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贤王》第117章


“哦。”朱祁铭在炉火旁另一张椅子上坐下,“妹妹坐吧。”
吕夕谣微微扭过头去,目光有些异样,“你身上有血腥味。”
朱祁铭一怔,立马明白了吕夕谣话里的意思。唉,女人心,海底针,这么一点年纪,说话都要拐弯抹角,不就是让杨稷与他的一帮爪牙伏诛了么?你倒像在抱怨我似的,一点正义感都没有!
“你伤得不重吧?”
嘿,难道是我想偏了?朱祁铭嘴一咧,笑道:“一点皮外伤而已,并无大碍。”
吕夕谣迟疑半天才落座,“从今往后,你便用心读
书吧,刀剑无眼,你一个亲王怎能总是打打杀杀过日子?”
就听你的话去比了一次武,没打打杀杀呀?朱祁铭觉得委屈,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你不再练兵啦?”
“有人督训,不用我操心。”
吕夕谣嘴角浮起一抹浅笑,“你倒是个福星,听人说,跟着你的人升官的升官,受封的受封,都沾了你的光。”
跟着我的人都沾了我的光?朱祁铭本来端着一张笑脸,笑着笑着,心中突然感到一阵阵的不安,茫然道:“他们都是蒙受了天子恩德。”
“知道就好,你该回越府去住,这里毕竟不是你的天地。若是在越府,父亲与我也方便许多。哦,我父亲说了,亲王最该学的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要学琴棋书画,还得另添良师。”
想吕先生父女二人作为旁观者,一定是察觉到了什么,当初吕夕谣劝他赴奉天殿比武,不过是想让他证明证明自己而已,免得被别人小瞧了去,如今既然证明了,就该见好就收,适时离开这个风云际会的地方。对此,朱祁铭虽然心有不甘,但他不得不承认吕夕谣言之有理。
庙堂有风险,亲王须谨慎!
难道真要像猪一般浑浑噩噩过日子?或在风花雪月中虚度一生?朱祁铭不愿多想,因为这一切都有待紫禁城里的几尊大神给出最终的答案。
“妹妹一定擅琴棋书画,我跟着妹妹学即可。”
吕夕谣抿嘴一笑,微微扭过头去不置可否。
这时,吕希走了进来,朱祁铭赶紧起身施礼,邀吕希入座。
吕希似有满腹的心思,“唉,杨阁老与我一席长谈,我心中不安啦。殿下,老臣谋国有何不妥?”
与杨溥长谈?杨溥此举有何用意?朱祁铭皱皱眉,想属于三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由大明的政治财富渐渐转变成了大明的政治包袱,一个有抱负的少年天子对他们失去了兴趣,这是时代的悲哀!“先生,您说,早年唐太宗与晚年唐太宗相比,哪个唐太宗更像明君圣主?”
吕希微微一怔,“为官当不忘初心,一旦丢掉了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便会生出别的心思来。可是,如今的大明离得开三杨么?”
望着自己的恩师,朱祁铭不愿掺杂个人私怨来评价三杨,只能请出历史这个最好的老师作答。
“先生,承平之时,朝政离得开谁离不开谁难有定论,历朝历代的乱世、末世最能检验人的才智。每逢末世,地位显赫的公卿面对危局,其分量大多轻如纤尘,而此时真正离不开的往往是那些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
第一百二十章 认领
吕希一震,随即陷入沉思。浮于按部就班的宦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思维总会随现实的惯性游走,渐渐淡忘历史的殷鉴,一朝蓦然神醒,或许会发现今人正走在古人走过的弯路上。吕希因此而唏嘘不已。
“哦,殿下有殿下的见识,杨阁老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失,他邀殿下入府叙谈,他怕殿下不肯赏光,便托我捎话。”
不,杨溥绝非自以为看走了眼,而是另有深意!朱祁铭不敢贸然应承,“先生,亲王赴九卿家中登门造访,此举违制。”
吕希淡然一笑,“殿下在哪里与九卿深谈都违制。杨阁老颇有君子之风,不愿偷偷摸摸见殿下。他说,他一生都在循规蹈矩,临到年迈,违制便违制吧,仅此一次,一切都算在他的头上,他会去皇上那里请旨。”
想要拒绝,却是不能,百官都把算计杨稷这场戏的主谋归在他这个亲王头上,他不认领,便会坐实天子的嫌疑!
“小王听先生的。”
“殿下,皇上会准奏么?”吕希道。
想皇上急于让他这个亲王认领杨稷伏诛一事,以缓和君臣矛盾,哪有不准奏的道理?但这层意思不便宣之于口,于是,朱祁铭淡淡道:“小王不知。”
······
杨溥的宅第紧邻皇城南墙,建筑规模依照大明一、二品官的最高规制而定,厅堂五间九架,典雅气派,处处都透着九卿的体面与显荣。
百余名护卫拥着一辆马车来到杨府门前,马车缓缓停下,但见车帘一掀,一名内侍扶朱祁铭下了马车。
街面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围观,看到这番情景,朱祁铭立马意识到,一个亲王即将踏进堂堂武英殿大学士的府邸,此事恐怕马上就会成为京中的爆炸性新闻。
杨溥违制也要违在明处,不肯偷偷摸摸,不失为磊落之人,一念及此,朱祁铭对杨溥平添了数分好感。
世人对杨溥的非议不多,杨溥就是爱喝点花酒,命伶人助兴也不知避讳,往往聚众而为,以六十九岁之高龄,无非是图个热闹而已,想必无伤大雅。
抬眼望去,只见杨府正门大开,杨溥亲自出迎,他须发皆白,一张脸方方正正,按当时通行的审美标准,杨溥算得上货真价实的美男子,只是容颜已老,有些可惜。
杨溥屈膝就想行拜礼,被朱祁铭拦住。
“小王年少德薄,岂敢受杨阁老大礼!”
“请殿下移步内室。”杨溥躬身相邀,眉眼间的笑意有分天然的亲和感。
朱祁铭随杨溥入府,院中仆役、丫鬟全被屏退,偶有女眷的星目隔帘扫向他这个神秘来客。
院中松柏含青,梅林与茶树的疏影东西相对,暗香浮动,在无边的寒意中展露着一分春意。
进入客厅,见正座处摆放着一方圆几、两张太师椅,东西两侧各摆放着一方条几、两张圈椅。
杨溥邀朱祁铭居上座,朱祁铭谦让不受,最后双方只好在东西两侧相对而坐。
两名小丫鬟进来奉茶,随即退至偏室候命。
朱祁铭打量着铁梨木几案、紫檀木座椅,神思被精美的
雕镂工艺所牵引,一时竟忘了今日的叙谈原本不会轻松。
一个少年亲王登门造访,这对杨府而言,不见得有多么的荣耀,相反,荣耀隐隐在亲王这边,能成为堂堂大学士的座上宾,那代表着某种承认,至少,它意味着几分重视。至于杨溥重视的是什么,那就要看他的开场白了。
“殿下曾数番历险,越府也经历过一年多的不快,这些事已成为过往。”杨溥笑容依旧,只是神色里或隐或现地透着分淡漠,“旧账都揭过去了,翻之无益,如今大家都须相忍为国,免得朝中生乱。”
都过去了?朱祁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杨溥如此单刀直入,令他始料未及,杨溥一定知晓越府蒙冤的许多内情,但朱祁铭不会愚蠢到幻想杨溥能以实言相告,说到底,杨溥只会点到即止。
想当初自己灯市遇刺,被内外臣直接忽略,惊天大案竟成了权争盛宴上的佐料,而自己漂泊数载后回到京城,又数番遭人为难。
这也罢了!
而今杨溥话里话外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心灵受到伤害,进而疯狂报复社会的另类!
杨溥的眼光是何等的敏锐!他肯定早就料到了杨稷伏诛的前前后后是有预谋的,何止杨溥,百官中的多数人莫不如此,他们不敢把猜疑的目光对准天子,便挑出他这个亲王认领一切。
此刻谈的是如何妥协,就像杨溥所说的那样,相忍为国。若朱祁铭不愿妥协,那就会迎来一场对决,从而导致“朝中生乱”。
让杨稷伏诛,朱祁铭承认自己是在报复,但他不承认自己疯狂,他有底线,绝不会因私废公。
“杨阁老,战国之时,靖郭君田婴是齐王的兄弟,有位策士对靖郭君讲过海大鱼的故事,‘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罟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小王身为朱家子孙,就像那条海里的大鱼,而大明就是小王赖以栖身的海水,故而损大明无异于自残,小王岂敢‘荡而失水’?”
杨溥微微睁大了双眼,似在重新审视眼前这位少年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