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第23章


,镇海媳妇病了。闵女儿方才松一口气,心里落下一块石头。
自从生阿潜,到底伤了元气,镇海媳妇就得了弱症。逢到节气,总有那么三两日不合适,下不来楼。镇海媳妇下不来楼,小绸就上楼了,从早到晚陪她在床跟前。闵女儿决心要去看镇海媳妇,她想:我又不是去看姐姐你,我看的是二奶奶。她又想:姐姐可以去看,我也可以看!再想:姐姐要与我说话,我就与姐姐说话。这么给自己打气,闵女儿一手搀一个刚会走的,下西楼,往东边楼去了。出来前娘三个都换过衣服,双胞胎一人穿一身花,闵女儿自忖是做母亲的人,需端庄些,只穿一身藕色衣裙,裙摆上绣一棵芍药。人略丰腴了些,也像一棵芍药。上得镇海的楠木楼,窗户遮起来,病人多忌讳风和光,从亮里走进暗,稍停一停,才看得见。床上的人拥被而坐,床沿上也坐一个人,两人低头看一本册子,正是闵女儿的花样本。听见动静,一起抬头看她,便知道自己是这里的外人。
镇海媳妇让人搀走双胞胎,去另间屋与、r头他们一处,这家的规矩,小孩子不该与病人太近了。那双胞胎一走一回头,从来没离过娘的样子。闵女儿向床跟前才迈上一步,小绸便立起来,走开了,闵女儿只得又停住。镇海媳妇想笑忍住了,说:咱们正看闵的花样呢!如今人们都叫闵女儿“闵”,叫快了,就叫成了“米”。闵不及答应,小绸已经说出一句:谁和你“咱们”!镇海媳妇这回笑出声来了。小绸脸一沉,转身要下楼,镇海媳妇赶紧止住她:走什么?你还没替我端药呢!小绸都走到楼梯口了,丢过来一句:让那个人替你端!镇海媳妇说:那个人是什么人?小绸抬脚就要下去,镇海媳妇发急道:要我拽你吗?说着,真从床上起来,赤了脚跑过去,小绸就不好意思硬挣了。这边的闵,伸手扶住镇海媳妇,三个人一行走回屋里,上床的上床,端药的端药。隔壁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已经玩作一堆了。
镇海媳妇说:闵你要多出来串串,那一对双生,老不见人,怯怯的,你呢,也要豁辣些,有什么好怕的?谁能吃你!小绸冷笑道:说得很对,吃了我也不会吃你。镇海媳妇就问:这个“你”是谁?小绸晓得失言,无意中对闵说话了,又气又窘又不好怪别人,将脸拧在一边,不说话了。镇海媳妇索性不理睬她,倚在枕上,兀自翻花样本子看,又问闵如何绣这一种或那一种。闵就用绣花箍绷了块碎绫,递在跟前做给她看,小绸不免也回眸瞅几眼。屋子里静静的,这半日就过去了。
不过,事情也算是开了个头。自此,渐渐地,小绸和闵这两个冤家,就可以到一处去了。当然,镇海媳妇是必在场的,在场做传话筒,那两人要交代给彼此说的事,都是对了镇海媳妇说的。比如,闵告诉镇海媳妇:这一处要用顺滚针,就是后针落在前针腰里,一针一针逼过去。此时,镇海媳妇并没有绣什么,倒是小绸,伏在绣绷上做活呢!也有些时候则反过来,明明是对镇海媳妇的话,镇海媳妇却将它传给了她们中间的另一个人。比如小绸递给镇海媳妇一块芡实糕,让她尝尝,她接过来一掰二,分送到双胞胎嘴里,闵只好说“谢谢姐姐”。三个人在一起,再有五个孩子夹缠着,很难划清你我他。就这么混成一片,乱中两人面对面说了话,递了东西,也是会有的。在外人看起来,她们已经好了,大奶奶不再记恨姨奶奶,先前避讳着对闵的热络,便公开了。柯海不免生出妄想,用锦盒装了一方墨 ——是墨铭为“桃夭”的那一锭,申明世说过后就再没有新制,所以就有限得很,由柯海自己收着,这时就央镇海交媳妇带给小绸。镇海还是劝住了,说她们三个本来好好的,横里这么一打岔,难免会生枝节。柯海不相信,心里还存着侥幸,将这墨随时揣在身上,宅子里园子里,总会有碰巧了撞上的时候,当面交给小绸,她会不接?果然有几回遇上,或是单独,或是伙着那几个,都是对柯海视而不见。有一回,柯海还尾随着跟一段,人家头也不回,当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得悻悻然作罢,从此死了这颗心。
再说闵的香囊到了阮郎手里,阮郎十分称赞,说比官制的更多一番风流,真是锦心慧手。又问海兄弟能不能再多给一件,好送他的朋友。柯海向闵索讨,闵说:本来是给你的,你却给了阮郎,阮郎是你的朋友,终还说得过去,他的朋友是谁呢?拿了我们家女人的东西,再去显摆,再引来朋友的朋友!闵说了这一气,柯海倒有些不认识似的,想她大约是向小绸学的,说话像,性子也有些像了。柯海为难住了,闵的话不谓不有理,可他已经答应阮郎,一急之下,顾不得有理无理,蛮横道:阮郎与我不是一般的交谊,送我多少东西和见识,论起来,连你都是阮郎给的呢!顿时,进来申家的遭际,柯海的冷淡,姐姐的倨傲,和众人们的势利,一下子全涌起来,闵出口道:还不如不给呢!柯海恼羞成怒,抬手在闵的脸颊上批了一下。他天生不会打人,自己也被自己吓一跳,闵的眼泪立时下来,柯海以为闯了大祸,也不好低头认输,自己去床里睡了。夜里醒来要水喝,闵即刻起身倒了茶来。柯海心里叹息:到底不像小绸!要是小绸,不知如何收场。像这么一吵一打,两人倒真有些做夫妻的情义似的,但闵却不愿与柯海太好,觉得会对不起姐姐。她宁愿和姐姐近些,再说,姐姐那边还有镇海媳妇呢!妇道人家一旦结党,就死心塌地。过后,柯海到底想出一个两全的法子,就是问阮郎讨些银子,算作定购。这样,闵也不能不答应了。
11 绣阁
说是一阵风地习绣,认真上心的就小绸一个。镇海媳妇精神头差了许多,略用多了眼便发晕。小桃及一帮仆佣,多是浮躁的性子,不过是凑热闹地绣些粗使的活计。丫头呢,到底还小,是当玩意儿。小绸的绣工自然远不及闵,但她读过书,还临过元人的几笔画,比如赵夫人管道升的竹,所以她针下的绣活就流露几分画意,自有一种雅致。有时候,小绸还脱离样本,自绘一幅图案,连闵都要借来摹仿的,当然是求镇海媳妇去索讨。虽然这些日子混在一处,但毕竟她们并没有正式地交道,还要靠镇海媳妇。小绸的绣活混在闵的一起,柯海一眼便可识出哪一件不是闵的,而是小绸的。看见小绸的东西,柯海黯然神伤,他眼睁睁看着,不敢出手去碰,怕把它惊动了似的。停一会儿,叹息一声,走开了。
如今她们几个相聚绣活,多是在天香园西南角上的白鹤楼。那白鹤楼的名字来源造园子的章师傅家,不是在白鹤江边白鹤村?当年老爷去请章师傅时亲眼见过江上的白鹤,十分的吉祥。白鹤楼临莲池而起,底下是一片荷田,曾经来过一只白鹤,却没有栖下,盘旋一阵就飞走了。但不知从何时起,又从哪条水道,游来野鸭,野鸭中杂着一对鸳鸯,昼出夜伏,同飞同宿,这边的气象便活跃起来。楼的规制并不大,仅一楹,但有三叠。第二、第三叠全是杉木铺地,就隔潮,四面环窗,虽小却敞亮,翘檐长长地伸出,系着琉璃铃铛,风一吹,叮呤哨啷。她们将绣绷安在二叠中,立几道屏风,遮挡午前与午后过剧的日光,案上燃几盒香,祛除楼下漫上来的水腥气。在楼上绣活,于几方面都便利,小绸是断不会去闵处的,闵也不敢向小绸的院内涉足,有一段是在镇海媳妇楼上,可她那房里终年药味不散,染在绣活上,她们玩笑说:还以为家里开了药铺。天好的时候,就在园子里,树底下,廊里面,可总归免不了下雨刮风,又得回到镇海媳妇的“药罐子”里。后来是镇海想起这么个地方,着人去收拾打扫,竟再恰当不过。有要看绣活的,无须四处去找,就往这里来。渐渐地,就有人称它为“绣楼”,柯海以为不雅,兀自改作 “绣阁”。到六七月,红莲开了,映得池水好像一匹红绸,绸上是绣阁,何其旖旎!
绣阁上穿互往来的人不少,连申夫人都来过几回,看了花样,又看绣工,最后用小绸自绘的一幅梅,令闵绣一顶纱帐。费工甚糜,闵手上的活全放下,专绣这一件。妹妹回门几日,也在阁中设一架绷,她哪能常驻,不过由二姨娘抽空做上几针。再则还有大伯申儒世家的女眷,时不时来瞧几眼。真正坐定在此,算得上阁主的,其实就是那三个!天入冬了,隔着屏风,生两个炭盆,因怕炭气熏了绣活,四周摆放了常绿的藤蔓植物。镇海媳妇畏寒,手笼在羊羔皮的袖筒里,看那两个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