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春秋》第13章


总之,镖局虽然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却没有什么大利润可言,看着平时净是和金山银山打交道,一押镖就几万两十几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的银子,可是属于自己的很少很少,钱都是从手里过过,是标准的过路财神侍从。
镖师的利益
镖师作为镖局的重要成员,他的利益从何而来?收益又有多少呢? 
镖局派出镖师走镖的人数,一般是以一万两银子一个人为大体标准。一趟镖,少则一两位镖师,多则十数人不等。也就是说,走一趟镖,平均每位镖师要为镖局大约收入五十两银子。 
那么,镖师个人收入怎样呢?据李尧臣《保镖生活》介绍: 
保镖的人,每个月也就挣四、五两银子,头儿们也多不了多少,七两二钱银子,那就是最多的了。有人说,李鸿章找的护院的,每月给几百两银子。据我所知,可没有这么些个。到了年终,柜上赚了钱,大家可以分点红,但那时当家的吃大股,一般人分的也不多。护送大官上任,遇见官儿高兴,送到以后,赏个十两二十两的,那是外快,不在正式收入之内。一个保镖的,每月虽只挣几两银子,可是吃的是柜上的,而且好吃好喝,生活还是挺舒服的。 
按照镖局的规矩,习武之人一入镖局就领工资,学徒也不例外,未出师也能挣上二三两。那时六品京官的年俸是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九品三十三两,镖师的月收入在十两和四两之间。按理说,镖师的工资可以抵得一上个六品官员了。其实不然。官员除了工资外,还有俸米和冰炭、私人骡车等等,一年下来,没有千八百两银子是不行的。但与民国时一月四块大洋的巡警比,镖师还是优越多了,而且吃得好。 
镖师们都有口福,不论走到哪里都吃得好,雇主都得管饭。镖局柜上的伙食,肥鱼大肉不常见,可是大米白面是有保障的,猪头、猪蹄、牛羊下水是餐桌上的常物。一般的商店开饭时分三桌,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内柜(账房先生)、外柜(跑外的业务员)是吃小灶;伙计们吃中灶;徒弟们吃大灶。镖局上上下下的饭可是一个锅里出来的,不分等级,这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一旦出了事,大家都得拚命,所以吃饭时也就得吃一锅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年高望重的老达官和刚进门的小学徒,在工资收入上也就差个一倍左右。从这点上来看,镖局颇有些平均主义色彩。 
与此同时,镖局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福利政策,那就是镖师因伤致残后,家中无人的就在柜上供养,老家有人愿意还乡的,柜上花钱给他置上十来亩地,送上一头骡子、一匹马、一辆大车,同僚们再帮他凑上一二百两银子送他回乡退养。镖师以身殉职的,镖局负责厚葬,送灵柩还乡后,给遗属置上十几亩地,送上一辆大车和两头牲口。家中如有兄弟子侄愿意吃镖局这碗饭的,镖局也都挑一个收下,不是镖师的材料,就在柜上干点杂活。 
镖师年过五十,就算老镖师了。不能外出走镖,就在柜内料理点其他事物,指点指点后辈,出出主意,当个主心骨,无家可归的老镖师就在柜上养老送终了。 
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习惯,一般五十岁就解甲归田了。所以镖师们对自己的归养之路一般都早有安排,好歹都能置下十来亩地。走镖常年累月地和骡马打交道,所以都识货,特别是走北道的镖师,经常从口外捎回几匹物美价廉的好牲口来,几两银子就能买上一匹,调训好了送回老家去拉车犁地,所以镖师告老前总能混上个中农。 
一句话,镖师辛苦一生,风险半世,虽然没有求来大的富贵,但却是人世间见识最多的人。
第八章镖局六系
镖局六系
一说到“系”,不免让人想起现在大学的学院,前几年就被称为“系”,比如中文系,历史系,美术系,体育系等等,难道说镖局也分系吗?镖局的镖系是如何分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唐宋时期的驿站,它是专门为朝廷押送一些来往信件的,如果说这和镖局的起源有关联的话,那它就是最早的信镖了。而在以后的镖局业务中,确实有这样一项为人捎带信件家书的生意,虽然收费很低,甚至不收费,但是它的确属于镖局的正常业务范围之内。 
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商业的自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自由的松动和自由商人的出现,出现了为商人押送货物和银两的物镖和银镖两大镖系。 
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票号的产生,以及为票号押送镖银的高额利润,镖局的主要业务就转化为票号押送银镖,这就形成了镖局走镖的又一大镖系:票镖。 
后来,看家护院、商号正常秩序的维护、保护银行等业务也来找上了镖局,这就形成了镖局又一镖系:坐镖。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对象就转化为一些有钱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首饰和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这就形成了镖局的人身镖,即客镖一大镖系,物镖同时也得到发展。 
这就是镖局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物镖、银镖、票镖、坐镖、客镖等六种镖。
信镖
八百里快骑日夜兼程送信的故事,我们从电影、电视、评书、小说里屡见不鲜,骑着快马的信差,快马加鞭,每到一个驿站就翻身下马,立即换乘守候在官道驿站的驿官备好的马匹,而刚换下的马匹不是累得气喘吁吁,就是倒地而亡,难道说这就是镖局的镖系吗? 
回答是否定的,前面所说的这种信差不是镖局的镖师,所送的信件也不是私人函件,而是吃皇粮的官差送的官方文书。 
其实驿站这样的邮路耗资是极其巨大的,按照平均计算一封信件要花掉将近二三百两银子的邮递系统,连朝廷都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自然和富贾商人无缘,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因此,在中国的古代是根本没有什么邮路可言的,富人商家和亲人通信,最多也是顺便捎带,穷人则是除非亲自前往,不可能会有信件来往的。 
到了明末清初,随着镖局的产生,普通老百姓亲人之间的通信成为一种可能。朝廷、将军、总督、都统、巡抚发信件照旧使用驿站的八百里快骑,就像杨贵妃爱吃荔枝,从广州往长安用八百里快骑送荔枝一样,累死多少马,花多少银子不关她事,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成,反正花的银子都是国库里的。而富贾商人和普通老百姓却找到了一条省钱省心的邮路,那就是镖局。根据路途的远近,花上一二两银子,让镖局带捎,既便宜又保险,就能实现和家人亲人的互通信件,达到交流的效果。 
当然,信镖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很好地为镖局自身起到了一定的通信作用。大型镖局的镖路遍布大半个中国,在邮政、电信没有创办之前,不只是商人、老百姓,就连镖局的总号、分号和外柜之间的联系,也全靠走镖时带信。但是一旦遇到十万火急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像现在打个电话,搞个特快专递,或者直接坐飞机前往,这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为了解决紧急的通信联络,许多的大中型镖局开始动脑子驯养镖鸽。镖鸽也是信鸽,但是由于是镖局驯养的,所以普遍被人们称做镖鸽。镖局的镖师出发时都会带上镖鸽,平安到达后就会放飞回来报平安,在镖路上出了意外,也会放出镖鸽进行联络请求救援。王公贵族,富贾商人看到镖局的镖鸽如此神奇,一边竞相购买,一边利用它们千里传书。普通老百姓自然没有闲钱和雅兴饲养,依然依靠镖局捎带或者通过镖局的镖鸽传书。 
进入20世纪以后,清政府的新政实施以后,邮政兴办起来,信镖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物镖
我们知道镖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商人,商人请求保护的目的也主要是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其实商人在商道上的人身安全还是次要的,他们最为担心的是自己运送的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盗贼也有盗贼的行事原则,他们一般只是图财,并不害命,把商人都杀了他们也就没的东西可抢了。盗贼最喜欢的就是商人一看见他们穷凶极恶的样子,扔下货物调头就跑,也只有在商人死都不愿交出货物的情况下才行凶。所以最早时候保护商人还是以物镖为主。《东北开发史》有这样一段记载:“东三省马贼(土匪)充斥,故商旅往来,咸以保镖护行。”营口开港之际,清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