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失踪始末》第59章


学术研究:
擅长进行蛋白质及植物病毒分离提纯研究,电子显微镜技术用于蛋白质植物病毒形态、结构的研究。
自1973年以来,担任病毒组组长,全组进行植物病毒的病原鉴定、分离提附录彭加木的学术档案纯、免疫血清及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处在领先地位,在国际上达到专业水平,而有自己的特长。
比如:
1。对小麦丛矮病病原体的研究,系统地进行了病原鉴定,病毒的分离提纯,形态结构,免疫血清的制备与应用的研究,澄清了国际上对此类病毒在形态结构上的模糊认识。在血清论断方面也成功地提供了检测单株麦苗、单只传毒昆虫带毒率的方法,以配合农业生产上为进行综合防治采取适时、有效措施。
2。在桑树萎缩病病原的研究上,尽管国际上已认为其病原原体是类菌质体,排除了病毒病原的看法,但我们根据自己的科学实验结果,力排众议,提出确凿的证据,作出病毒与类菌质体复合感染的论点,受到国内、国外同行的重视。
3。对水稻普通矮缩病病毒的研究,日本科学工作者做过长期、深入、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否定了所谓病毒质粒外部包着一层脂质膜的设想,因而提出简便的分离提纯病毒的方法,成功地制备出高效价的抗血清,提供了检测单株、单只传毒昆虫带毒率的方法。
4。1973年有一批转口的美国小麦被上海动植物检疫站检出有矮腥病。后来美国检疫专家来华狡辩,我们积极配合,在短短几天内做出了矮腥病孢子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打下了美国专家的嚣张气焰,取得胜利。
科学研究、科学考察成果:
1947年10月…1948年7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担任土壤调查及土壤物理学助教,独力编写了土壤物理实验讲义及带领实验,进行研究中国土壤的一部分化学分析及机械分析工作。
1948年10月…1952年3月,黄豆芽酸酶的研究。
1952年4月…1956年2月,原胶原的研究。
1956年3月…1961年4月,参加野外考察及建立科学实验基地:
云南生物考察队,在昆明负责建立实验室,进行紫胶及芳香油等次生物质研究、分析工作。
新疆综合考察队(1956…1959年),参加北疆阿勒太地区及玛纳斯河流域的野外考察,在乌鲁木齐建立实验基地,协助新疆分院筹划开展伊犁河流域综合考察和新疆盐湖考察工作。
华南热带生物考察队(1957年),参加海南岛及雷州半岛野外考察。
治沙队(1960年),在陕北榆林治沙试验站参加生物固沙试验;
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心分析室(北京),协助建立中心分析室并指导分析工作。
1962年5月2日—1967年2月,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肌肉蛋白及病毒形态、结构的研究,建立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并参加实验操作。
1962年…1964年,新疆化学研究所,协助建立化学所并进行盐湖考察及病毒研究(罗布泊以西及南部地区)。
1965年,广州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真菌室,协助建立电镜实验室,进行柑橘黄龙病的研究。
1973年…1978年,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课题组长,参加实验工作。
1977年7月原9月,新疆化学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
论文目录:
1,黄豆芽植酸酶的研究,1953…1954年7月《中国科学》杂志发表。
2,原胶原的研究,1966年《中国科学》。
3,新疆马脑炎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1962…1965年《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4,不同来源的原肌球朊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1955年《生理学报》(19,389)。
5,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晶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1963年《生理化学与生理物理学报》(3,206)。
6,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分子,1965年《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65,5,7…16)。
7,新疆盐湖考察报告,阿克苏盐山盐溶洞的考察,1965年地质地理方面的内部刊物。
8,紫胶的净化、加工方法的研究(未)。
9,生物固沙试验(实验报告),1973年以“病毒组”名义发表的论文,有关柑橘黄龙病病原体的研究。
10,与柑橘黄龙病有关的一种线状病毒,《中国科学》1973年3期(313…315),英文发表在ScientiaSinica,1974年13NO3(421…438)。
11,水稻里条矮缩病病原体的研究:传毒灰飞虱中类似病毒的质粒,《中国科学》,1974年2期(158…163)。
12,桑树萎缩病病原体的研究: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中国科学》,1974年3期(283…291)。
13,在桑树萎缩型及花叶型萎缩病病原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中国科学》1974年7期。
14,桑树萎缩病病原体的研究:桑树萎缩型萎缩病病原体在病树中一年内的消长,《科学通报》1977,2期。
15,桑树萎缩型萎缩病病原体的研究: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媒介昆虫——科目附录彭加木的学术档案菱纹叶蝉的传毒作用及其带毒情况,《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77年。
16,枣疯病病原体的忾显微镜研究,《中国科学》,1974年6期。
17,西安地区的番茄为什么发病,《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学报》,1975年2期。
18,我国禾谷类病毒的病原问题: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和大麦土传花叶病的病原问题,《科学通报》1977年1,2。
19,我国禾谷类病毒的病原问题:小麦丛矮病的病原问题(1)《科学通报》1977年1期。
20,小麦丛矮病的病原问题(2)《科学通报》1977年3期。
21,我国谷禾类病毒的病原问题: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水稻普通矮缩病媒介昆虫的带毒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78年10卷4期。
22,我国禾谷类病毒的病原问题:小麦丛矮病病原的鉴定,《中国农业科学》,1978年1期。
23,我国禾谷类病毒病的病原问题:水稻黄矮病病原的鉴定及其分离提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78年10卷4期。
24,小麦丛矮病病毒抗原的分离提纯、制备抗血清以及检测单株麦苗、单的传毒虫带毒率的方法,《医学报》。
25,柑橘黄龙病病原体的研究:线状病毒质粒的净化和免疫血清的制备,此工作坚持研究员4年,现已解决了提纯问题,获得了大量较纯净的病毒质粒,制备出抗血清。
26,指导并协助新疆化学的病毒组进行新疆哈密瓜、玉米、小麦病毒病病原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78年10卷3期。
外语水平:
英文:阅读较流畅,可进行科技写作及口语,但较生疏。
俄、德、日、法可借助字典阅读专业科技书籍。
后记
写于1983年的《彭加木失踪始末》一书,“雪藏”多年,终于出版了。这是一本采访异常艰辛,出版也历经曲折的书。
我在本书的序章中已经提及,这本书最初是应上海人民出版社特约而写的。关于这本书的曲折经历,也在序章中写及。
我手头保存着当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清样。此书在当时无法出版之际,我曾后经在清样前面写了一个简短的说明,作为“备忘录”。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篇简短的说明,记录了一系列年月日,记录了这本书无法出版的经过:
此排印稿为初稿。为写《彭加木》一书,我于1980年7月4日—7月24日赴记疆采访,深入罗布泊现场。1980年8月3日—8月15日写出初稿。8月16日送上海人民出版社。10月13日谈审查意见。10月21日改毕。1980年12月13日发排。1981年3月5日校毕初稿清样。1981年10月20日改定二稿清样。1981年12月11日又改清样。1982年2月17日根据审查意见,排出第三稿,打了纸型。付印前夕因故暂停。1983年11月9日收到此校样,告知决定不出。
叶永烈
1983年11月19日
在这里,我也附上原书清样上的后记:
1980年6月30日,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有关编辑来到我家说:“彭加木同志不幸失踪了,全国人民很关心,很想知道他的一生。我们约请您写作这本书。”
当时,寻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彭加木生死未卜。我和大家一样,也很关心他的命运。每天看报,都随手把有关他的消息剪了下来,收集一起。于是我欣然答应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热情约稿。于7月4日飞往乌鲁木齐,翌日奔赴现场。在新疆度过了20天,到了罗布泊、库木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