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第368章


堑睦碛伞?br />
冯铨还从曲阜孔家派人不远千里来找投靠朝廷,分析出南京政府不尊圣人之道,时日久了,必为天下读书人所摒弃,其必不得长久。
如果说冯铨的奏折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大清朝廷的神圣性、合法性和南京政府的妖孽性,以此来判断大清是不可战胜的,那么有些汉臣在奏折里切切实实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多尔衮已经让人把这些建议分门别类,准备召开专门的廷议来考虑是否施行。
当着小皇帝的面大家都没说,不过当小皇帝退下去之后,索尼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要以为这些汉臣都是为了我大清的,只不过南京的那帮人过来了,他们就再也没有官做了。前明朝的大臣们他们都是挑着用,这些汉臣在他们眼是算是‘汉奸’吧?又怎么会用他们?”
多尔衮白了一眼索尼,有些怪这老头总是不识时务,这个道理他何尝又不明白?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不过是用这些来聚聚人心罢了。
尽管武英殿里留下来的绝大部分都是满臣,但范文程还是被多尔衮给留了下来,被索尼这么一通直说,多尔衮觉得有些难堪。把目光看了范文程。希望他能帮自己说几句话。
“不过以臣看来。这并非是坏事,只要这些大臣们还必须依靠我大清朝,那么他们自会尽心尽力做事,从这个上面说,朝廷还是可以对给朝廷献了可用之策的汉臣给予奖赏,如此既可安其心,也可令人更加用心为我大清做事。”范文程当然理解多尔衮的意思,想了半天。他也只能从这个上面帮多尔衮说说话了。
户部尚书巴哈纳站了起来,刚想说什么,多尔衮瞪了他一眼,巴哈纳看了一眼多尔衮,摇了摇头又坐了下去。
“巴哈纳,你有话就说,不就是户部已经无银无粮了吗?还有什么说不出口的?”看到多尔衮不让巴哈纳说话,另一位皇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冲巴哈纳说道。
这要搁以前,济尔哈朗是不会逆了多尔衮的意思,但自从大清国的军队在战场上连战皆败。满人大臣开始对多尔衮多有不满,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的专权当然也很有意见。以前都忍住了,今天终于忍不住要发发牢骚了。
多尔衮转头看了一眼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却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并不理睬多尔衮的眼光。
巴哈纳看着龙椅下面的两个坐在椅子上的人明争暗斗,不知道该不该把话说出来,站在那里进退两难。
多尔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朝廷确实遇到了大难处,为了应付南京国防军的进攻,朝廷不得不一带扩充军队,现在总人数已经超过百万,如此庞大的军队朝廷养起起来已经十分困难。
更何况现在的新军根本就是个花钱吞金的怪兽,光是养着京城的六七万新军就要抵养以前的五十万军队了,多尔衮知道洪承畴在两湖也是练了不少类似新军的队伍,不知道他是怎样应付下来的。
多尔衮以前也曾听说崇祯朝时大明户部的银库里只剩下五百两银子,当时觉得不可思议,诺大个帝国,如何还比上一个家庭?现在轮到自己当家了,才觉得这些传闻绝非虚言。
“这帮汉人只知道上奏折,难道你们就不知道给朝廷敬献点银子吗?”多尔衮看了一眼撂得高高的汉臣们上的奏折,心里恨恨地想道。
“敢问摄政王,如今国防军兵临沧州,这沧州府离京城已经近在咫尺,老臣听闻前日又损了三四万人马,而前线逃往国防军的汉军士卒不计其数,沧州乃是北京的门户,倘若沧州一失,我大清朝必危矣,不知道摄政王欲作何打算?”
索尼当然也知道大清朝廷财政的窘况,但现在谈起这些没有丝毫用处,谁也不能在这武英殿上变出银子来不是,索尼这才把话题转到了战场上。
听到索尼说到沧州战事,多尔衮的脸色更加难看。国防军在沧州不战而战,与大清军队对峙了近一个月,就是不动手,大清军队中的汉军士气日益低落,起了异心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是谭泰在沧州采取了连坐的法子,恐怕汉军大半都已经跑到国防军那儿去了。
这种剑悬在头上不落下来的感觉真是让人太难受了,多尔衮这些日子每天都睡不好觉,即使睡着了也会从恶梦中惊醒。
归德战役的结果早就报到了京城,听说豪格丢了归德城,多尔衮大怒之下就要严惩豪格,倒是太后专门派人把他找了去,要他这次务必放过豪格,就算看在她的面子也不要太过为难豪格。
就在多尔衮考虑是不是放过豪格的时候,又是老索尼跟他说,河南战场上豪格并不算失败,大清主力尚存,要多尔衮跟豪格说,把大清骑兵当初的入关袭扰的劲头拿出来,一要保住河南的粮道,二要让国防军不得安宁。
多尔衮尽管对索尼很是厌烦,但又不得不承认这老家伙很多时候话都说到点子上了,这才决定放过豪格,专门给豪格下了一道谕旨,要他在河南务必守住粮道,同时要对国防军不断袭扰,让他们也不得安宁。
只是沧州前线局势糜烂,谭泰虽然稳住了军队,但显然对国防军毫无办法,如此被动防守,沧州失守是迟早的事。
索尼说到沧州战事,倒是把武英殿上的众人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再也没人关心户部是不是没有银子了。
“新军练了这么久,眼见沧州城就要不保,新军难道还要窝在京城吗?”
虽然大家不再提户部的事,但谁都对沧州战事提不出有用的主意来,大殿里静了半天,又是索尼出班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重拳出击
沧州城外从阵地上跑到国防军这边的清兵越来越少,看来清兵加强了控制。自从上次夜袭失败之后,谭泰再也没有组织进攻行动。
罗剑在帐篷里看着安全部送来的情报,看着满清朝廷内外发生的一切,不禁有些好笑。
以多尔衮为首的大清帝国的开创者其实并非一帮出色的政治家,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他们能够开创大清王朝,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的雄才大略,倒不如说是他们很好地把握了时机。
说是善于把握时机也好,说成是善于投机也成,总之在罗剑来到了这个时空之后,在与大清朝廷的交手中,并没有感觉到多尔衮和满清朝廷的雄才大略。
看到多尔衮起了退回关外的心思,罗剑会心地一笑。昨天在与乙邦才、马应魁和王强几个聊天时就已经说到这个事,王强说,如果多尔衮退回关外正合他意,这样就可以一直追着满清把他们追到西伯利亚去,然后把贝加尔湖变成咱们的内湖,他还要到贝加尔湖钓鱼呢。
乙邦才和马应魁尽管都不知道西伯利亚在哪儿,但都说不能放过满清朝廷,哪有跑人家抢劫,抢完了又当几天主人,然后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帐篷外面突然喧闹起来,罗剑知道这是后勤辎重到了。
放下手里的资料,罗剑亲自迎了出去,昨天就接到报告,总后勤部长何刚亲自押运着后勤辎重来了。
“悫人兄,你怎么亲自来了?”罗剑很久都没见到何刚,今天见面感觉十分亲切。
这位国防军的大管家可谓是国防军的大功臣。现在国防军开辟了四个战场。每个战场的保障任务都极其繁重。难得何刚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大都督,这次押运来的东西可不少,不亲自来我不放心啊!”何刚给罗剑敬个了礼,尔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递给了罗剑,上面有押运物资的详细清单。
罗剑接过本子认真看了起来,粮食、被服一样不少,又翻过一页,这上面是武器弹药。
“哦?你们又运来了三十六门火炮?”罗剑吃惊地问道。
“是啊。这些火炮都是小刘非要给七师带来的。他说这个战场任务最重,怕你们火力不够,这才把新造的火炮都给送这儿了。”何刚有些奇怪,他以为罗剑知道这事。
罗剑没有说话,其实以他的想法,这些火炮制造完成后,应该优先装备二军,他们那个方向压力最大,但现在已经送到这儿了,不可能再往湖南方向送了。来回折腾时间也来不及。
“大都督,二军那边特别给他们送了几万枚手榴弹去。小刘也说了,二军压力大,前不久还在给南京告急呢,有了这些手榴弹,他们应该能顶住了吧?”何刚见罗剑皱了皱眉头,猜到了他心里所想。
罗剑一听,这样还差不多,“悫人兄,怎么军工厂现在还在三班倒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