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掌大唐》第350章


至于周围的那些国家,完全可以等着李承乾上位以后,再去打下来吗。
虽然他是希望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可总要给自己的儿子留点念想不是。
在这些周边国家身上获取军功,就成了李承乾上台以后,最好的建立自己的威望的机会。
李世民也就不去抢这个了,当然他的身体也确实是不允许了。
能够坚持到现在,都多亏了林森贡献上去的那些个老山参,还有一口心气支撑着。
等到事情都交代完了,这口心气一去,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经过一众大臣们的磋商,也要经过李承乾这个新皇帝的首肯,李世民的谥号,最终定了个“文皇帝”,庙号自然还是“太宗”,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功绩的极大肯定了。
按照李世民生前留下的旨意,把他和长孙皇后合葬在了昭陵,一应丧事尽可能的从简了。当然也是一个相对的从简而已,该有的程序肯定是没法省得。
李泰那个倒霉催的小胖子,自然也躺这里面呢,他们一家人也算是在地下团聚了吧。
在送别这位明君的时候,整个长安城可以说是满城缟素,万人空巷。
居民们感念于李世民这些年做的那些事情,让他们过上了外无敌患侵扰,内可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相对于曾经的凄惨日子来说,他们现在可算得上是丰衣足食了,因此都对这位皇帝感恩戴德啊,送他最后一程,也是他们表达这份情谊的一种方式了。
如果李世民能看到,自己死后还能受到这样的认可,应该也能含笑九泉了吧。
林森当然也去了,对这位明君他也是充满了敬意的,单是他不仅没有弄死自个这个穿越者,反而把小兕子这个可爱的姑娘送进了林家当了儿媳妇这一点,林森就一定会念他的好的,这份心胸在皇帝之中也已经算是殊为难得了。
丧事过后,在众多大臣们的多次请求下,李承乾的多次推辞之后,大概是惯例的三辞三让吧,李承乾这才强忍着悲痛的心情,勉为其难的登上了皇帝宝座。
当然不论是他,还是众多大臣们,都要一起对李世民歌功颂德一番。
因为他也是在活着的时候,选择了禅位给自己的儿子的,和他老子李渊一样。
可以说是给整个大唐都带了个好头,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至于两位都是因为儿子造反才这么干,就被大家刻意忽略了。
而且应该看到,不同于李世民那差不多是逼迫他老子禅位,他自个可是主动让位给了自个的儿子。
尽管两人其实都有出于没有别的嫡子可选,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才做出的这种选择,但还是要肯定李世民此举的积极意义的。
李承乾就表示过,会延续下这一良好传统,未来在他确认太子有能力支撑起这个国家事务的时候,就会适时的选择放手的。
这点也会补充进李世民所写的《帝范》中,作为整个大唐帝国的一项优良传统,一直继承下去的。
可能也是对太子做的太久了煎熬太深,行事更是非常不易这点感受颇深,尤其是当他老子还是个长寿皇帝,在位时间贼长的情况下,才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出来吧。
就这事,一众大臣可是真心实意的赞颂了李承乾这个新皇帝一番,林森同样也有私下里对此举表示肯定。
只不过他现在还是闲人一个,去朝堂的机会是很少了,也就是大朝会的时候,才需要去露个面而已。不过其实他和李承乾的接触倒是并不少。
对于李世民的突然过世,李承乾是真的很伤心,先是失去了母亲,这又失去了父亲,抛开皇帝这层身份不说,他毕竟也还是个年轻人啊,本也不是个感情淡漠的人,伤感也是很正常的,为此甚至足足瘦了十几斤。
林森并没有选择在这时候频繁的去安慰他,这看上去是一种关心,可是对这样一个骄傲的人,尤其还是皇帝来说,看到他软弱的那一面,其实是对他的一种打击吧。
等到他从伤感中走出来了,说不定还会因此而影响林森在他心中的印象呢,恨上他都不是没可能。
林森只是去确保她的身体,一直能够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而已。
毕竟马上要面临复杂的国事了,他的身体先垮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刚上台的时候,他处理起各种事务并不缺助手,李世民可以说给他留下了一些托孤重臣吧。
文官方面,首先当然是和李承乾有着一定的师徒情谊的马周,这位本身的才能也是公认的强,又不朋不党的,本就很得李世民的器重,也是他一早就属意留给太子用的人才之一。
不过随着李承乾正式上台,林森却很有分寸的在故意疏远这位,已经是事实上的宰相的家伙。
两人之间的情谊,对李承乾来说自然不是秘密,林森这其实是在避嫌。
他可不想让自个有变成“权臣”的可能,尤其是在李承乾那里,不要留下这种印象才好。
岑文本和诸遂良同样成了辅政大臣,最后一位却是德高望重的高士廉,也就是李承乾的舅老爷。
如今已经有“开府仪同三司”这等尊号的老爷子,显然是被拉出来镇场子的,怕的是李承乾威望不足。
而高士廉除了和新皇帝的那层亲戚关系以外,本身岁数也在这呢,职位也到顶了,过上几年,等到李承乾这边威望起来了,能够很好的掌控朝堂了,这位老臣也差不多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压根不用担心会有尾大不掉的可能。
第四百四十七章 公私分明
只看这个安排,其实也不难明白,李承乾一朝,继续打压世家贵族的局面是不会改变的。
马周本身是布衣出身,岑文本和诸遂良虽然出身名门,但却不是五姓七望那种,和世家官员也没多少瓜葛。
而高士廉更不用说了,可以算是关陇世家的代表吧,和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不到哪去。
而他们四人既是托孤重臣,又正好掌管三省,算是所有文官的领袖,不难想见世家官员们今后的待遇了。
而且别忘了,李世民还健在时,可是把造反的脏水全泼那些世家中人身上去了,以他们现在有点臭大街的名头,想要靠着影响力再现之前的辉煌,怕是很不容易咯。
虽然是过渡时期,也不怕让这些世家大族再搞出事情来,想要造反什么的,更是不太现实,李世民同样早就有所安排啊。
尉迟恭这个军中的定海神针,负责长安城的安危,统领着之前那些一直忠于李世民,没有参与到叛乱中的军队,保证长安城的安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张士贵又重新接掌了玄武门长上一职,亲自负责皇宫的安全,同样也能做到滴水不漏,这活他干的顺手啊。
林森的老丈人,同样在之前的平叛中,展现了杀伐果断的一面的程咬金,则被派去了东都洛阳去镇守。
而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近虽然比较沉寂,但其实一直都是李世民绝对心腹的刘弘基,则奉命镇守太原。
这位可是老李家起家的班底之一,之前退休的时候,就已经官至辅国大将军了,而且行事很是不拘一格,手段那是亦正亦邪,坐镇太原这等咽喉之地正合适。
作为宗师之中仅存的一位顶尖名将,也是风评最好的宗室名将李道宗,则负责镇守幽州到灵州一线。
这里面任何一个,都是绝对能够当行军大总管的超级猛将,而且个个都是战绩彪炳的狠角色。
不论是用来对外防御,震慑周边的国家,还是用来对内防范那些个世家大族可能的反扑,都绝对够用了。
这番安排可以说是把那帮子世家大族的根本之地,都纳入了触手可及的范围内。
他们的郡望所在,都在这几位忠心耿耿的大将们的掌握中呢,不怕他们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不过林森从中也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李靖和李绩这样战神级别的大佬,却没有被委任这种活计的。
这倒是不难理解哈,谁让他们一直都是凭本事吃饭,从不掺和站队的事情呢。
那么相应的,自然也就没法得到皇帝的最大信任了。
李靖这会还是恨不能见天大开着院门过日子,李绩更好,直接被李世民一纸调令给支的远远的。
这事其实也是对他的一个考验,事关生死的那种,李世民还在世的时候,可是专门把李承乾叫过去,说起过这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