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秽土转生》第126章


欤颐遣欢龆亲印!?br />
众人闻言,纷纷冲向他们领取土豆的仓库,怀揣着高涨的劳动热情,找出发芽的土豆和地瓜,切开,掰开,甚至咬开,然后在康宁手下的指引下,冲到康家的几处庄园里,疯狂的开始了种植工作。
看着热火朝天的饥民们,柴寅宾不禁佩服康宁的煽动能力,还好他无意谋反,还在所谓的八项注意当中提出保家卫国的主张。
康宁缓步走向柴寅宾身边,低声道:“我的海货销售的不错,现在,我们有余钱购买粮食了。”
柴寅宾大喜过望。他不知道京城还没有被海货冲击过,更不知道福王正在试图扩大销售范围。有很多海货已经进入晋商的销售圈子,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没有足够优秀的商品与黄林的海货竞争,只能选择和福王合作。本来他们是想要压低价格,牟取暴利的。但很快打听到大海商社的背后就是福王殿下,所以只好乖乖的交出定价权。
福王也有招揽商业人才的想法,所以也没把价格定的太高。这反而让晋商集团的巨大金银储备更加躁动不安。于是,康宁最近得知,他们已经提出了一张数百万两的天价订单。
这其中,接近三分之二的银两,作为利润进入了康宁和福王的口袋。
所以康宁现在有充足的银两,开展他的宗教行动。
“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步行动了。”
听到康宁这么说,对它的计划略有所知的柴寅宾问道:“可是以工代赈计划。”
康宁点点头。
数日之后,隐藏在饥民们中间的杜福,忽然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
“康教主颁布最新教令,无息借予种粮,借多少还多少,不必担心盘剥;租种教中土地,免费租给农具,按照收获多少发放奖金;开垦教中荒地,三年后即可获得七十年使用权,子孙三代不用发愁,种粮无息借予,农具免费租赁。”
杜福惊讶的听着几个奔跑呼喊的人,传达着康宁的最新教令,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租种土地的佃户,哪个不得至少上交一半的收成。这个什么黑莲教倒是好,开垦荒地就给五十年的使用权。土地的耕作权利都给了老百姓,又怎么给小头目们分发财富呢?看不到小头目们富裕起来,底下的人有怎么可能有上进的心思?
然而就在他嘲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饥民都已经行动起来,赶往不久之前康宁演讲的地方,最近,康宁就是在那里发号施令的。
看到这样的号召力,杜福才明白过来。康宁现在还处于创业初期,最重要的是拢住人心。这点小成本对于他来说,还不算难。
想到这一点之后,杜福开始意识到,康宁的想法绝对不是那么简单。果然,很快就有新的消息传了过来。
“给教会种地领取奖金的细则是这样的。收成高于平均亩产一成的,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倍再加一成领取奖金。高于平均亩产两成的,那自然按照市价加两成倍领取奖金。低于平均亩产一成的,那就是每斤按市价九成领取奖金,两成的自然就是八成。”
旁边一个人嘟囔道:“那不都一样了吗?”。
“怎么会是一样呢?”杜福一下子就想透了其中关键,“假设一亩种出一百斤土豆是平均数,市场价格一百文一斤。如果你能种出一百一十斤,那每斤的奖金就有一百一十文。多收获一成,奖金总额可就增加两成一。”
那人听他这么解释,立刻恍然大悟道:“这么说来,如果少于平均数一成,那就只能领取到八成一的奖金。少两成的话……”
“估计就要饿肚子了。”杜甫心中冷笑,如此设置,所有租种田地的人,都只能玩了命的种田,因为丰厚的利润在等着他们。
知府衙门里,柴寅宾琢磨着康宁的新规矩,他将其命名为平方法。
“这平方法也算是以工代赈?”
“算!”康宁果断的回答道,“一群农民最适合的工作,就是种地。以前他们是种自家的地,打出粮食之后卖掉换钱。现在,是所有粮食都归我强制收购,当然名义上是领奖金,谁让他们种的是我的地。如此一来,相当于他们在为我黑莲教做长工,只是不做木匠活,也不做搬用工。而是他们的老本行,种地。”
柴寅宾点点头,连连称赞康宁好手段,转而问道:“那开垦荒地又是怎么回事儿?这个七十年的使用权,是怎么回事儿?”
听到他的问题,康宁露出奸诈的微笑。
第一百一十一章 墨家学说染黑的白莲教
七十年的使用权?这当然是他的恶趣味。但也是人多地少矛盾之下,为数不多拥有后世范例的策略之一。
更深一层的考虑则是,康宁想要打破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将华夏的血液浇灌在更加广阔的土地上。
后市的倭国,用相当于华夏三十分之一的领土,养活了相当于华夏十分之一的人口,顶着三倍人口密度的大帽子,他们的做法是什么呢?
向拉美地区移民。在南美洲的几个国家,日本后裔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和话语权。曾经有一位叫做滕森的日本后裔,连续两次当选秘鲁总统。而后世的华夏则是精英人才外流严重,反而不是普通移民。
但是康宁想要达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自己的爪牙,没有比黑莲教教徒更适合的爪牙了。所以他们安土重迁的思想必须被抹除掉。
“七十年,我本来还觉得太长了些。其实二三十年最好不过。那样,我就有理由怂恿我的信徒们,将华夏的文化散播到世界各地去。不过,这种行为目前不被朝廷认可。前些年,在马尼拉的华人遭受屠杀,朝廷却只是将他们当做弃民处理。我还不想让我的教众,享受这样的待遇。”
柴寅宾听到最后,脸上难免有些尴尬,不过他对朝廷一些政策,也早就有所不满。他跟随石子明学习,便是因为石子明也有一颗改革的雄心。这让他看到了消除种种弊端,中兴大明王朝的契机。
对于康宁的想法,柴寅宾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不让子孙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喝拉撒,便是让他们奋进的动力。有了奋进的下一代,帝国才有继续发展的动力。
不向大明王朝,卫所制度和勋贵集团都是建立在世袭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卫所兵在太祖的构建当中应该属于肌肉。用来出拳与格挡敌人的攻击,可如今这些肌肉已经患上了重症肌无力。而勋贵集团则是皇帝来已通知的骨架。可自从靖难之役,那些所谓将门虎子的“惊艳”表现,就已经证明这个设想如何的荒唐。土木堡之变之后,这个骨架已经严重残疾,重病难愈。小二百年来,这幅骨架早就已经被时间腐蚀。小指头一戳,估计就会轰然崩塌。
而且柴寅宾也知道,这个小指头已经出现在了辽东。
不过有了康宁的这个构想之后,不知道会不会有扭转乾坤的局面。
但是。很快他就注意到,康宁的这个方法想要推行天下,却是很难的。毕竟天下的土地,大多数已经有了主人。怎么可能拿出来重新分配?他们攥在手里准备让子孙代代相传的土地,怎么可能同意只使用七十年?除非……
“啊!”柴寅宾一声尖叫,继而用惊恐的眼神看了康宁一眼,旋即又吓得赶紧收回了目光。
饶是他动作很快,康宁也注意到了她眼中的惊恐。
“柴大官人,你想到了什么?”
“没。没什么。”柴寅宾赶紧喘几口气,对康宁说道,“海外之土,根据子明先生所说。的确比中原还要广阔。如果可以善加垦殖,的确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这是仁义之举。”
康宁谨慎的看了他两眼,才说道:“小弟正是这么想的。可惜和大人一样觉得这是仁义之举的。朝堂衮衮诸公,却没有几个。小弟倒是希望,大人能够早日晋升到那衮衮诸公之列。也好将我大明之矛盾,向外疏导一下。”
“疏导一下?”柴寅宾低声呢喃着这几句话,又狐疑的看了一眼康宁,难道说他心中所想的,只不过是向外疏导一下,而不是……
不,不对。拥有那么大志向的人,怎么可能轻易表露出来。这,一定只是掩饰而已。
柴寅宾把这个判断深深的埋在了心底。没有证据,他也不可能去告发康宁。再说了,康宁是石子明先生看中的可造之材,只不过这位可造之材,是一头野狼。子明先生曾经教过自己如何与狼共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