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曲直》第47章


庋氖焙颍岬比灰碇逼车仄鹄次盼盘焖祷傲恕! ?br /> 权力在阴谋中作祟(2)
“凯丰同志讲得对,更何况我们这是讨论嘛,有意见心平气和地讲。”张闻天镇静而大度。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文章的观点对不对,如果有问题,就改正,用不着动那么大的肝火。”博古也沉不住气了,接过张闻天的话说。 
“动不动就扣上路线斗争的大帽子,是不是想整人?”陈昌浩余怒未息地问道。 
“张闻天的文章,无非是想统一全党北上的思想,我看没有别的意思。”杨尚昆在一旁也解释着。 
“北上就谈北上嘛,何必又端出一个南下来批判。”陈昌浩争辩道。 
“党内有的同志,就喜欢谈南下嘛!这是事实,不是人为制造矛盾。”凯丰把陈昌浩的话给顶了回去。 
“我的水平低,文章可能没有写好,但没有什么不良动机,昌浩同志有意见,我看就不要登载了。”张闻天见陈昌浩思想不通,怕文章发表出来引起一些同志误解,更增加不必要的隔阂,于是就退让了一步。 
其实,张闻天此时没有想到他的这篇未出笼的文章会引出什么后果。所以,虽然让步,仍不服气地同杨尚昆一起跑到毛泽东那儿去通报此事,想听听毛泽东的意见。因为他相信毛泽东看问题总要高人一筹。 
毛泽东听了张闻天对讨论会生动的描述后,哈哈大笑起来,笑得使张闻天真有点莫名其妙。 
“你这个张闻天,就是个书生,你不懂事,你现在写这些文章干什么啊!一点用处都没有!”毛泽东笑谈中透着一种严肃。 
“统一思想,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张闻天还有些不服气。 
“张国焘、陈昌浩等人听得进去吗?他们现在是人多枪多,财大气粗。陈昌浩为什么动口骂人,还不是仗着张国焘的势力。”毛泽东仍然是笑哈哈地说。 
“他们坚持南下怎么办?”杨尚昆在一旁忍不住地问道。 
“忍耐,斗争,等待,不可操之过急。”毛泽东这时变得严肃起来,话也只能点到这里为止。 
张闻天、杨尚昆走后,毛泽东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一个劲儿地抽烟。他知道,张闻天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发表,但肯定会传到张国焘耳朵里,那将会引起张国焘什么样的反应呢? 
是啊,毛泽东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眼下,关于北上与南下的问题,实际上已成为两条路线的斗争,不过此时张国焘还没有完全拒绝执行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对他还有团结的余地,张闻天这篇文章不是一下横起了一道分水岭,把张国焘推到了对立面吗?野心膨胀的人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候,最希望有人给他提供借口。 
眼下,一、四方面军会合,如果没有精诚的团结,就失去了两军会师的意义,没有团结基础上的统一意志,就失去了会师的价值。在这极端困难的时候,团结犹如生命一样的宝贵,也犹如生命一样的脆弱。此时,最易使团结遭到破坏的就是纠缠党内的政治纷争。张闻天的文章虽然在动机上没有任何恶意,但效果可能给张国焘提供了向中央挑战的理由。 
张闻天写文章谈北上与南下斗争一事,正像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很快传到了张国焘耳朵里。尽管那篇文章已胎死腹中,但却像一颗炸弹一样,在张国焘因当上了红军总政委而稍微平静的心海里炸开了,掀起了狂涛巨澜…… 
张国焘回想起会师以来的所见所闻,他似乎感觉自己目前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自己处处都受到责难,意志得不到伸展,甚至觉得中央有急于“控制”四方面军的意图。他心里在想,两河口会议上,那个不知深浅的“小伙子”博古,竟然讽刺我的西进川康方针是“麻雀飞进阴沟里头”;那个吹鼓手凯丰也在《红星报》上写文章批判我的西北联邦政府,说是反对列宁主义;现在张闻天又挥笔著文说我西进川康是犯了路线错误。这些嘴上没毛的人,为什么如此大胆地对我张国焘说三道四,就是毛泽东在背后搞的鬼。既然中央的要员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事端,我张国焘也不是好惹的,我张国焘在政治舞台上几经摔打,什么没有见过,什么没有尝试过。我这个中共元老有责任出来“纠正”这些要员们的错误,挽救中央的“失败”。今天,我既然在军内负有要职,又是六大选出来的老牌政治局委员,还有我那庞大的四方面军作后盾,不解决党的“错误”更待何时,哪怕是头破血流,也在所不辞。 
张国焘与中央的裂痕越来越大;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在不断地膨胀;各路敌军正步步缩小对红军的包围,敌情向着不利于红军方面加速发展。这一切都表明,中共中央与红军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险境地。 
张国焘左右开刀 
8月3日,红军在因张国焘的拖延而放弃松潘战役计划后,军委不得不发出改为攻占阿坝、北进夏河流域的指示,也称夏洮战役计划,希望通过实现这一计划,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随后,军委召开会议,采纳了张国焘的意见,将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左路军由第五、九、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军组成,朱德、张国焘率领;右路军由第一、三、四、三十军组成,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红军各部按照夏洮战役计划,北上来到了毛儿盖,暂时摆脱了敌人,部队有了一个喘气的机会。
权力在阴谋中作祟(3)
毛儿盖,位于大小金川之内,当地藏人称毛革阿按,土司的姓名叫索朗,辖地18寨,方圆800多里,红军来时,此地有468户人家,1200多人。清乾隆年间,这里曾发生过大小金川之变。藏人凭巢踞穴,对抗清兵,清廷用兵五年,糜费白银7000万两,用反间计,筑长围,断水道诸办法,将藏兵困毙于勒乌围噶尔崖,才将乱军平息。早在清圣祖康熙年间,大小金川毛儿盖一带土司就曾不断骚乱,清帝又不得不劳师10载,用兵五路,东路由灌县至懋功,西路由理番至抚边,南路由打箭炉(康定)至丹巴,北路由松潘至卓克基,中路由木坪至鄂克什,五路会攻,才将土司骚乱平定。两三百年来,毛儿盖一带未尝绥靖过。今天红军至此,是国民党求之不得的事,他们估计藏人就会把红军打得立不住脚。但藏人却看出了红军也是他们自己的军队,彼此相处得很好。于是红军倒赢得了难得的也是短暂的休养生息之机。 
眼下无战事,张国焘在想什么呢? 
作为野心正在膨胀的张国焘,他琢磨着如何智夺中央和红军领导权的问题,他看出了这是一个进一步向中央要权的不可多得的时机。但空空的伸手要不行,因为那权力的四周都有保护层保护着,尤其是红一方面军的高级将领,他们都像铁板一块地保护着那最高的权力。因此他想,必须开刀,大动手术,让权力自然落在自己的手中。 
从哪里开刀?他思来想去,觉得首先还必须从政治上开刀,这是他自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后,就选准的一个开刀的地方,只是时间不允许,所以这一刀没有开好,现在有时间了。 
于是,张国焘便向中央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要彻底“解决政治路线问题”,要求“审查中央的路线”。 
张国焘以正确路线的代表出现了,如果中央承认他的路线是正确的,党和红军就自然要由他来领导。 
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已看出了张国焘的此番用意,但考虑到张国焘是七八万大军的一个统帅,他代表的力量不可小视。而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些思想分歧以及下一步的战略方针等问题,也需要开会研究解决。于是,中共中央决定,趁部队在毛儿盖地区筹粮,准备过草地之机,召开政治局会议,解决党内争端。 
对于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是作了充分准备的。会前,中共中央已经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一份《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 
1935年8月4日晚7时左右,张国焘和陈昌浩偕十余骑兵,从毛儿盖策马去约20里外的沙窝参加会议,那里是中共中央驻扎之地。 
一路上,张国焘很兴奋,也有几分得意。他想,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召开,看来我张国焘在中央的影响力大有提高。当然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这次会议达到他的目的。 
太阳匆匆西沉,张国焘一行催马扬鞭,不一会儿,便到达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