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767章


血脉沦落到仰人鼻息甚至是任人宰割的地步。
正因为如此,姜维才没有在这场皇位继承权的争斗之中置身事外,他必须要以一种最积极地态度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对于自己而言比较有利的结果,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撒手人寰之时了无遗憾。
如果这个皇位的继承者并不是姜维支持的对象,那么后果无疑是相当严重的,在蜀汉政坛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姜维,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所在。
现在的姜维已经是身陷在了危机之中,可谓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而且对于姜维来说,现在根本就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当年被黄皓迫害之时,他还能避祸沓中,离开成都这个是非之地,当时姜维手握兵权,纵然黄皓深受刘禅的宠幸,权势滔天,但离开了成都他便是鞭长莫及,根本没有机会再奈何姜维。
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蜀汉得了天下,姜维却不能尽掌兵权,如果新帝继位,并不是姜维所支持的刘恂而是北地王刘谌时,那么支持刘谌上位的刘胤必然会压在姜维的头上,姜维那大将军的位置肯定会芨芨可危。
别的不说,就说姜维那已经到了致仕年龄的年纪就恐怕会成为刘谌刘胤这些人罢黜他的借口,一道圣旨便可以将其打发回家养老了。
只有真正站立在权力的巅峰之上,才不会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行事,到了如今的地位,姜维则更不会容忍别人欺在他的头上,颐气指使,尤其是象刘胤这样的后辈。
提起刘胤,姜维自然是心情复杂的,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姜维其实是感谢刘胤的,正是刘胤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已经处在了危亡之中的蜀汉王朝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这样的功绩,无论何人包括姜维本人,包括姜维最为敬重的诸葛亮,都有无法所企及的。
但从个人恩怨的角度,姜维却又是无法释怀的,毕竟他是自己的仇人之后,那不共戴天之仇姜维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
现在的洛阳,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波,但实则却是暗流汹涌,眼看着刘禅行将龙驭宾天,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如果这个时候再不出手的话,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钟会提出先发制人,这一点姜维也比较赞同,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想要争取主动,自然是先下手为强,尤其是在这个关键之时,情形还处于一种微妙的时候,先下手者往往会占据很大的优势。
但先发制人也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钟会提出了兵谏这个办法,姜维最初是反对的,但仔细想来,却也未尝不可。
其实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过程如何,却是无足轻重的,至于采用的手段,那更是为结果而服务的。兵谏虽然涉嫌到叛逆,但如果进展顺利动静较小的话,并不会对时局产生什么影响,只要事后能够迅速地平息事态,稳定朝纲,那就算是将来的史学家也断然不敢给姜维扣上一顶叛逆的帽子。
“那依士季之意,如何来兵谏才好?”既然主意是钟会出的,那么姜维自然认为钟会有一套成熟的计划了。
钟会自然不会失姜维所望,在提出兵谏这个主张之前,钟会就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设计了一套计划。
对于皇帝而言,每年最为重要的活动就是祭天,汉代祭天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正月第一个辛日是为祭天日,当天皇帝要带上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的圜丘进行郊祀,举行祭天大典,同祭五方大帝。
蜀汉定都成都之后,也同样依汉制在成都的南郊祭祀天地,此番迁都洛阳之后,更是首次的祭天大典,更成为重中之重。
由于迁都之时路途重重,等到刘禅到了洛阳之后,原本定下的正月上辛日祭天之期不得不延期了,最终定在了三月上辛日,也就是春分那一天。
第1126章以静制动
祭天自然是朝廷的头等大事,虽然刘禅病重,有大臣建议皇帝就不必亲自前往了,但刘禅不肯,一定要抱病前往。
别看刘禅一辈子胆小畏事,耳根子软,但在这件事上,他却是一直相当地坚定,他自己心里清楚,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无多了,能在列祖列宗祭祀天地举行一次祭天大典,也就可以为他自己的皇帝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别看蜀汉自诩为汉室正统,悬挂的汉字旗号,但天下的人,尤其是中原的百姓,似乎并不一定认同,曹魏继嗣汉统,司马晋承嗣魏统,说到底,那就是一脉相承,蜀汉偏安于西南一隅,是无论如何不会为中原主流社会所认同的。
现在蜀汉灭掉了晋国,进入了洛阳,终于可以明正言顺地把汉字前面的那个蜀字给摘去了。因为刘禅本来就是汉皇帝,他也就无须通过登基的方式来诏告天下了,但没有登基大典,对于汉室重兴,却似乎又欠缺了点什么。
所以这次的祭天大典,无疑成为了刘禅乃至于季汉朝廷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是天下主宰的一个隆重仪式,这也正是刘禅一再坚持就算是抱病在身,也要亲自出城的原因。
祭天大典定下来之后,自然成为了季汉朝廷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尚书台的所有官员都在为此事忙碌着,尚书令霍弋亲自来主持,姜维和刘胤也没有闲着,整个朝廷都在为之紧张筹备着。
对于钟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季汉朝廷朝臣百官齐聚,如果能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话,自己大业首先便会成功了一半。
当然他和姜维所提及的计划则是另外的一回事。
“大将军,祭天大典之时,百官都要随驾出行,正是兵谏的最好时机,大将军只要在陛下出城的必经之路广阳门一带埋伏兵马,待陛下车舆经过广阳门之时,一举而出,先行扣押百官,最重要的是刘谌刘胤霍弋等人,而后大将军联络朝中支持六殿下的官员,一同在陛下驾前跪谏,相信陛下定然会为之所动,下令让位于六殿下。事成之后,大将军也无须杀戮,只需将刘胤霍弋等人罢免即可,如此兵不血刃,可成大事,不知大将军以为如何?”
姜维不禁是连连点头,钟会计划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流血事件,司马炎登基之时,兄弟阋墙,搞得洛阳血流成河,尽管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这样的争斗,对晋国元气的打击还是相当沉重的,以致于在晋国成立的数年之后,最终黯然消亡。
姜维无意篡位自立,那么他做任何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季汉王朝,如果这次兵谏弄得血流成河的话,让季汉国力中衰,那与姜维的初衷显然是不相符的。如果能将兵谏的规模和流血事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那是姜维最为满意的。
钟会提出的这个计划,令姜维是大为赞赏,如果能和平地来解决这次的皇位之争,对于朝廷而言,是一桩最大的幸事。而钟会选择在这祭天这个时间点上动手,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现在全部兵权尽归姜维的话,那么姜维是不用考虑兵谏的时间的,但事实上,季汉的兵权一分为二,姜维和刘胤名义上各掌一半,但实际上刘胤所控制的地域和兵力的总数,完全是倍于姜维的,如果两军真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可以说姜维一点胜算都没有。
所以兵谏的根本并不在于是否是向皇帝刘禅施压,而是如何来控制手握大权的刘胤等人,如果不能将刘胤等人擒获,那么姜维的这次兵谏就会完全地失败。就算他可以挟迫刘禅让位,但刘胤也完全可以不承认他立下的新君,到头来,双方势必还是要通过一场大决战来最终确定皇位的人选。
这显然并不是姜维想要看到的。在这个计划中,祭天大典时,无论刘胤刘谌都不会缺席,这无疑为一网打尽提供了机会,就算那些忠于刘胤的将领并不会出现在洛阳,但只要能擒住刘胤,其他的人必定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正是擒贼先擒王的要害所在。
见姜维同意了钟会的计划,刘恂不禁是暗暗地舒了一口气,他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似乎看到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
这几日来,大将军府和镇西将军府动作频频,尽管他们行事都十分的隐密低调,甚至是不露痕迹,但做为资深的盯梢者,贪狼在这方面拥有着出色而灵敏的嗅觉,就算是无法靠近目标,贪狼依然追查出不少的蛛丝马迹来。
每日向陈寂提供的报告之中,贪狼都会填加不少新的内容,这也证实他的工作是相当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同时也证明对方已经是紧锣密鼓地加紧了布署,整个洛阳城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陈寂收集着所有的情报,汇总之后再给刘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