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诈1-4》4-第11章


“要是真能不挂招牌,就让他试试。”
尤老板又堆上笑脸:“对了!我们有三台影印机,如果各位有什么要印,请随时下楼,就像自己家一样,全部免费。”
不久,就见大楼里的太太、小姐、孩子,一个个往那“办公室”里钻,孩子们还总笑嘻嘻地拿着糖果和铅笔跑出来。
尤老板也有时坐在管理员旁边,跟每位进出的住户打招呼:
“欢迎到我们公司影印。不要钱,自己人嘛!”
夏天,“办公室”旁边伸出了一个大大的通风管,有人抗议,那管子立刻缩小了些,大家也渐渐看顺眼。
“也难怪他,原来的窗型冷气机太小,我上次去影印,都快热死了。”连主任委员的太太都这么说。
尤老板的外交是更进步了,不但免费影印,还有免费咖啡,甚至特别买了一组欧式沙发,请大家聊天喝咖啡。有时候,“来访”的住户多,还不得不站着等,等前一组人喝完了,再入座。
为此,尤老板又进了两套沙发。煮咖啡的机器,也换了更新式的。居然还会做Cappuccino,香极了。
“这是我朋友,听说你的咖啡香,特别慕名而来。所以他的咖啡,你不能请,我们一定要付钱!”有住户坚持。
“哪儿的话?您朋友的钱,我不能收。外面不认识的,还差不多。”尤老板硬把钱推回去。
尤老板对“外面人”确实不客气。非但收钱,而且不便宜。想想也是当然,寸土寸金的大楼里,移走好多办公桌,又买那么高级的桌椅,当然得卖贵点儿。
偏偏人还愈来愈多,害得尤老板不得不把地下室拿来招待客人。
“总不能不上班嘛!对不对?”尤老板对大楼里的熟朋友摊摊手、耸耸肩,“来来来!我新弄到一瓶三十年的好酒,请大家品品。”
好酒配好菜,太过瘾了!
好菜是小厨房里新炒的。
转眼距尤老板办公室开张已经三年了。
三年,交了不少朋友,也多了不少客户。。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免费咖啡厅(2)
夜深人静的时候,常见些高贵人士,匆匆赶来,又成双成对地跳上车。
住户换了不少,据说许多人是赔钱卖的。那些新来的住户,常彼此探询:
“到底怎么回事?这么高级的大楼,怎会容许楼下有这种营业?”
想一想
确实,这么高级的大楼,又有那么多当初强力反对的管理委员,怎会弄到这步田地?
道理很简单:
因为碰到一个更高杆的尤老板。他既懂得蚕食、分化,又懂得腐化。
他知道如果一下子露出尾巴,挂起酒廊的招牌,一定立刻被*。他甚至知道不能突然装个冷气的通风管。
他也知道人们是贪小利的。那些乍看不顺眼的东西,看久了,就能变得熟视无睹。
于是,他设计好,一步一步来。即使有一天,他不想做了,把一楼和地下室当做可营业的店面脱手,也会比原来买“一楼住户”的价钱高得多。
设计好,一步步来,这是每个国家、个人,甚至生物都懂的道理。
在公有林地旁边种水果的人,知道怎么偷偷把公家的树皮剥掉,让树慢慢枯死,不再遮住他果园的阳光。
在小巷里盖违建的人,知道怎么先放张桌椅,挡块布。再把布换成塑料,塑料换成夹板。然后,从一面墙变成两面墙,从遮雨篷变成石棉瓦。
电影商明知道规定不准“露三点”,他偏用露出胸部的镜头送审。一次不过,两次不过,只要有一天,居然审查机关放了一马,从此,就表示这尺度被放宽。
孩子们明知道,父母规定晚上十点钟以前一定要回家,偏偏就拖过十点,一次骂、两次骂,只要有一天,父母不再骂,就表示这规定放宽了。
甚至据说以前国界线不是很明确的时候,苏俄军人常半夜出动,把中苏界碑挖起来,往南跑上十几里,再埋下去。
所有的禁忌、规定、尺度、原则都可以用“慢慢偷渡”的方式来打破。
只要你不干涉,就是默许;只要你没察觉,他就得到既有的利益;只要他稳住这一步,就开始下一步。
于是蚕食的最后,成了鲸吞。
正因此,你会发现两国之间,常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岛或一个小小的政治动作,而大张旗鼓地*,这*的目的,是用“小题大做”来避免“小事变大”。
你也会发现,球员在场上,常为是否“越位”,或是否“带球撞人”之类的事,跟裁判争。
谁都知道,裁判既然判了,就很少会改。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常发现,在球员抗议之后,裁判多少会比较小心,甚至突然变得对“相对的”那方判得较严,好像有意表示自己公正,或“还你一个公道”。
做生意也是如此。记得我某日去拜访一位商界的朋友。
我们正聊天,他的职员突然进来报告,说:“明天是月结日,可是有一位厂商,今天急着要跟我们进货,希望算下个月的账。行不行?”
“不行!”我的朋友斩钉截铁地说,“告诉他,如果你答应他,你今天就走路了!”(也就是会被开革的意思。)
“只差一天,何必说得那么绝?”我笑道。
“只差一天,他何不等明天叫货,而非要今天送?”我的朋友答,“今天他要求你让一天,明天要求你让两天。到后来,这生意还怎么做?”
我非常欣赏他的这几句话,尤其是他说:
“防微杜渐,既为我好,也为他好。”
为什么?请看下一个故事。
当蜜月过去的时候
结果,你不但失去了钱,也失去了朋友。
“喂!”一听是魏老板的声音,康老板心里就笑了。果然吧!他要添货,而且急如星火。少不得要调侃他两句:
“早告诉你,一次多进点,保证好卖,你不听,现在我就算给你赶工做出来,也得两个礼拜。”康老板停了一下,豪爽地笑笑,
“好好好!看在老交情,我先调一批现成的,立刻给你……上一批的钱?还怕你跑了吗?跟这次一块儿算吧!”
东西立刻运了过去。没两个礼拜,魏老板又要货了。
“前账没清!”兼管账的康太太提醒先生,“我们不能给他,先叫他把前两笔钱汇来才……”
没等太太说完,康老板就挥挥手:“他要是敢赖,以后还要不要跟我们做生意?先给他吧!谅他跑不掉。”
一大批又运了过去。听说魏老板亲自去机场接货,他抓到这种新产品,可真是赚了。
过了一个月,又接到魏老板的订单。
“他前三笔货款清了没有?”康老板看看自己的老婆。
老婆摇头。康老板立刻拨了电话。
“康老!您来电话,正好,我正要向您报告,最近为了您这新产品,我们公司连会计小姐都出动了。整夜打包、邮寄,结果什么都误了。能不能等这阵子忙完,立刻给您奉上?”魏老板显然正在忙,直喘气。
“好吧!”康老板笑嘻嘻地挂上电话,又对太太摊摊手,“他说他为我们的东西,快忙死了。就先给他吧!”
东西又运了过去。
只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再没消息。倒是听说因为对岸出了类似的东西,便宜得多,把市场全搞乱了。
康老板也打过好几次电话去催,魏老板先还自己接,说说生意难做、下回款子一收齐就汇过来的话。后来,则连人都找不到了。
“难道魏老板跑路了?”康老板托朋友去打听。
“他没跑路啊!虽然生意没前些时好,可还在卖你的东西。”
朋友回电。
“卖我的东西?”康老板抓抓头,“他好久没跟我进货了啊!”
“听说他跟别人买你的货。”
“跟别人?”康老板更糊涂了,“我是制造兼批发,难道他多花钱,绕个圈,跟别人买我的东西?”
想一想
康老板还没想通的事情,或许你已经想通了。
为什么魏老板宁愿绕圈子?
因为他欠康老板的货款太多了,当他打电话叫新货的时候,也正是他必须面对旧债的时刻。这就好比朋友向你借钱,他借一次小钱,你不催他还;他再借,你还不催讨。当他愈借愈多,不再有脸向你借。
他开始避着你。
结果,你不但失去了钱,也失去了朋友。
想想,如果你在朋友欠你小钱的时候,就趁他领年节奖金,暗示他还,甚至故意做个低姿态,说自己出了点事,急需。
钱的数目少,拿出来轻松愉快,他当然会还。
如此,有借有还,朋友之间既有“通财之义”,也有“还钱之信”,永远是好朋友,怎会沦落到避不见面的地步呢?
俗话说得好——“债多人不愁”。
债多而不愁的人,不是有能力还债,而是“一翻两瞪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他由拉下脸来借钱,到拉下门来躲债,最后则是拉下自尊赖皮。
失败到绝望的时候,就自暴自弃,这是人的天性。不论做生意、带部属、交朋友,希望能有君子之交,就要时时注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