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晚清45年》第39章


职位,为政府的兵工厂翻译资料,年薪600英镑。但我是不能彻底中断传教工作的。于是,在11月14日,我去了北京,在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原先住过的房子里。
第二部分:在官员和学者之间在北京的工作
5 在北京的工作 伦敦的浸礼会委员会建议我回山东工作。我同意了,条件是他们允许我在首府济南建一所基督教学院。 在等待委员会答复期间,我动手撰写一本题为《现代教育》的小册子,介绍世界上七个最先进的国家在教育上的进展。在小册子里,我强调了四种教育方法:历史的、比较的、一般的、特别的。换个说法就是,我表明了一个人究竟为什么必须比较不同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为什么必须拥有对事物的一般知识和对事物的某些特殊部分的精确了解——也就是说,既要了解一般中的特殊,也要了解特殊中的一般。这本小册子我在北京的高级官员中散发,也作为礼物送给了住在天津的直隶总督李鸿章。 6 拜访天津的李鸿章 在小册子中,我建议中国政府开始教育改革,并为此每年投入一百万两白银。对这个建议,李鸿章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我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他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需要二十年”,我回答,“你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带来的好处”。 “噢!”他回答:“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在会谈中,他还问我:“基督教到底能给一个国家带来什么好处?”这是促使我后来写作《从史实看基督教的益处》 一书的决定性原因。 很多年后,我遇到一位翰林,是一所省学的校长。他曾经读过我论教育的小册子。他告诉我说,在他的学院里,他一直在努力贯彻我前面提到的教育方法。 7 理查德夫人的弟子 除了帮我写书外,我妻子理查德夫人应三个日本人之请,教他们英语课。她采用了一种教授语言的新技术,那,说到底,也是最古老、最准确的,是儿童在学习说话时本能地采用的——就是说,从事物的名称开始,继之最简单、最短的句子,那都是儿童日常操练并能够记忆的短句。结果,六个月之后,与另外两个曾经稀里糊涂学了两年英语的人相比,那个在跟理查德夫人学习之前从未接触过英语的日本人讲得要好得多。因为他们的语法不正确,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纠正。 当他们开始自愿地月读英文书籍时,他们提到在书中遇到一些宗教术语,弄不懂。我妻子建议他们同她一起阅读《新约圣经》,以便熟悉宗教词汇。他们从《约翰福音》开始阅读,效果十分可观。他们不仅理解、学会了其中的宗教术语,而且深深地受到了所阅读的书籍的影响,以至于三个人都渴望实施洗礼,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我去拜访了日本公使,转达了他们三人的愿望,问他是否反对,因为其中有一个时他的儿子,另两位是公使馆的秘书。他的回答是,当他被天皇派往欧洲学习西方文明时,他在西方待了好多年,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他所际遇的所有欧洲人当中,最优秀的是基督徒。因而,如果他的孩子和秘书愿意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他不会反对,只是希望他们好自为之。这样,三个人都接受了洗礼。其中的一位秘书,即天野先生,先后被日本政府任命为好几个中国沿海商埠的领事。曾纪泽侯爵听说理查德夫人为这几个日本人教授英语的消息后,也表示希望能让他的一个孩子跟随她继续其英语学业。 8 侯爵曾纪泽 曾纪泽是著名政治家曾国藩的儿子。他早年即有志于走出国门,并出于这样的目的学习了英文。在伦敦和巴黎,他做了八年公使,从欧洲回来后,成为总理衙门的一员。 1888年,在我生活于北京期间,我以一种很不寻常的方式结识了曾纪泽。他曾经倡议在天津和北京之间修建一条铁路。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因为北京的马车夫反对修筑铁路的持续不断的请愿而不胜其烦,问曾侯爵是否可以提供一些有关修筑铁路后伦敦马车夫的生计受影响的情况的材料。他提供不出亲王想要的信息,向他的医生达吉恩()求助;达吉恩医生不了解,转求于艾约瑟()博士;艾约瑟同样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于是请教于我。幸运的是,我正好有精确的事实及数据满足了这位侯爵的要求。这使他非常高兴。 这位侯爵有好几个儿女,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很高兴有外国人前去拜访他们,所以理查德夫人和他们的关系很快就很熟了。后来,因为最小的那个男孩还没有结束学业,就如我前面已经提到的,邀请理查德夫人给他上英语课。两广总督的孙子也跟着听了一段时间的课。 当我把为中国做的现代教育改革方案作为礼物送给侯爵时,得到了他热情洋溢的赞许。他督促我在高级官员中散发,因为他相信中国的唯一希望在于教育。因为他自己在总理衙门只是个中下级官员,他觉得他关于采用西方教育制度的倡议会使总理衙门的高官们怀疑他太容易受外国人的影响了,因此他不敢独自张罗此事。 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把在西方获得的宝贵信息和人生经验付诸实践。
第二部分:在官员和学者之间拜访大喇嘛
9 拜访大喇嘛 那时,北京有一个东方研究会,经常有关于远东的论文在会上宣读。日本公使塩田()先生是研究会的主席。我被邀请宣读论文《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为了准备这篇论文,我从中国史籍中翻译了一些佛教占支配地位时的各个时期的纪录材料。这次研讨会在英国公使馆举行,当时的公使是华尔生()先生。各个公使馆的大部分代表都出席了。 因为急需得到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资料,我拜访了在北京的首席喇嘛。他住在雍和宫。雍和宫曾经是一个亲王的家庙,其中有数百名喇嘛,以西藏和蒙古人居多。1880年,一个朋友曾带我去雍和宫参观过。在中国那么多年,那一次在雍和宫大门口所遭遇的粗暴无礼和羞辱是在其他地方所从未遇到过的。我发誓不再给喇嘛们任何机会再一次侮辱我。 作为前期准备,我先给首席喇嘛送去了一张名片,请求登门拜访,并根据中国礼俗,送上一个电子钟作为礼物。这件小礼物的效果好极了,因为它极大地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手下的侍者没有一个人能够制造。他回送了自己的名片,请我第二天十一点前去。 我带了夏洛克先生同去。他是一位新来的浸礼会传教士。当我们到那儿时,从喇嘛们的举止里一点也看不出粗鲁的迹象,相反,大约有十二名喇嘛在大门口排成队列,迎候我们到来。我们被领着径直到了首席喇嘛的住处。我们发现桌子上已摆满了点心,用以招待我们。那个电子钟,被他视为奇迹之物,成为我们源源不绝的谈资。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我把它固定在首席喇嘛的床边,电池却放在邻院他的仆人的房间里。我告诉仆人等钟响了以后再过去,然后就回了喇嘛的房间,按动了按钮。那个仆人立即跑着穿过院子,非常兴奋的喊:“它响了!它响了!”这使得首席喇嘛高兴非常。 接下来,谈到了宗教问题。我问喇嘛,喇嘛教是在繁荣昌盛呢,还是正在衰落。他的回答是,毫无疑问,喇嘛教正在衰落。 “对您来说,这是不是一个令人丧气的前景?”我问。 “不!”他的回答是我吃惊不小:“就像海潮,涨落有时。宗教也有自己的潮流。现在喇嘛教正处在低潮,它的高潮会再一次来临的”。 谈到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时,他显得在政治领域比在宗教领域更地道。对我来说,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尽管这所寺庙里每天都在举行宗教仪式,但他在北京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一个政治代理人,而不是一个宗教教师。 10 拜访寺院方丈 在每个省的首府,中国政府都任命一个高级僧侣担任首席方丈,掌管一省的佛教事务。在北京也有一个同样的佛教总管,但中国政府不让他控制各省的首席方丈,以免他权力过大。 1888年,我拜访了北京佛教界的首席方丈。他是一个慈善的老人,六十岁左右,举止祥和,智慧不凡。 他问:“是谁派你来到中国的?你们的统治者吗?” “不是!”我回答:“只有感到是上帝差遣我的时候,我才到中国来”。 他立即抓住了问题所在,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宗教问题:“你怎样知道上帝的愿望是什么?” 他的谈话使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