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第818章


有关摄政王引咎辞职的讨论从官场到民间,沸沸扬扬到了初夏还没结束,由此引申出来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各大报纸算是有活儿干了,极尽挑拨之能事,生怕话题冷落下来影响了发行量,挖空心思的四处找人写文章加温。甚至有胆大的还找上了摄政王府,打算花高价求摄政王也来一篇。
哦,不对,不是摄政王府了,应该叫凉王府,摄政王已经凉了。皇帝倒是没落井下石,亲自下旨表彰了王诜的种种功绩,还把扬州城外的一座皇庄赐给了凉王府。
此时民间风评对这位忠奸难辨的凉王也稍稍好了些,百姓总体上讲还是善良的,尤其是中国百姓。他们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总觉的因为死了几个屁民就让如此高官辞职已经很值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历朝历代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都是个美好的愿望,从来也没实现过,现在稍微靠谱了一次,该满足啦,还要啥自行车。谁要是再在此时死咬着不放,反倒会被大众认为人品不好。
洪涛呢,也算会做人,他还真收了四川日报的润笔费,亲笔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他们才是受害者,请善待,并引以为戒!
文章里的他们,就是那些被湟州会折腾过的地主、士绅和自由民。请善待,除了要求朝廷个公开为这些人平反昭雪,还建议朝廷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专门用来补偿由朝廷错误律令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
引以为戒,说的不光是朝廷,还号召社会各界一起行动起来监督官府的作为,再遇到此种情况千万别忍着,当地官府不作为,那就和官府斗,只要不犯法,用什么方法都是合理的。
这篇文章一经刊登,四川日报的东家朱八斤都快把嘴笑歪了。报社里每天连轴转,人歇机器不歇,印多少卖多少,全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引用了这篇文章。
虽然此时还没有版权专利一说,但谁引用的时候也得著上转载自四川日报这么一行字,得不到实惠得点名声也不算亏。报纸的受欢迎程度越高,发行量就越大,发行量大了,广告费用就多,最终还是大赚。
有人高兴就有人不高兴,王二她们就是不高兴的那群人,当然还有皇帝。议事会刚刚建立完毕,能不能成功、管不管用谁都还不知道呢,现在朝廷上下忙的后脚跟打脑后勺,您不给帮忙也就算了,怎么还给朝廷添乱呢。
国家赔偿!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说的容易,这笔钱从哪儿来?新增加的机构该如何运行?谁来评定是否该进入国家赔偿程序?赔偿的额度又该按照什么方法计算……这可都是未知数啊。
第933章 能臣
如果光是钱的问题还好办,现在大宋的地方政府都独立核算了,朝廷又精简了百分之七十的官职,冗官、冗兵问题基本解决完毕,除了供应四十万新军之外,基本也没什么花大钱的地方,国库里有的是钱。
最让皇帝和内阁无法忍受的是最后一句,啥叫官府不作为就和官府斗,这不是变相鼓励老百姓造反嘛。
看样子凉王心里有怨气,得赶紧谈谈,有啥要求可以提,想当官忍个一年半年的,再来个职务也不是难事。否则后患无穷,这位太能折腾了。
“哎呦喂,是蔡大人,稀客啊稀客,本王这厢有礼了!”皇帝肯定不能随随便便就往扬子镇跑一趟,内阁目前正和议事会天天吵架玩呢,也抽不出人手,最终派来的人选让洪涛都感到无比吃惊,蔡京!
其实这个人一点都不招人讨厌,长得温文尔雅,还挺有学问,又会说话,也不无故得罪同僚,更不会发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谈阔论,人缘比洪涛强百倍。
历史上他之所以成了大奸臣,完全是放错了地方。换个人到了那种地位也会忍不住玩弄权柄的,再赶上个徽宗皇帝当催化剂,不爱谁谁就不是正常人。
现在的小蔡同志就很好嘛,把外交部长干得风生水起,至少蒋二郎和溪罗撒对他的评价很正面。据说蔡京正在攻略大理,讲事实摆道理就是不给钱,打算用商业手段和平入侵。
不管成败,洪涛都双手赞成这个计划。和日本、吐蕃一样,对付地形太复杂、民族矛盾太尖锐的邻国,动武是成本最高、收益最低的笨办法,脑子不够用的政府才会选择。
其实洪涛觉得光用经济手段也不算太聪明,别一点钱都不舍得给人家,必要的投资还是可以的。但这些投资不能乱投,也不能投到能让他们真正强大的领域里。
比如说可以投资宗教,让邻国国内大行其道,每个人都是狂热的信徒,天天除了烧香就是拜佛,宁可自己饿肚子也得把最后一碗米献给神灵。有这样的邻国就是大宋的福气,国家的财富全在僧侣手中,给他们一万年也强大不起来。
要是宗教不合适,那就投资给他们国内某个有点野心的势力,帮助它壮大起来。然后嘛,人性就该发挥作用了,臣子太强的结果就会想着代替国王,文的不成就得琢磨动武。
等他们国内真打起来,大宋就可以站在一边拉偏手了。谁给出的好处多就帮谁,两边给的好处都够多就两边都帮,能让他们打五年就绝不能四年半结束,玩了命打,打烂了算。
类似这种投资,苏轼那样的人玩不转,他们太爱惜羽毛了,有时候心里明白可就是做不出来。换成蔡京才是最合适的人选,长了一张道貌岸然的脸,骨子却比谁都能伸能缩。
需要的时候他能跪下高呼爷爷,不需要了转脸就能抽你一个大嘴巴。让他去祸害外国人才叫知人善用,不仅对国家没害处,还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国家获利,他自己也干的带劲儿,多赢!
“折煞下官了,若是没有凉王千岁提携下官早就万劫不复,惶恐惶恐……”洪涛是笑得灿烂,蔡京反倒战战兢兢。别说平礼相见,连正面都不敢,始终跟着洪涛的身体转圈,玩了命的往手下人的位置上挤,挤得一库都快没地方站了。
“蔡大人的心情我了解,但没必要做得如此直白。今日是旬休,三位亲王殿下都在府内,莫要被他们看了去。”洪涛能看出来蔡京不是装孙子,他是真怕了。如果换做自己被王十拿住把柄,再折腾这么多年,也得怕,从骨子里怕。
“啊!对对对,凉王千岁说的对,下官就唐突一次,千岁大人请……”蔡京听了只是一愣,立刻就知道三位亲王是谁,皇帝的弟弟呗。他们在长江学院就读,但平日里肯定不能和学生们一起住在宿舍。凉王是他们的姑丈,住在这里最合适不过。
由此也能看出这位凉王和皇家的关系还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是面和心不和。所以说百闻不如一见,要是谁轻信了传闻而对凉王有了忽视之心,早晚得倒霉。这次前来替皇帝和总理打探凉王口风,不管成功与否,对自己而言已经有了很大收获。
“你们怎么越上学越不懂事了,滚过来给蔡大人见礼!”两个人肩并肩走进凉王府,正碰上一群小伙子大姑娘说说笑笑的从后园走出来。
双方还没走近,那群人就要往右溜进马圈的院子,被洪涛一声断喝给喊了回来。人回来了,礼也见了,但没几个是心甘情愿的,从小到大都敷衍了事。
孩子们为啥这么没礼貌,蔡京心里非常清楚。当年自己那点事儿能瞒过别人,真瞒不住凉王府的人,孩子又不像大人那么有城府,喜怒形于色很正常。
“赵粲是……”赵佶、赵似、赵俣三位亲王蔡京都认识,剩下的孩子不管男女多姓王,肯定是凉王的子女,只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姓赵,还被赵佶抱着,显得很亲密,蔡京既不认识也想不出是谁。
“先皇遗子,一直住在我府上。”有关庞皇后的事情洪涛从来不刻意隐瞒,也不躲躲闪闪,该怎么活就怎么活,这样才能让皇帝稍稍放一点心,越是藏着掖着越容易引起误会。
“……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蔡京听到这个名字才恍然大悟,表情里不止是惊,愕好像更多,迟疑了片刻才回答。
“你们几个骑马的时候多让着点弟弟妹妹,谁要是再弄得哭哭啼啼的以后就别想再骑!蔡大人,本王已无官职在身,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尽说无妨。来来来,坐下慢慢聊,先尝尝大长公主亲手种的西瓜。”
送走了一群孩子,洪涛和蔡京进入正堂分宾主落座,幸子很快就沏好茶水,还端上来一盘冰镇西瓜。这种待遇苏轼永远也享受不到,但他却比别人吃的多。因为不用让,想吃了就会到凉王府来,吃不痛快不走,走的时候还得带上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