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商(癸卯)》第181章


“一千多号人,基本上都是被打残了退下来的人。”习三认真地回答着。
王诩想了想,又问道,“那可耕的地又有多少?”
“一人一亩多一点儿,保长要多些,还有一头牛,其他的人…比如他窦老九,就是一亩地。其他啥都没有。”习三指着窦老九举例。
“一亩地…”王诩低声地嘀咕。一亩上等地在苏州能出水稻四石多一点,“这里一亩地能出多少粮食?”王诩想着想着问出了口。
“一石多一点,当然也分好坏,上等地要多些,下等地要少些,但是交的税赋也就相应少些。”
“能保证你们一年的生活?”
习三摇头瘪嘴道,“也还能维持着吧。反正大都是一户一个人,饿也饿不死,遇上了饥年,种老爷子也会补贴些,就这么凑合着过。”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把你们的土地卖给我。然后你们跟着我进城去。”
“这卖了得了一时的钱,以后可咋办?”窦老九担心起后事来。
“你们听我把话说完。”王诩顿了顿,继续道,“我从汴京带来了新型的农具,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还有新型的种植粮食的方法。本来你们菜园堡的地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去耕种,现在有了这些东西,就更用不着这么多人了。所以。何必浪费你们的劳力在土地上。”
“新的耕种方法和农具…这土地可是他们的命。恐怕很少有人敢试。”郭景修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所以我说,让他们愿意跟着我进城的人。把土地卖给我,我把买到的土地免费赠送给留下来耕种的人,条件就是要用我的新型农具和新型的耕种方法。只需要他们补足制作农具和材料的钱就行了,他们会不愿意?”王诩早就拟好了一套策略。
“那我就留下来种地好了,习三你跟着签判进城吃香喝辣。”窦老九一听,赶紧给自己报个名,揽个好差事。
王诩一笑,继续说道,“进城的人按照每人五亩上等田的收入发放月钱。”
“等等,我才想起,我这腿脚不好使,我还是跟着签判进城吧。”窦老九没脸没皮地笑着,引得一众人嘲笑。
“邵牧你要他们跟你进城干什么?”郭景修觉得王诩开的条件是相当的丰厚了,但是他更害怕王诩拿不出来钱,到最后许了空诺。
“两件事,任选一件来做都行。第一,进入工学院,制作石木器。第二,进入医馆,治病救人。”王诩说完,等着二人的答复。
“王签判,你说的这两样,咱们都做不了,估计有些个兵丁可能还会些石木匠手艺,但是大夫干的活,谁会干。”习三面露难色,心里就觉着这丰厚的钱不好挣。
“不会做就学啊,并不是要你们一去就能做个什么出来。”杭州和汴京的工学院走的是报社补贴起步,然后逐渐自足,最后开始盈利的路线,统一规格的产品,保质保量的集中式生产很有竞争力。但是这一切不能用在西北,西北没有报社,也没有江南和汴京的庞大市场的需求,所以王诩有一套另外的计划和想法。若说汴京和江南的工学院对的是百姓民间富户,那么西北的工学院销售的对象就是——朝廷。
王诩打算打着生产石木器的幌子,一边让工学院制作石木器赚钱,一边就地取材,研究军械。
军械的研究是军器监的事,民间绝对不能私自进行,王诩这一步算是为将来做准备,毕竟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是待他登上朝堂再开始进行,恐怕就晚了。
习三想了想,一拍大腿道,“行!我们种家军也不是榆木脑袋,人杀得了,木器石器活也能做得了。”
得到了习三的应诺,王诩又把目光投向郭景修,郭景修自然会意,“既然习三没意,就把签判的意思转达下去吧,我们还要在秦州待上一些时日,过几日你处理好了来找我便是。”
习三连忙点头,窦老九却在心里盘算着哪样划算,自己能做哪样。四人又谈得一阵,王诩和郭景修才告辞。
直到出了菜园堡,郭景修才对王诩说道,“邵牧,这事恐怕会花费甚多,你……”
王诩淡然一笑,故作无事道,“这事都是一个我在汴京城认识的一个商贾提议的,我不过是借花献佛,牵线搭桥罢了。他愿意做,对兵丁们又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其实,王诩在心头已经选好了自己在西北的替身。
郭景修这才放心下来,他没做过生意,自然不会去算这里面的账,“明日就要赴游知州的接风宴了,到时候可能也能见着种师道种知军,这事邵牧还得和他多亲近亲近,还得他点头才行。”
北宋名将种师道,王诩心里已经期盼着要和此人见面了。
知州府地处秦州城一处清净处,并非在繁华的商业区里,古朴的宅门口早早地就已经停了好些车马。
“游知州早年跟随关学始祖张载学习,深得其学说的奥秘。于英宗治平元年中进士,亦是除授了边官,说起来和邵牧的经历还颇有几分相似。”
经过几日的接触,郭景修渐渐地和王诩熟络了起来,二人感情渐深,几乎无话不说。
“这就是知州府?”王诩看着低矮古朴的宅门,有些不敢相信,这宅子从外面开来,莫说汴京城,就连江南的一个富户的宅子都比不上。
第一百五十七章 文斗?武斗?
“花甲知州,一生为国,殊为不易,看眼前应不甚宽裕,却为我王诩劳师动众,真是让邵牧汗颜。”王诩这些天和郭景修接触,也从他那里知道了很多北宋的边将乃是文武皆修的儒将,游师雄便是其中翘楚,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便是其在绍圣元年为赵煦策划御敌要略六十条,当时谓之《绍圣安边策》。
“哈哈哈,原来邵牧是担心这个,伯永还以为邵牧出身江南豪族,是嫌弃知州府。”郭景修心头的担心被打消,又继续道,“邵牧不必担心,这接风宴非是游知州一人办置,借知州府做个东,咱们都有出份子钱。”
“伯永兄,这也太……”王诩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一个状元的名头,居然能这么大的影响力,在德顺军的种师道也来了。
昨日,郭景修对王诩说起种师道时,王诩才知道,种师道亦和游师雄一样,不仅是一员儒将,还是同出张载门下,不同于游师雄的是,种师道以祖官荫补三班奉职,算是乘了前日栽树的阴凉,但是后来,因为在熙宁年间,曾通判原州提举秦凤路常平时,议论王安石新法中的免疫法害民,被贬知德顺军,直到现在。
“邵牧你可听过此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此言虽有些过,但大抵是这样的。”郭景修笑着道。
王诩不禁有些唏嘘,收复燕云之功,在时人看来竟然不比一个状元。宋人重文轻武严重得一至于斯。难怪自己这个状元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郭景修将王诩的表情看在眼里,接着说道,“不知邵牧可知陈康肃公之典故。”
“陈康肃公?”
“陈尧咨。”
“伯永说来听听。”王诩有些好奇。
“陈尧咨真宗咸平三年状元,欲就节度使职,其母竟然命人杖责他,并说:‘你乃是今科状元,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却想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得下心吗?’”
“嘶…可是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所著的《卖油翁》中之陈康肃公?”王诩忽然想起了这篇古文,开篇便是: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邵牧果然博学多才,正是其人。”郭景修笑着答道,他没想到王诩竟然连这轶事都知道。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王诩觉得即便欧阳修有所夸张,但是陈尧咨文武双全应当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文武全才。若是朝廷以此为典型,大力推广武术武学。而不是流传一段被其母杖责的段子,可能北宋王朝今天会是另一番样子。
“郭指挥,为何到了知州门口都不进来?这位是……”一个笑颜挂面,身材适中,却是鼻宽耳肥的中年笑着问道。
“容伯永为俞勾当介绍,这位就是今天的正主,今科三甲头名,王诩王邵牧。”郭景修不无骄傲地向中年男人介绍道。
中年男人依旧是一副不改的笑颜,“眼拙眼拙,失敬失敬,原来是状元公。”
郭景修接着向王诩介绍道,“这位是秦凤路转运司勾当公事俞沁尉俞丰帛。”
“俞勾当。”王诩拱拱手,他记得鲁克峰说过,和李勉来往密切的便是这个俞勾当。
王诩来北宋之后,多多少少知道了些官职机构构成和作用。比如转运司俗称漕司,其职权是,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