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三国豪杰》第115章


应该说袁绍手下人才济济,英雄豪杰也不少,比较出名的武将由颜良、文丑、曲义;谋臣有沮授、审配、田丰、逢纪,可以说人才荟萃,不比曹操集团的少。可是这些人却拉帮结派、各自为战,分成好几伙,不能同心协力,甚至互相挖墙角、使绊子,这是袁绍后来失败的一个原因,这一点在郭嘉为曹操分析两家强弱时也曾指出来过,是郭嘉“十胜十败”说的第八条。其实人一多就难免分帮分派,袁绍失败的原因主要还在他自己。谋臣虽多、武将虽勇可是他不能用,还猜忌人家,并因此处死了田丰和曲义,这是后话了,以后再说。
这段时间袁绍在冀州闹得天翻地覆,袁术也没闲着,而且拜他所赐袁绍又多了个劲敌——公孙瓒。这话还得从刘虞说起。刘虞拒绝了袁绍推举他当皇帝的“好意”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特意派人向皇帝汇报了这件事。此时的朝廷已经被董卓迁到了长安,随即天下大乱,东汉朝廷连个可以立足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一看还有刘虞这样的忠臣,真是喜出望外,就想来投靠他。但中央政府就得有中央政府的样子,哪能跑到幽州去投奔一个州牧?最好能让刘虞主动来“请”朝廷到幽州去。可是怎么跟刘虞说呢?
刘虞的儿子刘和眼下正在朝廷做官,由他去转达这个意思最合适不过。于是刘和奉命偷偷离开京师,赶回幽州,让父亲带兵来“请”朝廷。之所以“偷偷”,是为了避开董卓的耳目,而让刘虞带兵来则是为了打败董卓——朝廷也不容易!
刘和从长安到幽州途径南阳,这是史书的说法,但查了一下地图发现不是这样,从长安到幽州不必经过南阳,可能刘和有意绕道,就是为了见袁术。也可能他为了避开董卓耳目不得不绕远道,这样才有可能路过南阳。总之刘和先到了南阳,并见到了袁术。
不知道是事先安排好的,还是刘和自作主张,他把他此行的目的和盘告诉了袁术,并请他也出兵“请”朝廷,就算不能出兵至少也要赞助一些人马。这件事情如此重大,而且刘和又是绕道来到南阳,所以可以推断这不是他自作主张,很可能受了朝中某人的委托特意来找袁术的。
袁术同志可不是好说话的,哪有功夫管这些事?他正忙着扩充实力,却苦于没有快速、简便的办法,现在刘和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袁术当即扣留了刘和,然后以他为人质向刘虞要人马军资。让我赞助你?还是你先赞助我吧!豪门大族出身的袁术竟然干起了绑票的勾当!可见当时的社会乱到什么地步。
刘虞没有办法,只好送过去几千人马。公孙瓒当时是刘虞的手下,他力劝刘虞不要交赎金,可刘虞救子心切没听他的。公孙瓒其实也是为刘虞好,他知道袁术狡诈,不能轻信。可没想到刘虞根本不听他的建议,公孙瓒一气之下派人给袁术送了封信,告诉他扣住刘和继续索要财物。这是《后汉书》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感觉公孙瓒的作法太过分了,一气之下就作出这样的事,有些不太可信。
这事不知怎么被刘虞知道了,从此他与公孙瓒开始不和。其实这二人的不和由来已久,而且也有很多原因,在细数公孙瓒时会详细交待。后来刘和侥幸逃出了袁术的控制,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不过公孙瓒担心袁术知道自己曾经劝刘虞不交赎金而因此怨恨自己,所以他有意结好袁术。本来嘛,他已经得罪刘虞了,就不能再得罪袁术了。而且袁术的势力比刘虞大得多,得罪刘虞之后就更不能得罪袁术了。于是公孙瓒派自己的“从弟”公孙越带领一千多骑兵跟随袁术,让他为袁术卖命给自己结好。
结果公孙越还真把命卖了,他在跟随袁术部将孙坚与袁绍的部将周昕交战时中箭而死。这让公孙瓒很伤心,可是怨谁呢?是他自己派公孙越跟随袁术的,要怨就只能怨袁绍,毕竟是他的人杀死了公孙越。从此公孙瓒和袁绍结下了仇,但袁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更没想到这全是拜他的弟弟袁术所赐。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一章 二袁 第九节
(更新时间:2007…6…22 17:35:00 本章字数:2427)
这时的公孙瓒已经击败了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军,实力大增,“威名大震”,已经官拜奋武将军,封蓟侯,以他眼下的实力确实和袁绍有一拼。而且公孙瓒也不是泛泛之辈,他早就想吞并袁绍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即使没有公孙越这件事,他与袁绍之间也会爆发一场大战。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冬,公孙瓒兵屯磐河准备进攻袁绍。按照《后汉书》的记载,现在的磐河似乎已经干枯了,应该在今天河北沧州的乐陵附近。古人打仗讲究师出有名,袁绍后来征讨曹操时发了个檄文,后世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也很有名,檄文的目的就是把敌人的罪行昭示天下,使天下人知道己方为什么要征讨敌人,其实也就是造势。公孙瓒这次讨伐袁绍也不例外,他发了一份檄文,列举了袁绍的十条罪状。其中第九条说袁绍的生母本来是个身分低微的“传婢”,这在今天的人看来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在讲究“子以母贵”的古代,袁绍这样的出身能身居高位,不但不是个人奋斗杰出成果的体现,反倒成了一条罪状!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公孙瓒之所以能知道袁绍生母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袁术的反动宣传。二袁没闹翻前,各地英雄豪杰为了给被灭门的袁氏家族报仇纷纷投靠他们,这时对这些英雄豪杰来说,无论投靠袁绍还是袁术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袁氏后人。后来二袁反目,英雄豪杰再来投靠就要仔细选择了:究竟谁才能代表袁氏家族。也就是在这时,袁术开始大肆攻击袁绍的出身,拿他的生母做文章,贬低袁绍以争取天下英雄。但实际上,袁绍的名声要远远好于袁术,所以投奔袁绍的人也远远多于投奔袁术的。这让袁术非常不爽,他曾在公开场合愤怒地表达了不满:“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吾家奴”,这就是袁术心目中的袁绍!后来公孙瓒与袁术交好,袁术大概就是在这时向他揭露了袁绍的出身。他在给公孙瓒的信里甚至写道:“绍非袁氏子。”兄弟二人不和竟然连这种话也说得出来!可见袁术的人品很成问题,公孙瓒的檄文提到这件事看来还要归功于他。
袁绍见公孙瓒大兵压境,知道一场大战难以避免,可他刚刚得到冀州,一切还没步入正轨,实在没有必胜的把握,情急之下出了昏招。这时的袁绍刚刚从渤海太守一跃而成为冀州牧,渤海太守的印绶还在他身上,于是他就把这些印绶交给手下一个叫公孙范的人。这个公孙范说起来也不是别人,正是公孙瓒的另一个从弟。袁绍把印绶交给他就等于把渤海郡的指挥权给了他,袁绍的本意是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同时也是表示自己的大度和信任。可没想到,这个公孙范也真对得起他,到了渤海郡后立刻领兵相应公孙瓒,背叛了袁绍。
这一来公孙瓒实力大增,搞得袁绍很被动。公孙瓒也是个急性子,仗还没打,地方也还没夺到手,却先任命了一批地方官。他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其他郡县的大小官员也都任命了自己的亲信,一副志在必得样子。公孙瓒如此自信是因为他在同北方少数民族的战斗中锻炼出来的卓越军事才能,尤其是他强大的骑兵。他的骑兵多骑白马,被当地少数民族称为“白马义从”。公孙瓒在《三国演义》里出场不多,而且多是起陪衬作用的“鱼腩”形象,有点像中国足球队。但历史上的公孙瓒却相当了得,一度杀得乌桓、匈奴等民族望风而逃。因为他常骑白马,所以敌人们相互提醒看见骑白马的将军就要避开,于是公孙瓒就让自己手下的骑兵都改乘白马,这样一来他的骑兵就被称为“白马义从”。还有一种说法,这些少数民族认为骑白马的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勇士,所以公孙瓒才让自己的人换上白马。不管哪种说法正确,公孙瓒骑兵的强大确是不争的事实。
公孙瓒实力大增,袁绍辖区内一些地方纷纷倒戈,投靠了公孙瓒。袁绍已经没有选择了,只好与公孙瓒正面交锋,双方在界桥南二十里展开对决。这一战在《三国演义》第七回里被写得活灵活现,一波三折,极为传神,而且也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赵云首次出场,所以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比较重要。但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大家看到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