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第40章


芊ā贰F涮氐闶且愿痉ǖ男问匠腥辖槭啦猛持蔚墓抑贫龋涫抵适侨嗣裎奕ā⒄腥ǎ胤轿奕ā⒅醒胗腥ǎ⒎ㄎ奕ā⒆芡秤腥āK獾礁鞯掣髋伞⒏饕蹈鹘绲那苛曳炊浴=槭潘婧蟾淖楣裾视Χ啦猛持危宦羯硗犊棵拦┒ǘ嘀智杼踉迹惶岢觥暗惩抛橹喜ⅰ庇搿瓣易芏薄保怀废涡袒嵋榧案飨钚椋幌铝钔蠖∠膊车墓蟠碜矢瘢膊车墓癫握保淮笏链丁肮驳诚右伞焙头凑椒肿樱敌邪咨植馈4佣て鹑鞯氐姆疵揽贡┒氛汀胺醇⒍觥⒎茨谡健⒎雌群Α笔就涡小T谌嗣竦姆炊陨酥校竦秤?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召开了“行宪”国民大会,为出席大会的代表和选举正、副总统展开了空前绝后的权力斗争,出现了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遭到了全国人民公开唾骂。它在政治上的严重危机,使其举步维艰,走上了无法回生的绝路。经济上频临崩溃。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费开支剧增,美国又野蛮掠夺,致使蒋管区百业凋零,哀鸿遍地。特别是国家的财政金融破产,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速增长,税收层层加码,工商业纷纷倒闭,农业生产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极端困苦。蒋介石集团又通过几次名目繁多的货币兑换,把人民手中仅存的钱财折腾得精光,造成工人失业,农民破产,饥民揭竿而起,抢劫遍地横生,贪污腐败无空不入,社会丑恶现象犹如群魔乱舞。各级官吏沉醉在灯红酒绿之中,劳动人民挣扎在无法挣脱的死亡线上。暴风骤雨式的群众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国民党政府崩溃倒台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伟大的战略决战
国民党统治区全面危机的出现表明,我党举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当机立断,于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指挥我华东野战军攻克敌之战略要地济南,全歼守敌11万人(内含一个军起义),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随后,果断组织指挥了规模宏大的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一)辽沈战役
1949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发起规模巨大的辽沈战役。中央军委把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是因为东北是当时我军在数量上超过敌人的唯一战场。当时,我东北野战军连同地方部队共有100余万人,而国民党正规军、非正规军仅有55万人,并分别困守在长春、沈阳、锦州几个孤立的据点上,是撤是守,举棋不定。首先在东北进行决战,不仅有胜利的把握,而且可以打破蒋介石实行战略收缩的企图,并有利于我东北野战军实施战略机动,支援关内作战。根据东北的敌我态势和我军的战略企图,中央军委确定了首先攻克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将敌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9月12日,我军一部兵力继续围攻长春,主力分路奔袭北宁路,10月1日包围锦州。敌东线和西线兵团,被我分别阻击在塔山、虹螺岘和黑山、大虎山两线。10月14日,我军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激战,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余人,俘敌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在我强大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长春守敌军长曾泽生于10月17日率26万人起义。19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迫率部投诚,长春遂告解放,歼敌95万余人。接着,我军主力部队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廖耀湘兵团。10月28日于大虎山地区全歼廖兵团10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廖耀湘。我军在歼廖兵团以后,立即向沈阳、营口进军。11月2日,解放了沈阳、营口,除万余敌军从海上逃跑外,歼敌149万余人,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此次战役的胜利,使我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了敌军。敌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我军总兵力增至300余万人。这是中国军事形势一个新的转折点,它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二)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到次年1月10日,我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下,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当时,华东战场的敌人刘峙集团,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西起商丘,东至海州,北迄薛城,南至蚌埠一带,采取所谓“一点两线,重点密集”的部署,企图阻止我军南下,屏障南京。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发出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指出首战应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并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敌人的援兵。11月6日,战斗打响后,华东野战军三路南下,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23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我军乘机实施中间突破,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黄伯韬兵团,击毙了兵团司令黄伯韬,歼敌174万多人。此时,蒋介石从华中调黄维兵团增援淮海之敌,被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采取“围三缺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打法,将敌包围于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12月6日至15日,我军集中火力,全歼黄维兵团12万余人,兵团司令黄维被俘。蒋介石见徐州大势已去,急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兵团西逃,被我华东野战军合围于永城之陈官庄地区。为配合平津战役,对包围之敌两周内未作最后歼灭,直到完成了平津合围后,我两个野战军才于1月6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敌25万余人全部被歼,生俘敌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
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余人。此次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即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三)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30日至次年1月31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东北、华北野战军,联合进行了平津战役。根据华北之敌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随时准备西窜或南逃的形势,中央军委为平津战役确定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待完成战略包围后,“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我军兵分三路,实行奔袭,将敌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五个孤立据点上,并按照既定方针,12月22日围歼了新保安之敌,24日攻克了张家口。次年1月14日,全歼天津守敌13万余人,活捉敌指挥官陈长捷,关闭了敌人从海上逃跑的大门。北平25万守敌在我80万大军的严密包围下陷于绝境。经过谈判,1月20日,北平守军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我军接收北平防务。2月3日,我军举行威武的入城仪式,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历时4个月零19天,歼敌154万人。其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是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和解放区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的结果,也得到了我党在敌军和地下工作者的有力配合。经过三大战役,蒋介石赖以进行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四)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面临覆灭的绝境。蒋介石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又一次玩弄和谈阴谋。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以和平的名义,保存反动势力,阻挡我军渡江作战,以便卷土重来。美帝国主义这时也改变了策略,除组织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继续抵抗我军外,还企图在革命阵营内部组织反动派破坏革命势力,使革命就此止步,或带上温和色彩。一些地方实力派和资产阶级右翼也散布妥协思想,希望中国再次出现历史上的“南北朝”或“三分天下”。对美蒋反动派的和谈阴谋,我党早有警惕,就在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的同一天,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告诫人们决不能怜惜像蛇一样的恶人。美蒋反动派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人民除了同他们坚决斗争,别无其它选择。号召党和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决不可半途而废。同时,毛泽东还宣布,人民解放军将渡江南进,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提出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大进军计划。1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