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掌大唐》第266章


知揪掉了多少头发和胡子以后,终于拿出了一版经过李世民同意的《氏族志》。
这东西对于平明百姓来说,可能不觉得有什么,顶多当个乐呵听听算了,可对于那些个勋贵和世家来说,却无异于在平静的水面中投入了一个大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因为孔颖达弄出来的这个《氏族志》,并没有按照以前的惯例,以郡望来进行排名,而是按照李世民的意思以官位为主,结合了家族的政治势力来的。
也就是说你家里当官的人多,才显得更尊贵些,和你在当地的影响力什么的,并不完全成正比的。
李唐皇室理所当然的站在了首位,外戚如长孙家则列在了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房谋杜断他们,这些本身做到了宰相高位的京郊世家,而以五姓七望为代表的山东士族,甚至掉到了第四等。
之前引得天怒人怨,不仅族长自个被天罚而死,手下势力也是被撸了个干净的崔家,更是悲惨的跌出了四等之外。
家主之位仍然空悬,而内斗不休的卢家,也差点步了崔家的后尘。
这和历史上的氏族志其实是有着很大出入的,而造成的效果也是大有不同。
因为原本历史上的五姓七望,声望甚至一度超越了李唐皇室,人人以他们为尊。
可现在经过林森和李世民的一番捣鼓,不仅是他们的声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势力也是实实在在的削减了许多,影响力更是降低了太多,渐渐朝着各自的老窝那边收缩起来。这也是李世民敢于弄出这样一个《氏族志》的重要原因。
有着刚刚灭掉突厥的无上战功在这震慑着,有无数异族首领们送上的“天可汗”的大帽子,不论是声望还是握在手中的实力,都是他这个皇帝最为强势的时候。
此消彼长之下,李世民根本不怕他们的反扑,更不担心他们能弄出多大的浪花来。
实在不行,他还有马铃薯和红薯两大神器在手呢,再大的声望,能有他保证所有人都不用继续饿肚子,造成的影响力大吗?
就现在大唐发展这个势头,李世民要是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吃饱饭,那些平民百姓除非脑子有坑,才会跟着那些个世家大族起来造反呢。
所以李世民这属于有恃无恐的,甚至还巴不得哪个家伙跳起来,让他好好踩上一脚呢,正愁找不到理由继续收拾他们一顿狠的。
况且李世民也深喑拉一批打一批的道理,在狠劲踩这些山东士族的同时,也给了一些人很大的甜头吗。
外戚自不必说,在这事上绝对是李世民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单说长孙家族,那势力就很强大了,长孙无忌就不用说了,像是高士廉还有长孙安业等等,甚至连李承乾身边,也都是这些长孙家族的子弟。
而同样得到了提升的那些家族,肯定也会拼了命的维护自家的地位,就比如说手下的几位宰相所在的家族,房杜两家可也都是累世的官宦世家。
又比如说主持编纂的孔颖达所在的齐鲁孔家。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出现以后,孔家就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
尤其是在文人之中,更是有着庞大的号召力的,毕竟算起来他们都是孔家的学生吗。
即便现在还不像宋朝一样,将他们抬的那么高,甚至有放入神坛的意思,但作为儒学正朔的孔家,仍然是不容轻忽的存在。
这次李世民干脆把他们放到了四等中的头一位,虽然少不了让人私下非议下,孔颖达这个主编假公济私,但又确实找不到多好的理由来反对孔家。
有了孔家的支持以后,起码在文人之中,对这份排名还是要多一分认可的吗。
这样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即便私底下的议论还是不少,却难得的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弹,起码在舆论上算是站住了脚跟的。
当然私底下那些被贬低的世家,肯定也不会束手待擒,大小动作肯定还是有不少的。
但是对李世民来说,这都变成了一种乐趣。
我就喜欢你们这种明明看我非常不爽,偏偏还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而对于这《氏族志》的出现,还有由此带来的对世家们的又一次重磅打击,林森当然是相当的喜闻乐见啊。
不过除了加强了自家的防卫以外,林森也没用多做些别的什么。
倒是另一件事情,真正的牵动了他的心思。
第三百四十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元宵节快乐!)
外界的争斗也好,暗潮汹涌也好,暂时都和关起门来过自己小日子的林森没多大关系,还是每天看看程怀玉那越发凸显的大肚子更有趣些。
时不时也会小心翼翼的趴在上面,感受一下里面那个鲜活的小生命,从只能听到他的动静,到现在把手放上去,那个调皮的小家伙,立马就会朝程怀玉的大肚皮上,踹上几脚作为回应。
程怀玉满脸幸福的看着这一幕,摸摸自己的肚皮,眼中透露着母性的光辉。
因为林森照顾的比较好,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情绪方面,所以程怀玉一直都乐呵呵的,包括孕期反应都不是很明显,绝对是个有福的。
不过听说了另一件事后,林森难得的主动关心了一次,因为倭国遣使入贡了!
提起倭国,来自后世的林森,这感觉肯定是很复杂的,后世那场众所周知的苦难,让他很难用平常心去看待此时的倭国。
尽管现在的倭国人还不是后世那些,林森也不能把后世的那些过错,强加到现在的他们身上,不过对如今的倭国,也很难有什么好感就是了。
想想不久之后,在大唐和高句丽的战争期间,他们就曾经悍然出兵对抗大唐,就知道这个岛国的自大和野心,是刻在骨子里的。
直到被彻底教训过一遍后,才知道什么叫恭顺,属于典型的畏威而不怀德的那种白眼狼。
这可能也和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出自面积狭小岛国,天然的就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心理吧,所以隔不了多久,就要窥伺周边的国家和土地。
而这时候的中原帝国,往往对这个小家伙还不够重视,更不会想到因为他们,也会有神州陆沉的一天。
而他们的野心,其实早就已经有所表露了,隋大业三年,倭遣隋使小野妹子前来朝拜,呈上了倭国书与隋炀帝,这态度就已经算不上多么恭顺了。
因为那国书上抬头写的就是“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对此隋炀帝大怒,云“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不过顾及到新罗的事,始终没有非难于倭国。
要不是那个叫做小野妹子的使臣,为了自己的脑袋着想,从中多方周旋,隋朝怕是压根就当没有这回事了。
一直到了第二年,隋朝这边才派了个九品小官裴世清,和小野妹子一块回倭国。
这位使节文散阶为从九品上文林郎,官职为正九品上鸿胪寺掌客,带了十几个随从,以大隋使节的身份去了倭岛。
这路上走了几个月,又在倭岛住了三个月。论起当世对倭国的了解,大唐这边肯定就属这裴世清了。
按照历史轨迹呢,李世民会派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之。然后表仁与其王争礼,不宣命而还。
不过林森既然想要掺和进这事来了,肯定就不是这么简单的就算了。
也许李世民更多的还是顾虑到了新罗的周边局势,谁让新罗王真平死后无嗣,国人立其女善德为王,而这位善德女王给李世民写的信甚至是国书中,都有那么点像是跟李世民有一腿似的。
就算不看这点暧昧,也要考虑到新罗的存在,对大唐的战略意义吗。
倭国就在新罗下面隔海相望,相互之间也不是多么友爱和谐,倭国真的大举入侵的话,腹背受敌的新罗,很可能会遭遇不测的。
可林森却知道,这倭国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威胁,能够鼓动李世民,将这帮子养不熟的白眼狼先恁死最好,至不济也别像历史上那样,一股脑的把许多技术都白送人家啊。说起来完全就是资敌啊。
就像后世世界闻名的武士刀,还不就是师从于唐刀的吗,只不过用的是本岛上那贫瘠的铁矿,弄出的所谓玉钢罢了。
至于那些前来学习的遣唐使什么的,能阻止更好,不能阻止的话,还是让他们多学习孔孟之道吧,也好让他们那个野人国度,懂点真正的礼仪规矩。
这倭国的所谓朝贡,毕竟是满足了很多文臣,还有李世民的虚荣心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