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年谱》第22章


7月27日与叶飞、金明、吴仲超、刘先胜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中局电,为准备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第四次进攻,建议增派第五旅和第五十二团到浙西、苏南。
8月初主持召开苏浙区高级干部会议,总结南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题为《巩固与发展,统一与分散》的报告,并发表在8月7日出版的《前线杂志》创刊号上。
8月7日指令第一纵队在高淳等地发起东坝战役,攻克日伪军据点13处,歼灭伪军1800余人,于8月9日胜利结束。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9日0时,苏联红军100万人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就苏联对日宣战发表声明,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同时“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
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华中局电,指令新四军“集中主力去占领大城市和要点”,并“即日发表江苏、安徽、浙江三个省主席,上海、南京两市长”的任命,“就近令各敌伪军投降,违者即坚决解除其武装”,同时准备击退国民党军的进犯,“以胜利的内战来制止内战和消灭内战”。
同日朱德总司令向八路军、新四军及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发布第1号命令,随后又于11日发布第2号至第7号命令,指令各解放区部队迅速向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迫使日伪军缴械投降。
同日与叶飞、谭震林、钟期光联名发出《新四军苏浙军区对日本驻军通牒》和《苏浙军区对伪军伪警及一切伪组织的通告》,命令苏浙地区日伪军和伪组织无条件投降、反正。
同日得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在苏浙军区演出《前线》话剧的晚会上宣布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
8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指出:“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在此情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同时指出,江南等一部分地区“第一阶段之时间可能甚短,对此应有充分估计”。
同日新四军军部下令全军投入总反攻,指令苏浙军区部队控制沪杭甬交通要道,占领南京、上海、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
同日蒋介石连下三令,一要八路军、新四军“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二要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要日伪军“切实维持地方治安”,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同日与叶飞、金明联名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报告:“三战区国顽势将以全力与我争夺京沪杭三角洲”。为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事变,适当调整苏浙军区主力部队部署。
8月12日中共中央电示华中局,改变华中部署,“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扩展,夺取广大农村及许多县城,准备内战战场。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除以人民面目活动外,党的组织仍取隐蔽政策。”
同日提议苏浙区高级干部会议提前结束,要求大家迅速行动起来,争取总反攻的伟大胜利。
8月13日张云逸、饶漱石等发出致中共中央电,提出拟从苏浙军区部队中调两个旅(纵队)到江北;江南任务由留下的两个旅担任,必要时进入闽浙赣创造新局面。8月16日,中共中央复电指示:“江南兵力不调动,有坚持现地,扩展胜利,创建苏浙皖边纵横数百里广大根据地威震江南(江北军亦如此)之极大可能。非至万一时机绝不轻言去闽浙赣,此旨望告粟叶,动员全党全军全民为此而奋斗。”并指出:“他们过去三仗(指天目山战役)打得不错,只是歼灭性还少了一点。与其调两个旅至江北,不如留在江南夹江配合为有利。”
8月19日与叶飞联名发出致各纵队各分区并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新方针,作出苏浙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部署:
“我们决定尽一切可能,尽一切力量与办法,要求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分别占领溧阳、溧水、宜兴、金坛、句容、郎溪、广德、高淳、长兴、吴兴、安吉、武康、德清等县城及我根据地内各市镇,肃清日伪与残顽,完成将我苏南一、二分区及浙西打成一片之计划”。当天就开始行动,指挥所属部队向日伪军展开猛烈进攻。到8月下旬,接连解放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县城11座、重要集镇100余处及广大乡村,苏浙解放区面积扩大到1087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00余万,完成了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给予的战略任务。
8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组建野战兵团的指示:“为最后消灭日本侵略军及其走狗,各战略区应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编成野战兵团,其余则编为三三制的旅(每旅三个团,每团三个营,每营三个连和一个重机枪排),每旅不超过七千人,以三至五个旅编成一个纵队(在华中、山东已编成师者,以三至五个师为一个纵队)”。
8月21日与叶飞联名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并报毛泽东主席电,报告苏南、浙西民情和经济状况,请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对江南工作的意图。
8月24日,毛泽东致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并转粟裕、叶飞电,指出:“时局变化,抗日阶段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始”。指示:“江南、江北我军主力各就地集结整训,恢复疲劳,养精蓄锐,准备于顽军进攻时,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之(不要轻打,打则必胜,每次消灭其一部,各个击破之),打得几个胜仗,威震大江南北,对于促成国共谈判非常有利,顽军亦不敢轻视你们”。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决定在毛泽东去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由延安到重庆。
8月24日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中局电,报告江南形势与我们的对策,判断“日本投降即将签字,顽军即将进入京沪杭地区,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反内战阶段即将到来”。“我们再三考虑,苏南为南京外围,在内战条件下,四面受敌,地形不利,不能长期作为我军之根据地,必须另建立新根据地。我们认为皖浙赣三省边区及闽浙赣三省边区,适宜作为内战根据地。但在新根据地初具规模以前,现有苏南、浙西、浙东阵地不能放弃。否则,大军无根据地,部队给养与后方不能解决”。因此提出,“现在一面应准备作坚持苏南、浙西、浙东现有阵地之打算,一面应即作建立新根据地之打算”。为此提出相应的实施步骤,并“重新提议将皖南、苏浙统一领导”。
8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其中指出,“新四军占领了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许多县城和江淮间许多县城,山东占领了整个胶东半岛,晋绥占领了平绥路南北许多城市,就造成了极好的形势”。
同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饶漱石为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
9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苏南区党委与浙西区党委合并,成立苏浙区党委,以粟裕为书记。
9月15日毛泽东在重庆复电中共中央,指出:“浙东、苏南、皖南三地部队须立即开始注意控制北上通路,保障北上安全,并准备将来适当时机渡江北上,请通知华中拟具体意见。”9月17日,华中局提出苏浙军区主力北撤的建议,同时提出“于粟(裕)、叶(飞)中留一人主持苏南工作”。中共中央于9月20日复电,同意华中局建议,并要华中局提出即将成立的华中分局成员名单。
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的指示》,决定撤出苏南、浙江等八个解放区的党政机关和部队,并决定将华中局改为华中分局。
同日刘少奇致毛泽东电,提出江南部队北撤后华中、山东组织调整意见,“新四军地区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组织分局”。
9月22日张云逸、饶漱石致粟裕、叶飞、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