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金屋赋--天娇》-天娇-第146章


出于对自家小妹的了解,刘荣有预感,内史公主的双手已经在袖子里握好拳头——蓄势待发了!
大汉的储君现在着实头痛: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才不会让妹妹和表妹一块儿。可这次‘和亲’毕竟是皇帝女儿的麻烦。哪能姑妈都派表妹帮忙了,第一当事人内史却厚着脸皮置身事外?

走调了,又走调了。
众位贵族大臣,在不动声色间互换着眼色。
这殿宇内,最痛苦的莫过于伴奏乐队。随着这忽高忽低,拿不准下一刻会拐到哪儿去的歌声,乐人们提心吊胆、手忙脚乱。
客座,两个匈奴人一直在观察,观察高高在上的帝王,观察陪坐的大臣,观察忙碌的乐师……副使悄悄探过头和正使咬耳朵:这同一屋檐下,不同人群对音乐的态度,差距未免太大了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皇帝那里太高,看不清楚。唱歌的,正乐在其中。乐人们一个个表情凝重,似乎满腔都是压抑的痛楚。而人数最多的大臣,则表现得最奇怪:臣子们人人作醉心陶醉状,无一例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换曲子了。
如果不是右史提着笔,在一边不停地做记录,皇帝陛下真能当场捧腹大笑——天子从没想到,花朵般女儿侄女们的合唱,会产生如此惊悚的音效。
天子是听过阿娇唱歌的,经常听。姐姐的这个女儿,有事没事就跑宣室殿去耗个半天。小家伙活泼好动,一个高兴就哇啦哇啦来一段,一点都不顾及那是多么严肃重要的场合。
瞄瞄小侄女,皇帝笑弯了眼。
天子承认,阿娇的嗓子并不完美:声线偏细,不够有力,后劲不足。但孩子胜在感情充沛,活力十足!所以在皇帝看来,阿娇的歌声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也清脆甜美,颇为悦耳动听。
至于说到缺点,也不是没有:馆陶长公主的宝贝啊,喜欢搞自由发挥!娇娇翁主才不管谱子如何,乐律如何,歌词作者想抒发哪种胸怀,从来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走高就低的全凭自个儿高兴!这个问题,在独唱时还不明显,合唱嘛……

“……犹求友声,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内史公主边唱,边怒视前方。她的侧前面,正是馆陶姑的女儿陈阿娇!
‘又错音了,又错音了!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阿娇!还一直误导平度。’愤怒的火苗在内史公主那对漂亮的眼睛里,直跳!
之所以说‘误导平度’,而不提误导窦表姐,是由于窦贵女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实在让所有见过她容貌的人……扼腕!
玉帝似乎在搞恶作剧。给了窦绾贵女千里挑一的美色,却忘记再给她哪怕平常人千分之一的乐感。对窦表姐的歌喉无论误不误导,结果都一样惨——听众惨!
至于平度公主,就更好玩了^_^。
贾夫人的女儿,五音全,乐感好,按理说没问题。但这位小公主啊,实在是毫无主见,耳根子软到极点!
平度公主压根儿不适合唱‘合唱’。表演过程中,她是一会儿跟跟这个一会儿跟跟那个,谁唱得高唱得响,就跟了谁走。平度固然是没坏心,但实际产生的后果——很糟糕很严重。
而内史公主,无疑是在场四位表姐妹中最擅音的。栗夫人当年的就是凭一手好琴一曲清歌,从太子宫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幸生子升位。内史非但遗传到了生母的音乐天赋,还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或许正是因为对音律的热爱和对自己音乐才能的自傲,内史公主尤其不能容忍陈表妹的‘捣乱’。
阿娇,在和内史争夺‘主导权’!
内史公主想将妹妹表姐往‘正规正途’上引。阿娇则背道而驰,完全不服从内史表姐的领导,反而带着平度窦绾随心所欲乱唱。
内史公主的怒火,是‘噌噌’往上窜。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弗顾……”
又错了,又错了。词义上婉转的邀请,听上去……更想战场上的挑战!请敌方过来单挑,不死不休的那种。
匈奴副使首先受不了。很不文雅地挖挖耳朵,副使对正使说了一通本族语。看样子,是抱怨。
正使毕竟是正的,比下属有忍耐力得多,一拳头敲在副使的肩膀上,又低低安抚两句,看样子是让他先别急。
1904 联合演出 下
匈奴正式使节是个典型的草原人。皱巴巴的黑红扁脸,配一双似乎永远也睁不开的眯缝眼;厚厚的嘴唇,总挂着憨厚的笑容。
正使憨厚地笑着,向旁边作陪的汉庭官员问道:“董君,长安贵人皆好此等乐律耶?”
“不错,”董姓典客边回答边点头。说话语气之诚挚,让人挑不出半点儿毛病。
匈奴副使惊异,发出老大的一声:“咦?!”
典客只当没听见。接着,董大人以无比陶醉的表情、文雅深奥非学究不能尽懂的辞藻,向两个文盲抒发了好一通对歌声的赞美:“……如韩娥之绕梁,妙哉,妙哉!……高妙……咿呀呜呼……实乃仙乐尔!”
匈奴人被董典客长篇大论的赞美,噎得一愣一愣的。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用正常语汇难以描绘的歌声,在殿宇中飘荡。
内史公主眼睛滚圆,目光象锥子一样,恨不能从陈表妹背后剜下一块肉。
阿娇知道内史表姐在瞪她;不过,馆陶翁主不在乎!阿娇今天兴致很好,左顾右盼,快乐得很。
‘哇,阿大在看我哦!’发现刘启皇帝望过来,小陈娇向天子舅舅欢快地挥挥衣袖,打个招呼。
天子微微颔首,向边上歪过去一点,指指身后侧条几上叠放的几个漆盒。盒子不大,朱红底色涂上黑色的云纹,精致而美观。
‘呀?!礼物,有礼物啦!’猜到舅父的意思,阿娇兴奋地几乎立时跳起来。
于是,自然而然,且理所当然的——馆陶翁主又走调了!
可怜的乐师们又急又怕,仅凭高超绝伦的技巧才堪堪掩饰过去,没有卡壳。
内史公主忍无可忍,脚底下往前斜跨出半步,手臂举起……窦表姐一直在注意这两个麻烦表妹,见情势不妙,急忙挤进来,在当中设置障碍。
窦绾贵女充当内史和陈娇之间的防火墙——合唱,得以继续!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有咎有咎。”
匈奴副使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扯掉头上的皮毛帽显出青虚虚的头皮,呲牙咧嘴就要发作。
就在此时,离天子很近的重臣席上,一位白发斑斑身材高大的大臣站起来,踩着极有风度的步伐走向客座。
老人略略拱手:“使者北来,老夫未曾相迎,失礼呀失礼!”
正使按住下属,自己则起身回礼:“万石君,不敢,不敢。”这老头如今虽然赋闲在家,没有实权了,但他好歹是刘启皇帝的老师,怠慢不得。
万石君端着德高望重的含蓄笑容,徐徐道来:“北使客居都中,新年将近,上以如此妙音佳色待汝……于匈奴国亲和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妙音?佳色?哪儿有?’两个使节瞅瞅上面那四个眉目模糊、眼珠子弹出来都辨不清是美是丑的所谓‘汉贵女’,有志一同地望向万石君:“此等声色,竟称……万石君莫非欺漠北无人?”
副使一旁阴丝丝帮腔:“京中酒肆,长安歌坊,俺们皆厮混熟叻……”要知道他们在长安城一呆几个月,可不是才到汉都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
“酒肆?卑地。倡优之属,贱流也!”万石君听了,高昂起头颅,明显对匈奴人的低级趣味不屑一顾:“商贾伎乐,下里巴人所好,不登大雅之堂矣。”
匈奴使节齐齐一滞。酒肆行院,是下流场所;里面的讴者乐人,都是贱民——这是事实,他们无从反驳。
不等匈奴人想出回答,老头子也不管这两个只识牛马不识字的游牧民能不能听懂,上来就是一长篇关于‘雅乐’和‘乐经’的精妙和要义。一堆‘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砸过去,正副使节彻底晕头转向,最后连万事君何时离开的,都不知道。
万石君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天子眼底。
袖中,刘启陛下的长指无声轻叩案面:啧啧,没想到万石君会出席。还以为这老头会高风亮节到底呢!
回想两天前万石君入宫请见,曲里拐弯向自己请求‘不要让石公主和亲’的情景,天子直觉其中颇具玩味:这不是石氏家族的风格,更不像是那位前太子太傅会做的事。到底是什么让万石君一反常态,做出如此决定?

如果说单万石君一人尚不足以动摇匈奴使节原有观点的话,当一个接着一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