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集要》第39章


?月10日,国共双方虽然专门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拒不执行。至6月,进攻解放区达1000余次,占我县城、村镇1100余处,将中原军区部队5万余人分割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今大悟)之间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内,解放区面积已不及原先的十分之一。 
为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同国民党政府交涉,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和平转移到其他解放区去。但国民党政府一意孤行,至6月下旬,用于包围中原军区部队的兵力增至30万人。此时,蒋介石认为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令其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设指挥所,指令各围攻部队于6月22日前完成攻击准备,待命攻击。其部署是:以整编第41师、第47师和整编第72师主力、整编第48师1个旅由信阳、罗山、光山、商城、经扶、黄安(今红安)之线,整编第11师附第72师一部及整编第66师、第15师由黄陂、花园、应山、广水之线,分路向宣化店、泼陂河地区合击;以整编第75师及整编第26师1个旅控制广水和麻城以北地区;以整编第3师集结于襄阳、南阳地区机动。此外,还调集西安、武汉的空军配合作战。26日拂晓,国民党军开始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军区部队阵地大举进攻,占领沙窝、邓店、浒湾等地。这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起点。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鉴于中原解放区处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势孤力单,多次指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准备以主力向西突围,转移至豫西、鄂西、陕南、川东地区,并在这些地区长期坚持,以牵制敌人,配合其他解放区作战。在国民党军进攻迫在眉睫之时,中共中央于6月23日明确指示:“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据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以第1纵队第1旅伪装主力,向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以东转移;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以迷惑牵制敌人;主力分左右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 
右路突围部队为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第45团、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约1。5万人,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秘密移动。29日晚,从信阳以南李家寨至柳林车站间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越过平汉(今北京至汉口)铁路,向西北方向疾进。国民党军急调整编第3、第15、第41师和整编第47师主力及位于陕南地区的整编第90、第1、第76、第36师各一部实施尾追和堵截。右路我突围部队一面以小部队阻击敌人,一面昼夜兼程,先后在天河口、苍苔地区,南阳以西、丹江以东地区,荆紫关及滔河以南的南化塘地区,山阳的口头坪、长沟口及商南的赵川镇、梁家坟地区,经反复冲杀,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阻击阵地和追堵、截击、合围,历经艰险困苦,胜利地进入陕南,与在当地坚持游击斗争的陕南游击队会合,8月3日,成立了鄂豫陕军区,创建了游击根据地。第359旅和干部旅,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由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自柞水地区继续北进,沿途冲破国民党军的多次追堵,于8月底进入了陕甘宁解放区。河南军区部队在掩护主力突围后,随右路突围部队跟进,于8月初进至豫陕边界地区,在卢氏、灵宝、雒南(今洛南)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左路突围部队为第1纵队(欠第1旅)、第2纵队、第15旅(欠1个团)共万余人,由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率领,于6月26日晚由光山县泼陂河向西移动,在广水以南王家店与国民党军堵截部队激战一昼夜,于7月1日越过平汉路西进。11日,大部于宜城东南流水沟强渡襄河(汉水),先后冲破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第75师等部在宜城东南茅草洲、南漳以南报信坡和谷城石花街以西苍峪沟等地的堵截,于25日进入武当山区,在竹溪、竹山、房县、保康、南浊等地分散活动。8月下旬,与由安陆突围的江汉军区部队在房县西南地区会合。8月27日,成立了鄂西北军区,创建了游击根据地。突围部队另一部,因强渡襄河受阻改道北上,进入了伏牛山地区,与河南军区部队会合。 
掩护主力突围的第1纵队第1旅于6月26日开始行动。他们先向西,再折而向东。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于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向东挺进。尔后,越过鄂皖边界咽喉大牛山,穿过大别山,挫败国民党军多次追击和拦截,跋涉千余公里,于7月20日越津浦铁路,进入苏皖解放区。后改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鄂东军区部队掩护主力突围后,继续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至此,中原军区部队胜利完成了突围战略转移任务,粉碎了蒋介石“一举分区包围歼灭”的美梦。 
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在1946年10月的《三个月总结》中指出,过去3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1947年5月28日,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给中原军区的慰问电中指出,我们中原各部为着反对卖国贼蒋介石的进攻,从去年7月起在陕南、豫西、鄂西、鄂中、鄂东、湘西等地,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牵制了蒋介石正规军30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中原军区部队,在突围中所以能取得胜利,一是正确地选定了突围的方向,使突围部队突过平汉线即可进入广阔的地区,进行大的机动和开展游击战争。二是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充分的准备,有主有次,有突围有就地钳制,明确区分了各部队的任务。三是保持了突围行动的突然性。四是广大指战员发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五是华中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部队的积极作战,调动了围追中原部队的国民党军回援,起到了战略的策应作用。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华中野战军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7月上旬,国民党反动派集中正规军58个旅约46万人向华东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其中第1“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共15个旅12万人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泰兴、靖江、泰州一线,企图首先攻占如皋、海安,巩固沿江一线阵地,尔后继续沿(南)通(赣)榆公路和运河一线北犯,与向淮南、淮北进攻的国民党军相配合,夹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决定:集中第1、第6师和第7、第10纵队共19个团3万人的兵力,在苏中军区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实施内线机动作战,迎击进犯苏中解放区之敌。从7月13日至8月27日,先后取得宣泰攻坚战、如南急袭战、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攻坚战、丁堰林梓攻坚战、如黄公路遭遇战、邵伯防御战等7次作战的胜利。 
一、宣泰战斗。华中野战军在得悉国民党军将于7月15日进攻黄桥、如皋、姜堰、海安等地后,为争取先机,遂以5倍于敌的兵力于7月13日突然向守备较薄弱的宣家堡、泰兴国民党军整编第83师第19旅第56、第57团及旅属山炮营发起攻击。激战至15日拂晓,歼其3000余人,获得初战胜利。 
二、如南战斗。国民党军发现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地区作战,立即以整编第49师乘虚进攻如皋,企图断我归路。7月17日,第49师进至如皋东南地区,同时,由扬中增援泰兴的整编第65师主力及第99旅、第148旅分别向黄桥、姜堰进攻。华中野战军遂以一部兵力加强如皋、黄桥、姜堰地区的阻击,主力迅速转兵东指,不顾疲劳,一夜强行军50公里,直插如皋以南,以4倍于敌的兵力出其不意地合击了立足未稳的整编第49师。经19日至20日两夜攻击,歼灭整编第49师师部、第26旅全部及第79旅大部共万余人。 
三、海安战斗。宣泰、如南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将主力转移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北撤,是因为伤亡过大,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