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785章


这么一搅,祭天的吉时也错过去了,无论如何,今天的祭天大典也是进行不下去了,再加上刘禅病重,得赶紧回宫调养,刘胤立刻便同意了霍弋的建议,由霍弋和北地王刘谌先行护送刘禅回宫,文武百官受的惊吓也不小,也让他们一起随驾回宫。
至于开阳门善后之事,则由刘胤留下来全权处理。
要处理的尸体堆积如山,刘胤立刻下令让傅佥带兵进城,负责处理这些事情。姜维已死,整个季汉的军权也就自然而然地归属于刘胤了,无所谓制衡之后,刘胤调动任何一支军队进城其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
叛乱者的尸体自然要和为保护圣驾而捐躯的禁军将士的尸体分开处理,所有禁军的尸体都要一一辨认,登记造册,以方便其后的怃恤。
叛军的尸体体也要分门别类,姜维的部下、钟会的部下和曹氏家兵的尸体也要分开放置。
光是这一项工作就足够繁琐的了,刘胤把这些事务交待给了傅佥和陈寿,由他们来处置。
至于姜维的尸体,刘胤则是特别的下令由专人来负责收敛,准备予以厚葬,尽管姜维参与到了叛乱之中,但姜维一生为季汉还是立下过赫赫功劳的,这一点是任谁也抹杀不了的,更何况姜维最后的战死,也是为了护驾而死,也算是为季汉效忠而死,厚葬是必然的,相信皇帝那边也会赐下谥号来,为姜维的一生盖棺定论。
至于钟会肯定不会享受到这个待遇了,草草地拉出去埋了便是,由于钟会尸身被劈为两截,还得找人给他缝合起来,不过内脏散落了一地,收拾回来的时候已经有诸多遗失了,再想完整的拼回去已经是不可能了,钟会一生野心勃勃,一叛于晋,二叛于汉,最终落个死无全尸,也是罪有应得了。
“艾先生手刃仇人,大仇得报,这回可是心愿已了,却不知他现在何处?”刘胤问邓忠道。
邓忠泣道:“家父亲手斩杀钟会之后,大笑三声,而后便不治身亡。临终之时,他特意嘱咐我谢过大司马,他说心愿已了,虽死无憾。”
刘胤不禁愕然,除掉钟会是当年他和邓艾的约法三章之一,为了报仇,邓艾一直是执着的坚持着,他始终不肯放弃。此番刘胤知晓钟会有叛乱之心之后,特意地将邓艾安排在了伏击的队伍之中,为得就是能让邓艾亲自斩杀仇人,一偿心愿。
邓艾自然是没有放过这次的机会,用他的刀,亲自手刃了钟会,为冤死在阴平道上的三万将士报了仇,雪了恨。只是刘胤没有想到,拼尽全身之力后的邓艾竟然会溘然而逝,想必是邓艾大仇得报,这个世上已经再无他可留恋的了,自此撒手西去,魂归九泉。
刘胤默然无言,心中暗暗地祈祷,愿邓艾一路走好。
投降的钟会残兵和曹家兵分别被关押了起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严厉的惩罚。
在处理这些事的同时,刘胤下令张贴安民告示和整肃军纪,对于一切试图趁火打劫的不法之徒,一律是严惩不贷。
历史上钟会姜维在成都叛乱失败之后,整个成都陷入了灾难之中,许多乱兵趁火打劫,滥杀无辜,为祸甚重。
刘胤为了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特别地下令严肃军纪,约束汉军,禁止滥杀一人,妄取一物,对于那些企图混水摸鱼趁火打劫的不法之徒,则一律进行严惩,以震慑那些宵小之辈。
历史总会有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上蜀汉灭亡之后,姜维意图复国与钟会勾结发动叛乱,最后双双身死。如今虽然地点变了,姜维和钟会的关系对调了,但结果却依然还是惊人的相似,也许黄泉路上,他们相偕而行,也不会太感到寂寞了。
处理完这些事务,刘胤便急冲冲地返回了皇宫。
其时,天色已暮,到了掌灯时分,文武百官都聚在刘禅的寝宫外面,没有离去。
“霍大人,陛下的情况如何?”刘胤见到了霍弋,直接就问道。
霍弋一脸的戚色,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情况并不乐观,恐怕……恐怕挨不过今晚了。”
刘胤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刘禅病危,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本来已经是病入膏盲的刘禅再经过这一番的折腾,想保住性命何其之难。
这时几位太医都从寝宫之内出来的,个个神色黯然,垂头丧气,走到霍弋和刘胤的身边之时,一脸愧疚地道:“卑职尽力了。”
霍弋和刘胤也没有言语,挥挥袍袖,示意太医们退下吧,刘禅的病情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纵然是神医再世,恐怕也是无力回天了。
随后刘谌从寝宫之中走了出来,对霍弋、刘胤还有张绍、蒋显、关彝等人道:“父皇病危,召诸位臣工谨见。”
得到谨见资格的众臣都明白这是刘禅要临终交待后事了,个个整肃衣冠,按官职高低排序而入。
刘禅此刻面如死灰,已经到了灯尽油枯之时,就连说话的气力也没有了,在近侍太监的搀扶之下,他勉强地坐了起来,竭尽全力地抬起了右手,用手指指向了刘谌,含糊不清地道:“朕……朕百年之后……由……由刘谌来继承皇……皇位……诸位爱卿……尽力……佐之……”言毕,溘然而逝。
这个结果,也早在诸臣的意料之中。
诸臣跪倒在地,号陶大泣。
“皇帝驾崩了——”
报丧之声回荡在洛阳皇宫漆黑的上空。
第1153章新皇登基
后主刘禅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十七岁登基为帝,享年六十八岁,在皇帝的位子上整整地坐了五十一年,如此漫长的皇帝生涯,不光是在三国时代是首屈一指的,在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也足以排进前十的行列。
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五十四年,也只仅仅比刘禅多了三年而已,在前汉后汉季汉三朝之中,刘禅的在位时间排在了第二位,应该说,刘禅的离世,一无所憾了。
做为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在位虽长,但却是政绩乏陈,刘禅在位的前十一年,是光芒万丈的诸葛亮辅政的时期,做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拥有着无上的权力,事无巨细,他把一个丞相该做的事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这个时期的刘禅,其实和傀儡皇帝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
其后的二十九年,是蜀汉朝廷最为暗弱的时期,刘禅宠信黄皓,把整个蜀汉朝廷都搞得乌烟瘴气,几乎都要到了亡国绝祀的地步。
如果不是刘胤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刘禅生命中的最后生涯恐怕也只能是去洛阳做个安乐公,在乐不思蜀之中了却余生了。
这最后十一年的皇帝生涯,刘禅更没有什么存在感了,迁都偏安于南中,中原战事再如火如荼,也和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但刘禅是幸运的,因为他活到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这一天,可以亲自坐到了洛阳皇宫的龙床之上,单凭这一点,他也足以青史留名了,可以和光武帝刘秀比肩而立。
刘禅从容而去,了无遗憾。
至于刘禅的身后事,也因为开阳门之变而就得简单地多了。原本极受刘禅宠爱的刘恂因为兵变失败,绝望之下,疯颠了。这些日子来一直为由谁来继承皇位患得患失的刘禅最终也不用再选择了,尽管他还有另一位皇子刘虔,但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资望上都无法和刘谌相比,由刘谌来继位,几乎是众望所归之事。
刘禅临终之前,将霍弋、刘胤、张绍、蒋显、关彝等几个朝廷重臣召了进来,本欲临终前想交待一下后事,托孤倒是不必了,毕竟刘谌也已经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但刘禅已经是命悬一线,气息奄奄,口齿不清,只能是用手点指刘谌,说了几句,便驾崩了。
皇帝的丧事乃是朝廷的头等大事,自然是马虎不得,不过一切都有相应的官员来主持,所以刘禅的丧事倒也是井然有序。治丧委员会很快地就成立了,霍弋刘胤等五人为典丧官,具体操办刘禅的后事,霍弋身为尚书令,自然当仁不让的担任首席典丧官,刘胤虽然为大司马,但朝廷礼仪却不甚熟悉,也就乐得清闲。
满城缟素,天下皆哭,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往来吊祭,整个洛阳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后汉的皇帝死后没有统一的陵寝,光武帝刘秀葬于原陵,在洛阳东北,汉明帝刘庄葬于显节陵,在洛阳东南,汉灵帝刘宏葬于文陵,在洛阳东北,至于汉献帝刘协,他死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皇帝了,埋葬在了距离洛阳比较远的修武。
至于刘备,则当然是安葬在了成都的惠陵。
刘禅死后,选择在何处安葬自然成为头等大事,按理说,皇帝的陵寝一般在皇帝继位之初就开始修建了,由于工程浩繁,一般都要历时若干年才能修筑完成,有的时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