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史》第137章


土一够鳌H战⒓薄鞍蚊匦币婕庸セ髋谔ā薄W?2下午一时,已经集合在海面的大小汽艇二十余只,装载陆战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靠近海岸。炮台守将为刘永福第三子成良,率部撤回台南。
至下午四时十八分,日军完全占领了打狗炮台。
十月十六日,日军步兵第十六联队的两个中队逼近凤山南门,步兵第四联队从西门冲入城内,占领了凤山。下午一时,乃木希典率第二师团主力进入凤山县城。
十月十八日,乃木希典以山口素臣为前卫司令官,率部先从凤山出发,亲率第二师团主力继后,向台南前进。并另派出两个支队:一个支队去台南以东的关帝庙,与近卫师团取得联系,以防台南防军逃往内山;一个支队沿海岸向台南前进,与海军取得联系,以防台南守军从海路逃跑。注13
十月十九日,日军第二师团前卫步兵第十六联队第一大队,在福岛庸智大佐的指挥下,占领台上庄后,又继续北进。上午七时,当行至二层行溪南时,遭到郑清所率领的义民的伏击。“郑清者本凤山绿林豪,其侪七百,应刘帅(永福)募来谒,不愿受饷,愿杀敌,领一军守凤山路。至是,遇敌骑齐踊跃伏而击之。”注14据日方记载:“敌军潜伏在甘蔗地里,待我军来到,突然从十几公尺外射击。部分敌兵退至二层行村头,以民舍为地物,顽强抵抗我军。我尖兵一个小队正面和侧面皆受敌。交战片刻,又派两个尖兵小队从左右两翼包抄,合力向甘蔗地里之敌兵激射,始将其驱逐。我又进至二层行溪岸,猛烈射击河对岸之敌。但敌军顽强不动,枪声益烈。”注15福岛又派两个中队渡河,向义军进逼。并命令炮兵在河南岸占领阵地,向二层行村猛轰。激战三个小时,义军战士有四十余人战死,伤者更多,郑清始率余部退入山内。当天,乃木希典率第二师团司令部到二层行村,一面派人侦察附近地势,一面研究制订进攻台南的作战方案。
当日军第二师团主力从南路步步进逼台南之际,混成第四旅团也从北路向台南急进。十月十八日,伏见贞爱命令步兵第五联队向王爷头发起进攻。“王爷头是海岸道路的要冲,前面有急水溪,有广漠的平野战地,又有为防潮水或区划盐田而设的、高两三公尺的堤坝十数条。因乃在此构筑掩堡,备克鲁伯野炮及山炮,专以守卫海岸道路。”刘永福命李翊安统带翊字军左、右两营在此守卫,并有义军四营配合,经常出没于布袋嘴一带,袭击日军守备队,威胁日军的粮道,给混成第四旅团的南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伏见特命步兵第五联队占领王爷头,以扫清旅团南进路上的一大障碍。
是日凌晨四时,步兵第五联队长佐佐木直大佐率部从盐水港出发,以石原应恒少佐率步兵第一大队(缺一个中队,和炮兵第一中队(缺一个小队),为前卫;大熊淳一少佐率步兵第三大队(缺一个中队)、炮兵一个小队和骑兵一个分队,为右翼队;佐佐木本人率第五联队本部和步兵第二大队(缺一个中队),为主力。上午六时,日军前卫集合于铁线桥,拟向西进至四千公尺处渡过急水溪,以击翊字军的侧背。此时,李翊安已率翊字军和义军抢先渡过急水溪,据守铁线桥西方约十二里的村庄,以阻止日军前进。八时四十分,日军冲入庄内。翊字军奋勇抗御,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刀枪交加,呐喊互扑,白刃飞火,奋击突战”。最后,日军放火烧毁村庄,才得以渡过急水溪进至南岸,突入翊字军炮兵阵地的侧背面,而六名中国炮兵至死不退。连日人也不得不赞叹:“其炮兵直至我兵突入阵地时尚不退走,炮手六名终死在炮侧,虽为敌人,其勇敢真值得赏叹,可称为中日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最后在王爷头的决战中,“敌兵的一队决死防线,一步也不退,终有七十余人以身殉职,这亦是华兵中绝不可见的勇兵!”注16直到下午五时,日军才占领了王爷头。在这次战斗中,日军死伤二十二人,其中有大尉以下军官六人,而翊字军和义军则牺牲了三百多人。
王爷头失守后,曾文溪成为台南府城北路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此时,日本南进军司令部已进至茅港尾。曾文溪在茅港南十里,台南北三十四里。溪之南岸有一条高丈余的长堤;北岸为沙地,甚不便步行。刘永福想利用此处的地势,进行最后的抗御。他命总兵柏正材统军至曾文溪,兼统王德标七星队及林义成、简精华等义军。徐骧先是奉刘永福命,至卑南招募义民,得七百人。刘永福名之为先锋营,命徐骧驰赴前敌,亦抵曾文溪。总兵力约四千多人。
徐骧(一八五八——一八九五年),字云贤,台湾苗栗头份人,后移居台南屏东。祖籍广东。“年十八举秀才,文武兼能,居身清廉。”注17后执教于头份。其为人,“性刚毅,具胆识。”注18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之初,徐骧即为台湾的地位而忧心忡忡。对乡人言:“日人实逼处此,包藏祸心,眈眈逐逐,志不在小。被之馋涎滴滴向吾台落者,已非一日矣。今日事端已启,燎原难遏,势必出于战;战则吾国必败,败则必割地以求和,求和则必首以吾台为馈赠品。”及闻朝廷将台湾割与日本,他不禁义愤填膺,坚决表示:“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日军侵台后,毅然投笔从戎,号召乡人“人自为战,家自为守”注19,组成义军一营,带之奔赴前敌。自从高揭义旗抗日,转战各地,几乎每战必与,出生入死,艰苦备尝,屡挫屡奋,抗敌之意从未稍衰。有人问以:“眷属何在?”浩然对曰:“有天道,台湾不亡,吾眷可得也;台湾亡,遑向家乎?”皆为之肃然起敬。徐骧好冲锋,每战必身先土卒,抵曾文溪后或劝之,则谓:“此地不守,台湾亡矣!吾不愿生还中原也!”注20听者无不感动,同仇敌忾,愿与敌决死战。
十月十九日凌晨三时,伏见贞爱率混成第四旅团从茅港尾出发,向曾文溪前进。根据日本侦察骑兵的报告,曾文溪的正面防守非常严密:“在左岸高地筑有防御工事,沿岸有完备的掩体和炮兵阵地,设有加特林炮。四千名黑旗军携带着毛瑟抢。在曾文溪右岸埋有三十九个地雷,于各处设置陷阱,并且还在涉渡点水下敷设水雷。敌军之精兵尽集于此。”伏见知道从正面进攻,必定会招致重大的伤亡,于是决定:先以步兵两个中队携带火炮四门,自大道前进,佯攻黑旗军的正面阵地,使之无暇他顾,然后亲自率领七个中队,携带两门大炮,从曾文溪上游涉渡,绕攻右翼。日军过溪后,乘朝雾,衔枚疾进,于晨五时逼近黑旗军右翼。黑旗军和义军急起应战,“始则徐射,继而白刃相接”。注21日军猛放大炮,掩护步兵齐攻。由于力量过于悬殊,黑旗军和义军势难抵御。徐骧率先锋营与敌步战,拚搏在前,首中敌炮,犹跃起而呼曰:“丈夫为国死,可无憾!”注22仆地不起。“弹飞金铁多摧臂,炮洞心胸尚怒眸。”注23对于他的牺牲,时人曾评之曰:“蓬荜下士,闾阎细民,而能提三尺剑奋袂以兴,弃父母,捐顶踵,以为国家争尺寸之土。若徐骧人者,尤可敬矣!”注24徐骧殉国后,总兵柏正材随之阵亡。王德标下落不明。死者共二百零四人,伤者无数。林义成和简精华则突围而出。后来,林义成回到凤山,继续领导义军抗日,简精华则投奔云林大坪顶,与柯铁联合抗日。
曾文溪之战,为黑旗军保卫台南的最后一战,从此再也组织不起来有力的抵御了。
注释:
注1 《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6),第493一494页。按,引文所述日军第二师团和近卫师团的兵力,似不确实。日方记载又谓第二师团为3。4052万人(《日清战争实记》第44编,第20页)。近卫师团因减员很多,只剩1万人左右。因此,日军南侵的总兵力约为4。5万人。
注2 北白川能久:《台湾偶作》,转见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14编,第3章,第22页。
注3 《日清战争实记》第41编,第17、18页。
注4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称:“倭以炮队功嘉义。王德标初营城外,倭至走入城。倭踞营,夜半地雷发,轰毙倭700余人,倭惊退。德标设伏邀之,倭多死。”论者多信之,实乃讹传。后竟演义为嘉义“巧布地雷阵”,把黑旗军的战绩大大夸张了。
注5 《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6),第499500页。
注6 《台湾人物志》第6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