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中华》第94章


还好孟凡轩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即便孟凡轩经常夜不归宿,也把这个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妻子的支持,让孟凡轩全身心投入到造船厂中。
孟凡轩的努力没有白费,山城造船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建立起来,随后一艘轮船接着一艘轮船下水。
一百吨。
二百吨。
三百吨。
四百吨。
直到八五年七月三号,五百吨的启航号轮船试航成功,代表孟凡轩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
既然五百吨轮船已经建造出来,那一千吨还远吗?
孟凡轩亲自为这第一艘五百吨级轮船命名为启航号,代表大汉王国的造船业正式起航。
接下来孟凡轩还要主持建造吨位更大的轮船,更要为一直用民用轮船训练的海军建造炮艇。
没有军舰的海军怎么可以称为海军呢?就算炮艇吨位再小,只要装上大炮,它就是军舰。
建造五百吨级的炮艇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算难,只不过建造炮艇要比建造普通民用轮船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说舰炮的安放位置。
好在源河市兵工厂已经研制出来120毫米加农炮,100毫米加农炮和120毫米加农炮都可以成为即将建造的炮艇的舰炮,而已经建立起来的山城兵工厂也能生产出来各型火炮,甚至可以制造出来水雷、鱼雷,这样山城造船厂建造炮艇就省下不少麻烦。
仅仅是休息两天,山城造船厂又展现出一副忙碌的景象,孟凡轩带着学生以及工人为了建造轮船和炮艇而继续努力。
远在源河市的颜学义得知山城造船厂的情况,特令中华日报社派遣记者前往山城造船厂进行采访,将孟凡轩等人的事迹写到报纸上,让治下老百姓都知道,山城还有这么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十天时间,孟凡轩等人的大名传遍全境,老百姓都知道在山城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有时候为了赶工,连饭都忘记吃,更有孟凡轩连续多天吃住在造船厂,没有回家看过一眼。
通过报纸,老百姓们知道,当初西方列强就是用坚船利炮轰开满清的国门,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之后被动挨打,而孟凡轩等人就是为了国家能够建立一支强大舰队而努力着。
无数老百姓被孟凡轩等人的事迹所感动,距离山城造船厂最近的老百姓更是带着各种食物来到造船厂,让这些远离家乡的人心底暖暖的,不知不觉,眼眶已经红润。
这些事情过后,孟凡轩带着学生和工人更加努力了,因为孟凡轩知道,和已经建造出数千吨大舰的西方列强相比,他们已经落后的太多了,他们必须努力再努力,不浪费一点时间,才能追上去。
当然,背后有颜学义这个开挂的人支持,造船业追上乃至超过西方是迟早的事情。
第130章 捐钱修路留名(上)
“工厂主捐钱修路回馈家乡:7月26日,蓉城市新都县,高屯镇至新都县双车道水泥公路正式开始修建,据前方记者了解,该线路公路由高德利先生捐钱修建,经新都县政府批准,该线路公路已经被命名为‘高德利路’。
高德利,男,43岁,原高屯镇地主,后响应政府号召,卖掉土地在新都县开办工厂,目前高德利先生名下已经有一家纺织厂、一家火柴厂,雇工近千人……”
再配上一副高德利的全身照,作为八月一号发行的《中华日报》第十六期头条新闻,高德利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
从古至今,“为富不仁”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对于富人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一方是普通老百姓,一方是有钱人,多数的有钱人都是靠着压榨普通老百姓来获得财富,所以普通老百姓是最厌恶有钱人的,特别是地主。
当然,高德利这个前地主还是不错的,起码依靠高德利生活的佃户们不会挨饿。
有些富人赚得钱“干干净净”,他们不想让别人说他们“为富不仁”,想要一个好名声,所以经常有富人施粥、修桥、修路等,让老百姓都知道他们不是“为富不仁”,而是一个大好人、大善人,不过有时候也会有“为富不仁”的富人这样去做,伪装自己。
而高德利捐钱修路属于前者。
在高德利的家乡高屯镇,高德利的名声很好,老百姓都夸赞高德利是一个大善人,特别是曾作为高家佃户的老百姓,要是遇到灾年,高德利还会主动减少地租,佃户乃至周围老百姓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只要他们向高家求助,高德利都会给予一些粮食,让他们继续生活下去。
八三年六月,颜学义带领强大的汉军从满清手中夺取四汌的统治权,像高德利这样拥有好名声、没有欺压百姓、没有做过恶事的地主,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随后大汉王国成立,各级政府开始有条件收回地主手中多余的土地,高德利响应政府号召,将手中多余土地卖出,然后和颜氏商行合作,在新都县建立工厂。
一年半多时间过去了,高德利名下的两个工厂早已经建设完毕,正式开工,每个月都为高德利带来丰厚的收益。
正好此时,新都县开始修建通往其他城池的公路,而新都县到下属各个城镇的路线不在公路修建计划之内。
高德利虽然在新都县县城外建立工厂,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都住在新都县,但是剩下的一半时间还会回到高屯镇居住,可是高屯镇到新都县的土路让高德利十分厌恶,即便再怎么修路,下几场雨后又会恢复原样。
看到新都县修往其他城池的水泥公路,高德利顿时眼睛一亮:修建一条新都县到高屯镇的水泥公路不就完事了,只是不知道需要花掉多少银子才能将这条水泥公路修建起来。
经过高德利的一番了解,高德利发现,修建这条将近11公里长的水泥公路的费用,自己还是承担得起的,毕竟还有两个工厂在源源不断为他创造财富,足以支撑高德利将这条水泥公路修建起来。
确定要修建这条水泥公路后,高德利寻求新都县政府帮助。
新都县政府一听高德利的想法,立即表示支持,有困难的地方,新都县政府都会尽量帮助解决,另外新都县政府还把这件事向上级汇报,最后出现在颜学义面前。
颜学义转念一想,突然有了一个好想法:私人捐钱修建公路,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为公路命名,这样修建公路的人的名字就会随着其修建的公路流传下去,这么做会不会吸引更多的人捐钱修路?(高德利是自己花钱修建公路,最后公路由交通部统一管理,所以也可以说成捐钱修路)
同时颜学义还命令中华日报社记者前往新都县采访高德利,准备把高德利树立成一个典型,让治下老百姓都知道高德利的事情,最重要是让那些富人了解这件事,从而自发捐钱修路。
八月一号,《中华日报》第十六期正式发行,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大部分老百姓都知道在蓉城市新都县有个叫高德利的大善人,他捐钱修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而这条公路被命名为“高德利路”。
普通老百姓纷纷赞扬,不过更多的人则是在想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出一个这样的大善人。
然而其他富人们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不少人心动了,谁不想青史留名?
只是青史留名难度太大,但是像修路这般让自己的名字随着自己修建的公路一起流传下去,感觉也不错。
紧随高德利之后,芦山县首富钱兴业钱大老爷第二个捐钱修路,而且一修就是三条,一条以钱兴业的父亲名字命名,一条以钱兴业母亲的名字命名,最后一条自然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虽然钱兴业准备修建的三条公路,没有一条公路长度比高德利路长,但是三条公路加在一起,长度快达到高德利路二倍。
之后钱兴业修建三条公路的事情迅速传遍整个芦山县,比钱兴业芦山县首富的名号传播的还广泛。
芦山县百姓除了称赞钱兴业是大善人外,还称赞钱兴业是个大孝子,毕竟钱兴业要修建三条公路,前面两条分别以自己父母的名字命名,这样的事情在其他人看来,钱兴业就是孝子。
芦山县其他富人看到钱兴业抢先一步,名声鹤起,非常后悔自己晚了一步,不过他们还是纷纷对外宣布要捐钱修建公路,虽然名声不会像芦山县第一个宣布修路的钱兴业传播的那么广泛,但是还是会让他们的名声在一小部分人口中流传,特别是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