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三国豪杰》第142章


持危笏辽甭荆屏Ψ段谟胫挥猩罱坏拿糯笞灞凰爸锩鸢儆嗉摇薄:罄此帧岸鞲呔滏辏鞴ノ诨浮保皇敝洹巴泻E稀保锒然棺猿浦菽粒苑饬啥睿Ω盟盗啥馄绞撬萌反蛳吕吹摹?br /> 当时天下大乱,汉朝廷衰微,对地方势力的约束大不如前。辽东本来就远离中央政府,汉朝廷的影响力在这里更是微乎其微,公孙度见状,不禁有了更远大的打算。但他在表面上对朝廷却谦恭有加,此举为他赢得了汉政府的好感,建安九年,时任司空的曹操表公孙度为奋威将军,封永宁乡侯。但是没多久公孙度就死了,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势力集团。
公孙康掌权后,对以曹操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一直“恃远不服”。这一点不但当事双方心知肚明,包括袁熙、袁尚在内的很多旁观者也看得一清二楚,这也是熙、尚选择投奔公孙康的一个原因。
袁熙、袁尚这时身边除了自己原有的人马,还有乌桓蹋顿一些残兵,总共还有几千人,这点势力与袁氏全盛时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怎么说也是一点资本,如果经营得当,凭这几千兵马也还是可以赢得天下的。袁熙、袁尚前一阵输得太惨了,现在急于翻盘,所以动起了歪脑筋。哥俩在一起商议,到了辽东就找机会干掉公孙康,夺来他的地盘和人马,以此为资本与曹操对抗。袁尚自恃武力过人,他对袁熙说等到了辽东,公孙康一定会亲自接见我们,到时“我独为兄手击之”。看来袁熙、袁尚真是输急了,竟然想要在公孙康的地头干掉人家。
但是没想到“英雄所见略同”,袁熙、袁尚想杀掉公孙康夺取他的地盘和人马,公孙康也在打他们的主意,他也想干掉袁熙、袁尚。既可以夺得他们的兵马,还可以向曹操买好。可公孙康也有自己的担心,他担心曹操来袭,如果这样的话他就只好联合熙、尚,一同对敌。所以在弄明白曹操的意图前,公孙康没有采取行动,也就没有接见袁熙、袁尚。
再说曹操。他击败乌桓蹋顿后兵驻柳城,这里离公孙康的势力范围已经很近了。公孙康一直对曹操“恃远不服”,凭借的就是地理位置偏远,游离于汉政府打击范围之外,现在曹操到了公孙康的家门口,于是就有人建议他趁机剿灭公孙康,连公孙康带袁熙、袁尚一勺烩。可是曹操没同意,他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我还等着公孙康把袁尚、袁熙的人头送来呢,就不劳师动众了。
其实曹操也想趁机征服辽东,一劳永逸。虽然他还没有与公孙康发生公开冲突,但这种“恃远不服”一直都是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的曹操所不能容忍的。可征服不止一种办法,除了开打以外还有别的途径,如果能兵不血刃地征服敌人岂不更好?而且曹操认为如果此时对公孙康用兵,只怕他就要与熙、尚联合;如果不立刻加兵,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所以曹操决定不但不进兵辽东,反倒放出风去,说是大军就要撤回。顺便说一句,这个主意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但是《三国演义》把这个功劳记在了郭嘉的身上。曹操只说等公孙康把袁熙、袁尚的人头送来,却没有向诸将解释原因,搞得大家一头雾水,不明就里,有的人还暗地里偷偷笑话曹操,以为老大喝多了。
公孙康很快就得到情报,曹操不但没有攻打自己的意思,还准备撤军,这样一来他心里的石头算是放下了。既然没有了外忧,就该着手解决内患了,公孙康终于对熙、尚举起了屠刀。
于是公孙康事先埋伏好伏兵,然后派人请袁熙、袁尚来相见。熙、尚到辽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公孙康一直晾着他们,不予接见,现在突然相请,不由得让人生疑。袁熙第一个反应就是这里有问题,不能去,所以他就想找个借口推脱,还是留在自己的大营里安全。可是袁尚不以为然,他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因为他还想着趁机除掉公孙康呢。袁尚不但自己去,还极力劝袁熙同行。后来干脆不管袁熙愿不愿意,袁尚连拉带拽地把他也找来了。由于打算借这次会面干掉公孙康,袁熙也不能让袁尚自己去,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所以袁熙最后也和袁尚一起来见公孙康——如果熙、尚没揣着坏心,他们就不会急着见公孙康了,也许历史就要改写了,看来为人真不能存恶念。
这哥俩见了公孙康,还没等落座,就被伏兵一拥而上当场拿下。袁熙、袁尚本来想要算计公孙康,可是未及发难就被人家先发制人给擒住了,二人被五花大绑,捆得结结实实。他们坐在地上追悔不已,看着大势已去无话可说。
要说还是袁尚比较镇定,他于此时向公孙康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说:“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他觉得坐在地上太凉,想要个坐席,也就是椅垫。不知道袁尚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也知道死到临头,不知这么说是为了表现自己举重若轻、视死如归,显示世家贵公子的“范儿”,还是真的“寒不可忍”?
公孙康的回答也很经典,他说:“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你们的人头就要远行万里,还要坐席干什么?!袁尚与公孙康的谈话一点不像发生在生死关头,反倒更像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公孙康的回答充满了揶揄和自得,流露出胜利者难以抑制的春风得意。公孙康过完嘴瘾后,就立刻下令处决袁熙、袁尚。
感谢小小樂樂的指点,感谢箫大侠忘尘的挽留,也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下一节将是本书的最后一节,然后就将停止更新。想要加精的朋友请早!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一章 二袁 第四十五节
(更新时间:2007…9…22 17:39:00 本章字数:1231)
袁熙、袁尚随即被斩首,公孙康拿着他们的人头献给了曹操。曹军众将大为诧异,对曹操之前预言的实现感到不可思议,于是纷纷向他请教。曹操回答说,袁绍虽然死了,但他对这一带少数民族的影响还在,公孙康对袁熙、袁尚既恨又怕,“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一定会自相残杀。公孙康一改从前“恃远不服”的态度,主动向曹操示好,这让曹操非常高兴,重赏公孙康,封他为襄平侯、左将军。公孙康凭着袁熙、袁尚的首级巩固了自己的势力集团,也为自己换来了加官进爵。
随着袁熙、袁尚的被杀,可怜盛极一时的袁氏家族就此烟消云散,退出了历史舞台。谁也想不到,当初那个“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豪门大族会这么快就全军覆没了。从建安七年五月袁绍病逝,到建安十二年十一月袁熙、袁尚被杀,这个家族的覆没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
袁绍病逝时他的势力虽然遭到了曹操集团的严重打击,但并没有伤及元气,他的大部分地盘还在,河北地面上还有不少愿意为他效力的有识之士。袁绍死后,念在他本人或是袁氏家族的份上愿意为他的继承人卖命的也大有人在。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绝对是一股让人不敢小觑的力量,虽然未必能统一天下,却也不至于如此快就被彻底击溃。可是袁谭、袁尚各怀心腹事,不顾强敌环伺,大打出手,给敌人造成了可趁之机。尤其是袁谭,为了打败自己的亲兄弟,竟然不惜与最大的敌人曹操勾结,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这也是袁氏兄弟快速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其实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项飞不敢说自己在研究历史,可如果大家能从我的书中学到些有用的东西,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本书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可是还有很多人物没有介绍,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甚憾!除了一些不太著名的二、三线明星,就连一些一线明星、包括项飞最喜爱的张辽、赵云等都没机会“细述”,甚憾!最可恨的是,《曹魏精英》一章刚开了个头竟然没机会写下去,甚恨!
项飞也非常、非常想把这部书写完,可一方面由于起点不肯签约;另一方面由于工作调动,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忙的科室,至少短期内无法保证每天更新,所以干脆狠下心结束本书。当然起点的原因是主因,呵呵。所以除了声讨万恶的点击率外,让我们祈祷项飞有机会能续写本书吧!
还要感谢以小小樂樂、朽木沙加、剑圣心、萧忘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