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权以谋》第227章


紧接着,厉王的其他部队,则是分散开来分别停在了沿途的城池里。
厉王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自己能顺利勤王,逼着皇帝把皇位让给自己,那这些部队就不用北上,返回南方继续镇守。
可如果失败了,这些士兵就立刻就地造反,夺下城池,最后和皇帝划江而治,分管南北。
厉王本以为自己的这个举动,京城一时间应该收不到消息。
可巧的是,厉王的部队在经过江州的时候,刚刚好被花镇海看到了。
这一天,花镇海因为来设立在江州的“凌云阁”时差这个月的收入,到了晚上却睡不着,想着要去城外走走,散散心。
想他花镇海也是有武艺在身,不怕那些宵小之辈。
可就在花镇海登上城外的一座山的时候,他往下一看,就看到有一条“火龙”悄无声息的在江州地界的边缘处游走着。
多年来闯荡江湖的经验,让花镇海一下就知道,这是一支军队!
这一无战事,二无内乱的,突然有一队人马从自己眼底下跑过去,任谁都要多想。
花镇海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他突然想到凌云此刻还在京城,不知道这件事和他有没有什么关联,但还是告诉凌云一声,好做防范,就算没有干系,也能早一步逃出这是非之地。
于是,花镇海连夜就写了一封信,寄往京城。
自从皇甫靖宗把支持厉王的礼部尚书张兆兴弄下来后,势力就成了京城最大。
凌云也从幕后被弄到了人前。
最重要的是,皇甫靖宗送了凌云一处大宅子,凌云自然是笑纳了。
自从凌云有了宅子以后,那来往送礼的人就多了去了。
现在谁都知道,凌云是皇甫靖宗身边的红人。
而仁王在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后,也是庆幸自己没有参与争斗,否则,还真的可能就是去了自己现在拥有的。
至于皇甫静蓉,在知道凌云其实是皇甫靖宗的人时,有些郁闷,因为他知道,凌云一开始说要和仁王多接触,是为了迷惑别人,实则是为了自己的计划作掩护。
皇甫静蓉感到自己被利用了。
不过,皇甫靖宗早就知道凌云和皇甫静蓉似乎有点什么,于是便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把仁王一家都叫上,自己做东,再把凌云也叫上,一群人一起吃了个饭,把事情说清楚了。
既然皇甫靖宗都出来帮凌云说话,仁王和皇甫静蓉也就没有什么好再计较的,这一段时间里,凌云和皇甫静蓉的走动开始变得频繁了许多。
凌云在安好了宅子以后,就派人给钱文显和自己的父母写信,告诉他们自己在京城的住处。
所以,花镇海才能写信给凌云。
而皇甫瑞在生了一场病以后,身体越发的不行,皇甫瑞明显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了。
三天后,凌云正在自己的宅子里,和杨清源他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自从进了京城,他们几乎就没聊过什么闲话,每天都是精神紧张,现在终于事情告一段落,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只不过,这一段时间,凌云始终没有看到厉王和太子,也没有听说他俩的任何消息,甚至连厉王府的大门都是紧闭着,这一切的反常,让凌云稍微有些不安。
这时,一个家丁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家丁对着凌云拱手说道:“大人,这人自称是江州凌云阁的人,有急件送来。”
凌云一听说是江州送来的急件,不由得心里一慌,心想:“不是爹娘他们出什么是了吧?”
那人上前,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凌云,说道:“大人,这是花家主给您的书信。”
“花镇海?”
凌云拿信件,拆开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我说怎么没有厉王的消息,原来他回南方纠集军队去了。”
凌云捏着手里的信,面带忧色的说道。
“厉王要军队干什么?”
杨清源不解的问道。
“难道他自知皇位无望,要造反?”
秦旭在一旁说道。
大家在京城已经待了这么长时间,对于皇家之内的手足相残之事,早就听说了不知道多少了。
凌云紧锁着眉头,说道:“不好说,但是厉王无故召集军队北上,必有图谋,要早做准备。”
于是,凌云给了些银子,奖赏那个送信的人,并安排他去酒楼住一晚,随后凌云和身边的人一起,去给皇甫靖宗报信。
皇甫靖宗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立刻下令,封锁京城周边城市的关口,阻止厉王的军队入关,如果非要进来,只能是厉王一个人进来。
厉王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原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竟然被他人提前知道了行踪。
而在城内的太子,此刻也是一筹莫展。
毕竟,厉王的军队要是连京城周边都进不来,他这个内应就没有任何作用,总不可能跑几十里去给厉王开城门吧?那这意图也太明显了。
但是,如果厉王真的要打,除了京城这边有防备以外,南方所有的城池都没有任何的准备,一旦开战,厉王的部队就可以迅速的占领一些重要城池,赢得强有力的支援。
此时,厉王军中的探子往前打探了情形,回来报于厉王。
厉王听说去往京城的路,不论大小,被全部封死,心中就明白,自己的行踪被暴露了。
不过,这些厉王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当即找随军军师起草了一篇檄文,意思就是,要“清君侧”,把皇甫靖宗说成是意图造反,这才封了京城附近所有的道路,就是要自立为帝。
而且,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厉王下令,只要京城那边有任何动静,就通知还在后方的军队,立刻开始抢占城池。
一场战斗看起来在所难免了。〃
1/11 22:11:06|48828932
第265章 直冲颖昌关
〃厉王的这一篇“清君侧”的檄文一经发出,所有人都知道,厉王的心思,是要逼宫。
皇甫瑞知道了,气的又是一口老血喷出,原本就不太好的身体,如今已经是奄奄一息。
在这危机的关头,皇甫瑞虽然不想看到皇子之间手足相残,但是心里也清楚,如果不及早把皇帝的人选确定下来,那这一场仗,不知道要生出多少变故。
说不定还会有其他的统帅分别加入不同的阵营,到时候两方打起来,一定是伤亡惨重。
这样的结局,也必定会让金朝国力衰弱,西域诸国随后就会进犯金朝,到时候,金朝还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关键,就是确定一个新皇,有了诏书,就不会生出大的变数。
皇甫瑞虽然躺在床上不能起身,但还是可以发号施令的,于是他立刻把所有朝中二品以上的要员传到自己的床前,当着这些文武百官的面,拟了一份诏书。
这诏书的内容,自然是把皇位传给皇甫靖宗。
如此一来,太子那边直接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而新皇一定,皇甫靖宗就可以掌控所有的大局。
可以说,厉王的这篇檄文,反而是更快的帮助皇甫靖宗成为第五任金朝皇帝。
而皇甫瑞在皇甫靖宗接下国印和诏书后,撒手人寰。
可是,厉王在知道了皇位已经传给文王以后,不由得火冒三丈。
他这次的目的,是要夺下皇位,而不是要推一把皇甫靖宗。
现在,皇位已然被抓在了皇甫靖宗的手上,厉王怎么可能甘心。
于是,厉王下令,后方部队,抢攻所在城池。
一时间,狼烟纷起。
不断有各地的战报传到京城。
“信州失守!”
“明州失守!”
“梅州、惠州、虔州相继失守!”
只用了短短三天,厉王的部队基本上就把长江以南几个重要的城池控制住了,而且,部队还在不断的向周围城池挺进。
听到这些消息,凌云不由得担心起还在江州的父母。
厉王后方的部队,只要跨过长江,首当其冲的,就是江州。
厉王自己带着三千骑兵的先头部队,就在颖昌城外驻扎下来。
颖昌可以说是京城的门户,如果攻破了颖昌,那京城就是待宰的羔羊。
好在,颖昌地势险要,且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若不是十倍以上的兵力,休想正面强攻颖昌。
而颖昌的守军,却有接近两万,也就是说,厉王至少要有二十万以上的部队,才能打下颖昌,但就算是打下来,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所以,厉王明知的选择停在这里,等待后方部队攻下其余的城池,再挥军北上和自己汇合。
颖昌多次派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