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699章


晋军的最新防御策略也确实给刘胤出了一道难道,表面上看起来羊祜的这种防御手段笨拙无比,但它却是完全为克制蜀军的优势而设立的,攻不到邺城的城下,蜀军的火器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而蜀军的骑兵在纵横密布的壕垒面前,更是难以找到突破的机会。
就连傅佥和罗宪都大皱眉头,他们打过无数的仗,但象这种仗却是从来也没有打过,蜀军想要拿下邺城,确实也是不太容易。
“没想到羊祜会采用如此手段,欲取邺城,看来还得费些周章。”罗宪说道。
刘胤道:“羊祜划地为牢,虽然邺城看起来坚如磐石,但却也严重限制了晋军的活动能力,既然邺城急不可下,那倒不如先打平原清河,索性杀过黄河去,看他羊祜困守邺城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晋军目前在冀南也分为了两个部分,羊祜率十万大军镇守邺城,马隆则率七万多军队针镇守清河平原。晋军虽然放弃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冀南的几个郡尤其是平原清河是不可能放弃的,平原清河是进入青州的门户,如果放弃平原清河的话,就等于是青州的门户大开,而如果蜀军将战火烧到青州的话,晋国的形势恐怕就愈发地危急了。
羊祜在邺城大搞壕堑工事,马隆在平原清河到未必这么搞,毕竟平原清河分布在黄河沿线,防线太长,真要全部挖壕堑的话,工程量太大,所以马隆在平原清河的防御,还是以常态为主。
邺城这边不好打,刘胤便立刻调转了矛头,决定先打平原清河的马隆,然后回过头来,再收拾邺城的羊祜未迟。
这次打平原清河,刘胤决定动用罗宪的右军团。右军团全部都是骑兵,而平原清河一带地势平缓低洼,最为有利于骑兵的行动。中军团和左军团则步步为营,对邺城形成合围之势。
罗宪领命之后,立刻向南进军,拿下了晋军已经弃守的空城信都,并长驱南下,直指界桥。
界桥并非是一座桥,而是位于磐河上的一个古镇,当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的控制权,在这儿进行一场大战,所以界桥这个小小的地方才得以扬名于世。
界桥虽小,但却是从巨鹿、安平通往清河平原的重要通道,马隆欲守清河平原,首先便要先守住界桥,所以晋军在这里集结大量的人马进行驻守,罗宪从信都南下,第一个进攻的目标也正是界桥。
千骑万乘,狼烟滚滚,数万蜀军铁骑逶迤南下,浩浩荡荡,气吞如虎。
这是右军团在冀州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作战,以前一直打的都是防守战,这回终于轮到他们扬眉吐气了。
第1025章马氏偏厢车
邓朴和傅募率领着骑兵如旋风一般,狂飙突进,很快地就迫近了晋军战阵,不过他们惊异地发现,晋军并没有排出步兵的方阵,而是排出了战车的战阵。
这种战车,蜀军丝毫都不陌生,正是蜀军步兵所使用的偏厢车,尽管有些一差别,但还是大同小异的。
马隆从小就喜欢搞研究发明革新创造,这一点倒很象马钧,尽管马隆是兖州东平人,和出身在扶风马家的马钧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做为这个时代比较有名的兵器革新家,二马的名声确实很大,马隆从小就对马钧很崇拜,对马钧的各项发明创**不释手。
当刘渊在并州起兵叛乱之时,远在兖州的马隆就怀有一颗忧国之心,胡人的强大在于骑兵的厉害,如何有效地抵御胡人的骑兵,是摆在晋军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马隆当时也只是兖州的武猛从事,只是一个四百石的小官,按理说这样的大事本不是他该考虑的,不过喜欢钻研的马隆还是从前人的创造之中,研发了对付骑兵的武器——偏厢车。
当然,这在之前,刘胤已经在河西战场上改进创造出新的偏厢车,并投入了实际的应用,大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但消息的闭塞并没有让马隆知晓此事,他也更没有机会看到蜀军的偏厢车实物,马隆将他所有的精力都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了偏厢车的改进和研发之中。
直到后来刘胤的偏厢车在冀州战场上运用,马隆才知晓刘胤早已先他一步研发出了偏厢车,这让马隆不禁很懊丧。当然马隆的这个懊丧并不是因为刘胤先研制出了偏厢车,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专利可言,马隆沮丧的原因是因为他很清楚偏厢车的威力,而蜀军抢先掌握这种武器,对晋国骑兵的打击是很大的。
马隆不知道的是,其实刘胤这个偏厢车就是跟着他偷学的,历史上马隆搞出偏厢车来,对付的目标也正是秃发树机能。当时晋军已经是屡战屡败,四位刺史都挂了,就连贾充都吓得腿软,死活不敢到凉州去,找了个和司马炎结儿女亲家的机会推托了。秃发树机能在凉州是尘嚣甚上,无人能挡。
这个时候,马隆临危受命,只率着自己招募来的三千五百勇士便踏上了西征之路,在许多人看来,马隆这是自取灭亡,连续八个月毫无音讯之后,就连一度支持马隆的司马炎也动摇了,认为马隆已经是全军覆灭了。
但随后从凉州传来的消息却是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马隆就是凭借着这三千五百人,千里奔袭,大破河西鲜卑,逼得秃发树机能走投无路,最后被降晋的胡人所杀。
马隆之所以成功地平定秃发树机能,所倚仗的秘密武器就是偏厢车,他依照诸葛亮生前的发明革新改进了偏厢车,在行军的途中,用偏厢车护住步兵,有效地阻截住了鲜卑骑兵的冲击,同时在车后布置有大量的弓箭手。这些弓箭手全部都是马隆特意招募来的精壮之士,马隆在招募时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能拉得开两石的强弓和十二石的弩。这些弓箭手箭无虚发,鲜卑人的每一次进攻都伤亡惨重,马隆行军千里,斩敌数万,彻底地消灭了秃发树机能。
当然这一世刘胤的转世不再让马隆再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而刘胤也正是依靠着盗用马隆的创意,才得以平定秃发树机能的叛乱,也让马隆的偏厢车真正投入到战场,晚上了好几年。
马隆在青州与匈奴人作战之时,倒也使用过偏厢车,不过数量极为的有限,并未形成规模应用。
后来马隆就任讨逆副都督以后,参与到对蜀作战之中,蜀国骑兵的强大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对战力不输于胡人的蜀国骑兵,马隆又萌生了大规模建造偏厢车的念头。
建造偏厢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木料,铁器,工匠等等,所需极为庞大,马隆没有权限调用这么多的物资,只能是和司马骏商议。
知晓蜀军拥有偏厢车之后,司马骏便同意了马隆的请求,大量地建造起偏厢车来。
有了司马骏的支持,马隆才有机会大建偏厢车。
马隆的偏厢车和蜀军的偏厢车稍有不同,刘胤所研发出来的偏厢车一体结构,为单边设计,马隆的偏厢车则是活动的,车上的偏厢可以拆卸,尽管比起刘胤的偏厢车来,马氏偏厢车有坚固程度上稍有不如,但在机动的性能上,却是略胜一筹的。
由于厢体可以移动可以拆卸,马隆的偏厢车便可以灵活地布阵,厢体位置也可以左右移动,偏厢车在不用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两面使用。
不过建造这么多的偏厢车所需时间也比较长,直到文鸯和司马骏败亡之时,马隆的偏厢车都没有投入到实战之中。当然进入并州的文鸯和司马骏也用不上偏厢车,偏厢车对付骑兵是一绝,但对付步兵,却未必那么的好用。
这次马隆奉命镇守清河平原,而来犯的蜀军则全部是骑兵,这让马隆很是兴奋,看来自己的发明革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终于可以在战场上露脸了。
马隆将主战场选择在界桥,一来这里曾是袁绍公孙瓒交战的舞台,二来界桥背倚磐河,地势平坦,正是偏厢车大好的用武之地,当年袁绍在这儿打败了公孙瓒,一举奠定了拿下黄河以北的基础,马隆此次就是想着欲借界桥这块福地,一举打败蜀国的骑兵,彻底地扭转整个冀州的形势。
听到蜀军骑兵大举南下,直扑界桥而来的消息,马隆立刻下令祭出偏厢车阵,在界桥南面十里处摆开了阵势,迎击蜀军的骑兵。
偏厢车一辆接一辆地密布在晋军步兵的阵前,构成一道环形的防御阵地,在偏厢车的后面,无数的弓箭手援弓以待,准备着大开杀戒。
第1026章破你没商量
晋军的偏厢车阵环环相扣,形成了一道密密的长墙,无论从那个角度上去看,都是一模一样的,很难找到它的破绽。
在偏厢车的后面,晋军的弓箭手早已是严阵以待了,那锋利的箭头闪耀着幽幽的冷光,从偏厢车的空隙之中伸了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