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的历史》第5章


拙也罢,但还不失其平直真实。 再次,正由于骗文化与诚文化相生相长,相辅相成,因而骗文化的演变中,它很善于从主流文化中获得文化生长的要素,丰富自己,装扮自己。换言之,诚文化对骗文化既有相斥性,又有兼容性。这种兼容性就表现为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吸纳。 骗文化借用主流文化所张扬的社会正义,将骗行装扮成路见不平,劫富济贫的使者。“江相派”骗经《阿宝篇》云:“贪官者,民贼也;奸商者,民蠹也;豪强者,民之虎狼也;其或以知(智)欺愚,恃强凌弱,欺人孤寡,谋人财产,此皆不义之财也;不义之财,理无久享,不极在自身,亦极在儿孙。不义之财,人人皆得而取之。故曰:‘做阿宝者’,非‘千’(骗)了,顺天之罚而已。” 此外,骗子群体组织体系的维系,也借用了主流文化中“孝”、“忠”、“义”、“友”等等道德范畴。这些道德范畴在一些骗子集团中为维护上下、老幼、尊卑秩序,增进骗众之间的亲和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作用就体现为骗众对骗首尽“孝”、尽“忠”,可以规范和约束群体内部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并协调其利益;骗众之间友爱互助,讲义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团结,有利于他们在行骗活动中一致行动,互帮互助。
第二章 传统骗术君王行骗(图)
中国传统社会的骗术,种类繁多。就其活动的范围而言,主要表现在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两个方面。中国早期骗术的施行,多见于政治生活中。以后随着城镇都市的繁荣兴旺,骗术在社会生活中拥有活动的舞台。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又为骗术的生成与施行提供了文化土壤和历史条件。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致力于“正道”的追求,往往又为骗子提供了行骗的广阔空间。如司马光曾说:“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故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先王之道,如斯而已矣。” 与君子求“真”相异,小人求“诈”。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亲”、“友”、“信”、“宽”等文化观念对君子的规范无疑为小人行骗提供了契机。 行骗术施行于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行骗主体既有“一言九鼎”的君王天子,也有为虎作伥的将相王侯、臣僚公卿;既有所谓“四民”的士农工商在官场中行骗,也有贩夫走卒之流假冒官员招摇撞骗。
刘邦汉高祖 一 君王行骗 马基雅维里在其名著《君王论》中指出:“一个君王,如果想保持他自己的权势,必须学会如何不做好事”,“某些事看来是道德的,但其结果却置国君于败亡;另外一些事,看来是罪恶的,其结果却使他获得了较大的安全与幸福”。尽管帝王君主具备形形色色的个人品质,未可一言以蔽之,但却不得不运用权术(包括骗术)来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力,这一点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西汉高祖刘邦,出身也是一个流氓,后来伐秦灭楚,就当了汉高祖。刘邦发迹以前,就是一个横行乡里的骗棍,以至于他父亲都忍不住骂他无赖。元人雎景臣在元曲《高祖还乡》中对此作过精彩生动的描述,说他少时替人“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他本是私生子,登皇位后以其母与蛟龙交感而生的鬼话欺骗天下,而从此正史中也堂而皇之地记录了他这些骗人的鬼话。 一部二十五史中,为皇帝登位作欺骗宣传的种种“奇言异行”俯拾即是: 魏文帝曹丕,出生时有车盖状的青色云气在他头上笼罩终日; 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晋武帝司马炎皆手长过膝; 开创刘宋王朝的武帝刘裕,出生时神光照室,长大后经常有小龙随从; 南齐高帝萧道成,身上遍体麟纹; 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娘胎中就每夜有红光照室,出生后身体特征除像萧道成一样有遍体麟纹之外,还有重叠的脚跟; 北周文帝宇文泰,出生时有黑气笼罩,背上有盘龙形黑痣; 隋文帝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手上赫然有一个“王”字;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两条龙在门外戏耍,三天后才离开; 后梁太祖朱温平时睡觉时,常常会像《白蛇传》中的白娘子那样化为一条蛇,不过颜色是赤红的; 后唐李克用,出生时有虹光照耀,白气充庭,井水一下子溢出井口; 后周太祖郭威,出生时不仅红光照室,而且还有阵阵炉炭爆烈、星火四溅。他熟睡时,又常有彩色小虺在鼻孔中爬进爬出; 辽太宗耶律德光,出生时有黑云覆帐、火光照耀,并伴有阵阵雷声;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异香溢庭,遍体金色形同罗汉,三日后始退; …… 上述“奇迹”的来源无非有两个:其一是“领袖人物”在成大事过程中为了招揽众人而故意编造的;其二是皇帝登位后为增加天子的“灵圣光焰”而伪造的。在中国传统政治生活中,这种骗术屡见不鲜,有时候还真管用。
第二章 传统骗术臣僚行骗(1)(图)
安史之乱形势图 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臣僚行骗是最为常见的事实。其中原因固然很多很复杂,主要的却无非是因为臣僚群体地位的特殊引起的。臣僚对君王负责,荣辱兴衰乃至身家性命都系于“今上”一人,“固宠”是第一要义;臣僚又必须管理好治下比自己更小的官僚和“治民”,所以又须“取信”于民;另外,官场“此上彼下”的升迁总在进行,对同僚必须防备,适时进击,“无毒不丈夫”的信念促使着种种骗术的诞生。臣僚行骗的对象各异,有的是君王,有的是臣僚,有的是黎民百姓。 1.假诏登基 《史记》记载了秦朝赵高和李斯合谋欺骗天下,假诏立秦二世的骗局经过:秦始皇已病得奄奄一息了,于是便写了一封书信给公子扶苏,文中说。“我的丧事要在咸阳都城办理,丧葬也要在咸阳选址办理。”书信已经封好了,在中车府令赵高处加盖玺符印时被赵高截留,没有给使者。七月丙寅之日,始皇在沙丘平台崩驾,丞相李斯因为考虑到皇上驾崩于遥远的巡游之地,害怕各位公子为争夺皇位起内讧,更害怕天下由此大乱,于是秘不发丧,对外封锁消息,却将始皇的棺材放在凉车里,用冰镇着,始皇宠幸的宦官仍然一起乘车,皇上的饮食仍照一仍其旧,每日定时奉上。群臣百官也仍然像往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官宦则从韫凉车中批准其所奏诸事。惟独只有公子胡亥、赵高和身旁亲信五六个宦官知道皇上已死。赵高曾经教授过胡亥写字和有关监狱法律方面的知识,故而胡亥很是宠幸他。于是,赵高便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策划将秦始皇赐给公子扶苏的书信撕毁,而造假诏书说始皇在沙丘致遗诏给丞相李斯,命令他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又假造诏书数落公子扶苏、将军蒙恬的诸多罪状,将其赐死……车队继续前进,经过井陉抵达九原……车队回到咸阳后才发丧,太子胡亥继承皇位,是为秦二世。九月,秦始皇葬于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类似于此的骗术,清代雍正帝也曾采用,也是君臣合谋,假诏登位。 2.王莽嫁女 王莽主谋立汉平帝即位以后,他本人被封为“安汉公”,他为了巩固权势,想把女儿嫁给平帝做皇后,便向太后奏请广选王公列侯的嫡生女入宫,太后听从了王莽的建议,下令将选后之事交付有关官署办理,登记人选诸女姓名时,王莽发现其中的女孩多数品德、容貌都在自己女儿之上,心里很害怕女儿会落选,便心生一计。他故作姿态,欺骗太后说:“臣的女儿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品德,才学也很平平,不应该和其他女子一起竞选。”太后由此认为王莽出于至诚,表示谦恭礼让,主动放弃女儿争当皇后,于是下了一道诏令:“王莽的女儿放弃了竞争,不要选她了!”这道诏令一出,天下文臣武将、黎民苍生都认为王莽是真的谦让,口碑很好。这时,王莽派一批手下游说地方官吏,带动庶民百姓纷纷上书:“请选安汉公之女入宫做皇后,母仪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