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18章


陈朝末年,陈后主不思治理,境内田园荒芜,赋税繁重,百
姓流亡,他依然纵情享乐。589年,陈朝灭亡。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我国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过十
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史称这一时期为“十六国”。此后,439…581
年,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北
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与
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鲜卑族拓
跋氏原来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东汉末南迁,逐渐成为塞上的一
支强大军事力量。4世纪后期,拓跋氏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史称
北魏。后来,拓跋珪消灭后燕,占领中原,建都平城。439年,北
魏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朝对峙。5世纪中期,北魏将南部边界推进
到江淮一带,实力开始超过南方。
6世纪后期,北周武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加强中央
集权,整顿吏治。经济上,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口的官
僚大族;强制大批僧尼还俗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上,扩大兵源,
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周武帝死后,朝政日益混乱,大权落入
外戚杨坚之手。
3 “士”不可挡
天生是废物
前面说过汉朝选拔官吏靠察举制,到后来发展成门第族望累
世公卿,这样很不好。所以到了魏晋,就变成九品中正制。
朝廷设立一名大中正,它应该既中且正(所以蒋介石起名叫
蒋中正)。然后各郡设立中正,负责评定人才等级,把人才分为上
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么
九品,所以叫九品中正制。只有被评为上品,你才能当官。要被
评为下品,你就当不了官了。
不过,能被评为上品的,还是那些门第比较高的人,高门大
姓,世代被评为上品。最大的高门大姓就是“昔日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氏和谢氏。比如王羲之是右军将军,又称
王右军,但他一辈子拿笔,没听说过他用剑用得出神入化的。他
生来就是将军,因为是王氏。这些人世代垄断官职,老是他们家
当官,就形成了大士族,而老当不上官那帮人变成了庶族。不是
平民,不是农民,都是老当不上官的地主。
士族一生下来就是官,你要一生下来就是官的话,你还会好
好念书吗?你现在已经一个月有一万五千块钱的工资,还在这念
书干吗?这一万五打着滚花也花不完,打小坐着奔驰250上学,长
大就是一个笨痴250。所以这些士族是什么也干不了,文不能提笔,
武不能拿枪,宴会上作首诗都得别人代笔,连智商都退化了的一
帮废物。
因为士族庶族是不通婚的,甚至不穿同样的衣服,不能共坐
一席,所以士族老近亲结婚。王、谢、袁、萧、顾、陆、朱、张,
就这八个姓老通婚,生来生去都是表哥跟表妹,舅舅跟外甥女,
姑姑跟侄儿这种关系。越生越退化,祖孙三代长一个模样,肯定
会脑残。而宋、齐、梁、陈各朝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武将肯定
是庶族出身,很鄙视生来就高官的士族。所以庶族做了皇帝,不
能容忍这帮孙子吆五喝六。
相互看不惯
刘宋的一个皇帝,他舅舅姓陆,非要拜访一个大士族王氏。
皇上说你别去,自讨没趣。姓陆的说我是皇上舅舅,我非得去不
可,就去了。到传达室一递名片,两个钟头没人理他,自个儿待
着吧,在门口晒。他真有恒心搁那等,两个钟头之后,人家把买
菜那个门开开了,进来吧!
进去之后,主人也没在正堂迎接他,而是在卧室,那是非常
不礼貌的地方。主人背对着他,光着膀子躺着,小丫头给扇着扇
子。他就在那站着,也没人给让座,也没人给递茶,站了一个多
小时。主人一翻身,呦,这是谁啊?他怎么在这待着,他是谁?
然后这个时候,仆人搬个胡床来,就是马扎,搁在这,给他坐下
了。坐下来之后主人就问,你姓什么?他说我姓陆,陆××。过去
给我们家养马的那个陆伯之是你什么人?陆伯之是我爷爷,他是
养马的,后来立了军功了。怎么养马的孩子跑到我屋里来了?给
我轰出去!仆人就给轰出去了。人刚一转身,就听那个士族,指
那个马扎说,把这个拿出去烧了。
陆××回去就跟他外甥皇上哭诉,说你看我是你舅舅,怎么这
么屈辱。皇上很生气,你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你管人家是不是养
马的,人家现在是皇上舅舅了,你怎么这么招待人家!但是没办
法,皇上只能和陆××说,你活该,我让你别去,你非去,我都惹
不起他。皇上为什么惹不起他?因为姓王的一族全在朝里做大官,
全天下的田,差不多60%都是他们的,他一族人经济、政治、地
位非常高。
随着后来士族这帮东西越来越衰落,庶族地主崛起。尤其魏
晋南北朝,那个时候更迭频繁,打仗是最厉害的,都是庶族立军
功,所以庶族势力越来越强大。
4 “汉化”辅导班
骗你去洛阳
来说说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一,改均田与租调,均田制与租调制。均田就是给人民分
地,授田的农民要给国家交租和交调,租就是粮食,调就是布帛。
该制度的作用在于逼着你去从事农业。因为原来的北魏是鲜卑人,
属于游牧民族,现在分你土地,收你粮食和布帛,不收牛奶不收
羊毛,等于是强迫你从马上下来,拎起锄头去种地。
第二,三长制,促进了农业和汉化政策。意思就是在地方设
立乡、邻、里,改变了原来的宗主督护制,它的作用是加强中央
集权。
第三,整顿吏治,给官员俸禄。之前北魏的官员没俸禄,一
是容易贪污,国家不给,我自己拿!再有一个是他们爱打仗,没
有俸禄我就出去打仗,一打仗我好抢。出于这两个主要原因,整
顿吏治,给官员俸禄。官员不用拿国家的,也不用抢别人的,老
老实实拿俸禄享受生活就完了。
第四,迁都洛阳。北魏的都城最早在盛乐,今天的内蒙古和
林格尔,然后迁到了平城,平城就是幽云十六州当中的云州,今
天的山西大同,位置也较偏远,最后才迁到洛阳。但是这次迁都
反对的声音很大,大多是他叔叔爷爷辈的守旧派老臣反对。他就
想了个办法,说我要出兵伐宋(宋齐梁陈的那个刘宋,不是汉宋),
要率30万大军征伐,各位爷爷叔叔们国之干臣,要跟我同去!于
是30万大军就出发了。今天艳阳高照,大家歇歇,晒晒被子,扎
营休息,明天雨雪交加,行军,要锻炼将士们耐寒、抗旱的能力。
反正皇上年轻,20多岁,伺候得不错,爷爷叔叔们快散架了,走
到洛阳这帮人受不了了,跟皇上说咱别往前走了,再走就死了。
皇上一听,各位王爷年事已高,若从军征讨,到长江边上还
有一半的路程,万一你们到那儿死了,我对得起谁。可是要回去
呢,你不是也得死吗?往南走还有一点缓和,干脆咱别走了,跟
这儿定都完了。爷爷叔叔一看上了孙子的当了,那怎么办,要命
不要命?咱不走了,就在这儿定都吧。
魏孝文帝颁发了圣旨:“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原来我
们在内蒙古,后来到了平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没有
做到书同文,车同轨,也就是国家没有统一。“此间用武之地”,
平城这个地方啊只适合干打仗,穷了吧叽的什么都不产(今天知
道有煤,那会儿也不知道,知道了挖出来也不能吃),“移风易俗
信为实难”。这个地方如果要移风易俗的话,我坚信太难了。“崤
函帝都,河洛王里。”而崤山函谷关,长安那个地方是历代的帝都,
河洛王里,河,黄河,洛,洛阳,都是古代帝王经常待的地方。
长安是周秦汉唐11朝古都,洛阳是9朝古都。“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所以我才兴师动众,咱们定都到中原。要效法古代汉族的帝
王,在中原稳坐江山。
全方位汉化
孝文帝认为自己是中原王朝的代表,所以迁都洛阳后,洛阳
就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之前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都在
此定都,算上北魏,已经是第五个在洛阳定都的王朝了。洛阳是
九朝古都,后面那几个就没有什么太能提得起串得来了,包括五
代十国的后唐也在这儿建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就因为洛阳定都,战乱,遭到兵燹,又定都,翻来覆去是这点事。
第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