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孽子》第3章


擅湃死钚俗妫ㄗ稚髡┝硗馑鸭⒊嫉模蟪僦量滴跞哪辏?695)刊刻行世。共十六卷(《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存目》直隶总督采进本为十四卷),其中诗五卷,文十一卷。王余佑卒后,其遗书一说存于后人、家人之手,一说交与门人李塨。王余佑有二子,长子王孚,次子王咸。王咸早殇。王孚字曙光,曾与李塨同游,但在王余佑卒后,亦寻卒。不过据秦聚奎《乾坤大略序》王余佑裔孙王懋亭(字茂才)携其先人藏书数种、《四库全书总目》子孙遂为献县人等语,王余佑应有后人传嗣。李兴祖在编定《五公山人集》时也说:“先生编纂甚富,几重压牛腰,今藏于家,未及行世。”但据《颜李师承记》所说,王孚将卒,使人招李塨至献县,“尽以五公遗著付之”,李塨还选编了一种《五公文集》,并为王余佑写了传记。而在二十年之后,康熙四十二年(1703),王源也确是在李恭处得以读到了王余佑的遗著。大概在李塨卒后,王余佑的遗著便也从此逐渐散失。《乾坤大略》的编撰在《居诸编》之后,观其总序,当时王余佑仍在五公山隐居,而其署名中称献县人,似到其晚年在献陵书院时最后编定。魏坤《五公山人传》也说:《居诸编》、《乾坤大略》、《诸葛阵图》、《通鉴独观》诸书“皆山人所手辑也”。据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和《颜李师承记》所说,《乾坤大略》又名《廿一史兵略》。但由该书既不按史书分类、又不依先后编年的体例而论,仍以《乾坤大略》的书名更为切题。《乾坤大略》的版本最初为王余佑“山中所手辑”的手稿本。辰州人秦聚奎任肃水(即安肃,今徐水)知县时,由当时的传抄本过录了一个本子,但所抄本的内容往往事不归类,舛驳颇多,甚为可疑。秦聚奎随后调任饶川(即饶阳),咸丰四年(1854),正逢王余佑的裔孙王懋亭到饶,带来了王余佑的藏书数种,其中就有《乾坤大略》。秦聚奎称此书为“原本”应该就是王余佑的手稿本。秦聚奎将传抄本依据原本重校一遍,才知传抄本中错杂重复之处为后人所窜入,“而原书固自融贯也”。当时正值太平军起,“筹防吃紧,到处戒严,韬钤攻守之术尤为救时良剂”。于是秦聚奎又据原本将此书重新校录,将传抄本恢复为原本。传抄本的主要问题,是较原本多出了十三条,其中一条是重出的,十二条是不类的。王余佑原书编纂时的体例,是各卷之间不避重复,所谓“一时俱有”,这样的重复全书共有五条,而秦聚奎校出的一条是于本卷中重出的,因此在重新校录时便删去了。不类的十二条则仍然保持传抄本的原状,而于各条下注明“秦校原本无此条”小字。这时上距王余佑之卒已有一百七十年。又过了二十余年,光绪五年(1879),《畿辅丛书》开雕,《乾坤大略》是惟一被选刻的王余佑的著作,所依据的就是秦聚奎据原稿校录的本子。这是该书的首次校录,上距王余佑之卒已近二百年。《乾坤大略》后来的版本,有宝兴堂光绪三十二年(1907)刻本,山西育才馆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丛书集成初编》铅印本,都以《畿辅丛书》本为底本。
窦尔敦:窦尔敦是什么样的人物,在历史上很少有的公正的评价。早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故窦志》中有这样记载:“康熙年间,邑有窦尔敦者,健盗也,尝马劫途,众莫艰御。一日邑今率卒百人,围之城西廉颇庙,窦跨未鞯马,祖臂握刀呼跃出,众大奔溃,数捕不获。”另外,历史上有些文人根据社会上的传说,经文艺加工,写出不少文艺作品,如《彭公案》、《施工案》、京剧《连环套》、《盗御马》等。但对窦示敦的描写不外乎是“健盗”而已。实际上窦尔敦是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怒杀赃官的农民领袖。后因盗御马被清政府发配到黑龙江,并为保卫祖国,抗击沙俄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们地地道道的反击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
窦尔敦,原名二东(后清政府贬为尔敦)。约天启五年(1625年)生于河北献县窦三香疃,故逝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时年42岁。祖父窦玉祥、农民,曾参加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并在军中当伙夫。当李自成败退时,窦玉祥在真定府(正丁县)被清兵杀害。父亲窦志忠,通文精武,投李自成部下当兵。曾跟李自成转战山西、湖北等地,带过十三万兵马,后这支后马改为四十八编,窦志忠为督军。李自成死后,窦志忠组织当地的渔民、农民继续奋战,失败后隐居洞庭山,在此期间娶妻。后因身体不好,回到老家河北献县,生有大东、二东。母亲窦氏、因二东造反抽清被捕入狱,绝食撞墙而死。妻子齐金凤,高林镇人氏(河间境内),清政府破连环套时而死。她生有两子,长子窦飞虎,次子窦飞豹。二子后随窦尔敦流放到黑龙江,是现黑河市爱辉镇窦集屯窦氏的第一代人。
窦尔敦性格刚强,豪爽。自小投师习武。师傅韩城,原是李自成部下军官司(沧州人),李自成失败后、韩城改字化名为“王为公山人”,在此其间收窦尔敦为徒,使其得到一身马上功夫。窦尔敦后又跟师叔静慈(原李自成部下,李失败后出安当了和尚)学习轻功。后又为反抗清政府拉起队伍,在连环套树旗起义,明确提出:“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口号。绰号“铁罗汉窦尔敦”。
由于长期受家庭和师傅的影响,窦尔敦自幼就开成了刚起码不阿,不畏强暴的性格。一些事至今在家乡献县仍传为佳话。一次家乡的一个穷孩子的糠饼被一个富豪的孩子抢去喂了狗,还说:“你这糠饼子屈了俺家的狗咀。”这事被打草回来的窦尔敦遇上,窦尔敦气愤地指问那富家的小子:“你为什么抢人家的饽饽喂狗?你这是欺负人。“那富家小子蛮不讲理,仗着自己长窦尔敦几岁,家里又有钱有抛,根本没把窦尔敦放在眼里,冲着窦尔敦大声喊叫,举起拳头朝窦尔敦打来,没等他的拳头落下,窦尔敦的拳头早就打在了他的前胸上。最后,富家孩子不得不拿出五个铜钱,买了两个烧饼赔给那个穷孩子。
每年的“四月十八”,窦尔敦的家乡都有庙会。这天年轻的窦尔敦和哥哥、妹妹三人也来赶庙会。正在他们闲逛得兴之时,忽然他们面前人群吵闹。兄妹三人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个官宦带领数十名家丁抢了一位贫家的姑娘。窦尔敦见些情景,怒气满腔,心想:“谁家没有父母,又谁家没有兄妹?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无理。”血气方刚的窦尔敦向兄妹使了个眼色,三人象三只下山的猛虎冲上去。但是,由于官宦的人多,兄妹三人未能救出受害的姑娘。
事后,窦尔敦怒火未消,决心救出那位姑娘。在一天夜里天更时分,兄妹三人翻墙入官宦内宅,杀了官宦一家,找到那个被抢的姑娘,送回了家。
康熙二十年(1681年)山东、河北一带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但官府横片暴敛不减。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决定在山海关外大凌河(距连环套不远地方)建立一个牧场,饲养大批马匹、专供皇帝和皇家选用。虽然康熙皇帝对建牧场占用民地民坟讲过“朕心不忍、应得民地尽行开除”的话,但是下属官员欺下瞒上,使大片的民田被强占,激起了当地农民的无比愤概。此事被专门和那些贪官污吏做对,杀富济贫,威镇四方的绿林英雄好汉窦尔敦知道后,决心和清政府较量一下。不久,窦尔敦和他的结义兄弟们截了朝庭的十几匹好马。同年又在商家林寺方截了皇杠,并把截来的东西分给了贫苦农民。从此窦尔郭成了清政府有名的“大盗”,康熙皇帝的眼中钉。为此康熙皇帝不仅亲自下旨“限期捉拿窦尔窦归案”,而且还两次派兵攻打连环套,但损兵折将,都没能捕获窦尔敦。后来地方官府闻知窦尔敦是个孝子,就派人将窦尔敦的老母和嫂子拿到,施以苦刑,还故意让众人观看。贴出而告:“窦尔敦之母被官府捉到,限期窦尔敦归案......否则开刀问斩.消息很快传到了连环套。窦尔敦万分悲痛。为了不牵连母亲,宁愿一死也不愿当个不孝之子。之后,窦尔敦毅然到官府投案自缚,被刑部判了死刑。
以上是窦尔敦的为人和闻名古今“大盗”的原因。但是窦尔敦被流放到黑龙江,作为流犯参加抗击沙俄的斗争,并为国流血捐躯的事,却又很少有人知道。
康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