淆。
①原稿:“假如我是处于这种状态,但愿我有幸别人能怜悯我的愚蠢,别人能有善意来挽救我,不管我是怎样的”。
②关于这里所谓证明的顺序,可参见本书第289、第290段。
但布伦士维格认为这两处实际上只是举出证明的项目而非证明的顺序。
…… 119
211思 想 录
因为无可怀疑的是,这一生的时光只不过是一瞬间,而死亡状态无论其性质如何,却是永恒的;我们全部的行为与思想都要依照这种永恒的状态而采取如此之不同的途径,以致除非根据应该成为我们最终鹄的之点的那个真理来调节我们的途径,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有意义地、有判断地前进一步。
最显而易见的事莫过于此,所以假如人们按照理智的原则而不采取另一条道路的话,他们的行为便完全是没有理智的。
因而就让我们在这方面批判那些从不想到生命的这一终极目的而生活下去的人们吧,他们听任自己受自己的嗜好和欢乐的支配,既不加思索也毫无不安,竟仿佛他们只要转移了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消灭永恒似的①,所以他们一心想念的就只是使自己在目前一瞬间能够快乐。
然而,这种永恒性却始终存在着;并且死——死是一定要打开永恒性的大门并且是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他们的——也就无可避免地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他们置诸于不是永恒消灾、就是永恒不幸的那种可怖的必然性之中,而他们又不知道这两种永恒性究竟哪一种才是在永远地为他们准备着。
这是一种有着可怕后果的怀疑。他们有沦于永恒悲惨的危险;可是他们对于这一点竟仿佛是不值得去费力的样子,他
①原稿:“我们的想像由于其对目前的时刻不断进行思考而强烈地扩大了目前的时刻,由于其对永恒并不进行思考而又那样地缩小了永恒:以致于我们把永恒弄成了虚无,把虚无弄成了永恒;而这一切都在我们自身之中有其异常活跃的根源,以致我们全部的理智都不能保卫我们免于这一切,并且……。”
…… 120
思 想 录31
们不肯去考察这究竟是属于那种人们过份轻信而草率接受的见解呢?还是属于那种其本身虽则幽晦但却有着异常之坚固的尽管是隐蔽的基础的见解呢?所以他们也就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也不知道这类证明究竟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