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秘色》第33章


还能算是平易近人,陈欣对他第一眼的感觉是不讨厌这个人,可也说不上喜欢这个人。因为他看自个的眼神中带了些敌意……
安排好窑场中的一些事宜之后,徐嗣州便离开了。陈欣跟着良生走,她问良生贵姓,良生道他姓罗:“听口音,姑娘像是江浙人士。不知姑娘家住何方?”
陈欣答道:“宁儿是浙江明州人士,家住明州慈溪县上林乡。”
原本好好走路的罗良生突然停下步子,回头满脸狐疑问道:“吴姑娘是上林乡人?”
“正是。”胡听罗良生反问,觉得有些怪了,便又问了句。“莫是罗师傅听说过此地?”
那罗良生点头道:“听说过此地。那里产青瓷,南青北白,乃瓷中精品。更有秘色——”罗良生打住嘴,停下步子问陈欣,“吴姑娘可听闻过此瓷器?”
陈欣想他说的,便是那秘色瓷吧。她便点了头道:“听闻过此瓷器,釉色幽青,犹如冰玉。” 
罗良生点头:“姑娘所言正是,其实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应是他在技术上难度极高。它的釉色配方,是个无能人知的秘密。”罗良生说话间,陈欣不由自主摸了摸藏在怀中的那本小册子。那罗良生怎会想到他口中所言的秘密配方,就在眼前这位姑娘怀中藏着。“除去釉色,便要靠窑炉的火候。不同的火候和烧制方法可以同样的釉色在烧制之后相差甚远。”
陈欣见罗良生如瓷器非常了解,可见他是一个爱瓷之人吧。不知——她停下脚步,原是罗良生将她带至一间屋外,说陈欣可住在此。因为窑场中工作的大多数都是男人,只有几个婆娘做饭。他话音刚落,屋子的门便开了,出来一个矮胖的婆娘,穿了件平常的衣裳,一手将淘箩横挎在腰间。
那妇人面相和善,头发还插了根木簪子。见是罗良生便道:“良生,刚巧,陈大娘找你。这个姑娘是——”她见罗良生身边还跟了一个生面孔的姑娘家。
罗良生便道:“何大娘,她是来窑场学艺的吴宁儿。”
“噢,什么时候收了徒弟。”何大娘问道,罗良生便在何大娘耳边轻语了几句,讲陈欣是由徐大人领进来的。燕大人的正职一位现由徐大人代替了。何大娘听了有些不敢相信的吸了口冷气,“当真?”
罗良生便道:“公公才刚宣读圣旨,怎会有假。何大娘,宁儿姑娘由今便和你住一起。早上开工时,让她来窑场吧。”罗良生说罢便走了。
何大娘将手中的淘箩塞到陈欣手中:“姑娘来得正好,今日还不去场上开工,和大娘一起将要做饭用的菜去洗了吧。看到那口井了吗,打些水洗了吧。”不由分说,何大娘便支会陈欣去干活。
陈欣有些莫明其妙,不是说来学手艺的吗?怎么就去洗菜了呢。可,好吧,洗就洗吧。她拿了淘箩走到井边,井边就有水桶和吊绳。她打了水洗菜。不一会儿,何大娘拿了两张小矮凳来了。一张塞到陈欣屁股底下让她坐了,一张她自个坐了。
“谢谢何大娘。”陈欣有些意外,她还以为何大娘见她是新来的便好欺负了,其实不然。
“姑娘家的,多大了。”何大娘拿了些菜一道洗了,说是一会儿要给窑场那些人做些蒸菜饼。陈欣便答有一十五了。“良生说你是明州人上林乡人,可到临安来做甚。一个姑娘家的,不学学女红,学这些粗男人做的活做甚。”何大娘手脚麻利,将陈欣没洗好的菜都给洗了择了,甩甩水放于淘箩。
陈欣只好实说是徐大人让她来学的。说她爹本就是一个制瓷艺人,可前不久死了。她举目无亲,便来投奔徐大人。徐大人便让她到此来。
“宁儿,何大娘问你,你可知道燕大人的事?”何大娘又将淘箩挎在腰间,准备回灶间去,又叫上陈欣同去。陈欣起身拿了那两张小矮凳跟上何大娘。
“燕大人?可说是原来此窑的正职监造?”见何大娘说是,陈欣道,“宁儿不知燕大人的事。”陈欣想自己还是不要说在朝上发生的那些事吧。
“燕大人是个好官啊。”何大娘摇头,略有可惜地叹了口气道,“到不是说徐大人不好,徐大人也可。可是燕大人与徐大人不同。”
“哪不同了。”陈欣跟何大娘走进灶间。里头还有一个大娘,何大娘管那人叫王大娘,是个烧火婆子。何大娘对王大娘说这是来学手艺的姑娘,叫吴宁儿。王大娘听闻陈欣是来学手艺时同样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更听闻徐大人现在是这里正职时,说了句与何大娘同样的话。“王大娘,何大娘,何为你们二人都说燕大人是个好官。既然燕大人是个好官,徐大人也是好官。有何区别。”
何大娘有些为难地说道:“宁儿,这事得自个体会,他人之言无法言喻啊。窑场里的人都知道,燕大人与徐大人表面是上和睦相处,可背地里却在暗斗。就那上次那些瓷器来说——”
“何大娘,还是快些了做了面饼,这些事不必再多说。”王大娘怕何大娘对生人说多了反到不好,便不让她说了。何大娘恍悟了,连声笑着去和面。说怕窑场里的那些人饿着了,还让陈欣来帮着一起和面。
这是怎么了,明明不是有话要说的吗?为什么又不说了呢?到底燕大人与徐大人之间有何过结啊?表面上和睦,背地里却在暗斗,那是什么心态才会如此。看燕锦其与徐嗣州都不像胆恶相之人,怎么会结下梁子。
一边揉着面粉,一边在想,难道就在此过余生?在这窑场——陈欣望向窗外,那片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徐嗣州是何用意将自个安排在此……她眼角的余光见何大娘与王大娘在窃窃私语,想是有些话不能让她听到,可嘴巴又控制不住不说了吧。
她想想也是,自个是外人,那二人怎可对一初见之人掏心掏肺呢。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ˇ春心ˇ 最新更新:20131217 12:00:00
按着徐嗣州长原本的用意,是让陈欣来窑场里学些手艺的,说是让她跟着罗良生,可罗良生却并无想教她的意思。这几天她就跟着何大娘和王大娘在厨房里做做帮厨。几天接触下来之后,陈欣与两位大娘熟络了些,有些话何大娘也与她讲了。
陈欣这才知道,原是那燕大人与徐大人在关于瓷器的问题上有些歧义。说是赵官家生辰时按着娘娘的意思是想用一批青瓷。并让徐大人去找寻民间上好的青瓷制品。可燕大人说白瓷更好,并说民间再也找不出如唐朝时出产的秘色瓷,这种瓷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早已失传。
徐大人便到民间去走访,还果真还来几个瓷器。燕大人说这是唐朝之物,并非出自本朝。陈欣道:“那些瓷器确为我爹所制。”原来如此,说来那是燕大人错了。秘色瓷的工艺并无失传,吴山便会。可现在吴山死了——工艺仍在啊,相信有些造诣的制瓷匠人,再加些时日定可制出秘色瓷。
陈欣不由去摸自己怀中藏着的东西,她留着那才是真正毁了这门手艺。可该给谁呢,寄托给谁才是出处。她想到了袁争阳,袁争阳跟吴山学过手艺,虽说时日不多,可也算得上是徒弟。可袁争阳偏偏是个辽人。能给吗?
“宁儿姑娘,快随我来。”罗良生匆匆从外小跑进来,一来便让陈欣跟他走。陈欣还没弄明白出了什么事,只得跟着走了。
“师傅,何事匆忙?”陈欣问道。
罗良生便道:“宁儿姑娘,这事只有你才能劝得了徐大人。窑场里的这些人当中,只有你才你说得动徐大人了吧。”陈欣看他焦虑神情,心想为何要说自己才能劝得了徐大人,她是何得何能,一个来投靠徐嗣州的人,哪有本来让他听自己的劝。但想想,劝不劝是自个儿的事,听不听是徐嗣州的事了。
罗良生将陈欣带到一间屋外,只听到里头传来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像是有些争执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话时明显有些激动了,嗓门又粗又高:“不行,这事万般不能如此。大人也是懂制瓷之人,可择地再建窑炉只是劳力伤财,就连徐大人也不能保证,新窑炉可以烧出大人所言的瓷器。”
陈欣看了眼罗良生,罗良生马上解释道:“徐大人说要封了老窑炉,再建个新的窑炉。说此般才能烧出秘色瓷。”
这和窑炉有关系吗?陈欣想那本小册子中记载的,最为关键的,是胚土釉色配方啊。话虽如此,也有可能就算改建窑炉算什么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知道嘛。好待会儿就拿这个说点劝徐嗣州。
“本官说了话,谁敢在此反驳,要做便做了,不要做的卷铺盖,本官不留你。自会有人要来。”陈欣听徐嗣州说话的语气有些暴躁啊,心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