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19章


就因为洛阳定都,战乱,遭到兵燹,又定都,翻来覆去是这点事。
第五,移风易俗,实行汉制。实行汉制首先从汉服开始。
其实汉民族的衣服既不便于生产,又不便于战斗,以至于中
国古代的服装演变的特征就是不断向少数民族学习的过程。今天
你把对襟系扣称为唐装,但那却不是大唐汉人的装束,而是满装,
是少数民族旗人穿的。旗袍更别说了,把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
装,十分牵强。中国传统服装是汉服,衣裳衣裳,上衣下裳,裳
就是裙子,男女都穿裙子。在汉朝以前,成年男女也都穿开裆裤,
因为外面有裙子,从衣着上看不出这个人是男是女。尤其老百姓
的穿着,都是灰色、黑色、白色的衣服,更难区分性别。裤最早
的意思是胫衣,护腿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长筒袜,连裤袜。死
裆裤是后来跟少数民族学的,因为他要骑马不能穿开裆裤,不能
穿裙子。
我们中原人的打扮是峨冠博带,老高的帽子,老长的大袖子,
一走路帽子当避雷针,袖子当拖把,既省电又干净。少数民族则
窄衣箭袖,又能引弓拉箭又能挥锄耕作,他的衣服更合理,所以
中原王朝就不断地向他们学。
汉族人的衣服“Y”字领,没有扣,靠腰带。少数民族是小圆
领,“一”字领,唐朝的服装就很明显学他们,改成了小圆领,乌
纱、幞头也取代了原来的峨冠。唐宋的皇帝穿的衣服都是这样,
到了明朝的时候,皇上只有祭祖时才在脑袋上顶一个大搓板,挂
一串算盘珠子,脑袋好几十斤重,平时都戴乌纱了。峨冠博带的
大礼服也只有祭祖才穿,平时不穿了。到清朝更不用说,一水的
都是满装,所以明朝的遗民损清朝人,说脑袋后面弄一根孔雀翎,
衣服上除了飞禽就是走兽,简直就是衣冠禽兽。说归说,但是人
家的衣服窄衣箭袖,打仗、生产的时候就是方便。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汉服虽然大气好看,但是不合理。
所以孝文帝实行汉制到这个时候遭到一定的反对,无奈是皇上下
令要一律穿汉服,穿鲜卑服的笞杖徒流死,就是拿板子抽,拿鞭
子打。因此大家只好穿,解除扫街工人的痛苦。实际上汉服是不
利于生产和战斗的。
除了服装外,顺便说一下饮食。原来中原人说吃饼,是汤饼,
就是馄饨不放馅儿的片汤,中原人的饼就是那玩意儿。今天大家
吃的饼都是胡饼,是少数民族发明的,因为他不能骑在马上端一
锅片汤,要方便随身携带。中原人后来发现他的东西确实方便,
今天我们爱吃的涮羊肉就是少数民族发明的。
实行汉制从强迫各位戴“避雷针”扫大街之后,皇上又让百
姓改汉姓。
孝文帝拓跋宏改成元宏,唐朝大诗人元轸就是鲜卑贵族,皇
室后代。步陆狐氏改成陆氏,勿扭于氏改成于氏,尉迟氏改成尉
氏。包括穆桂英都是鲜卑人,从丘目陵氏改的穆氏。就这样鲜卑
八大姓都改成了汉姓。
衣服和姓改完之后,皇上下旨官员都得说汉语。
30岁以上的官员年岁大的,三年内学会汉语,否则这个官别
当。30岁以下的官员你们年轻,半年内学会汉语,禁止讲鲜卑语。
鲜卑是历史上那么牛的一个民族,到现在连土话都不会说了。
骨灰级粉丝
还不算完,皇上快成汉室的疯狂粉丝了,还得跟汉族人通婚,
进行人种改良。
皇上先把自己的皇后送进尼姑庵里,接着从北方汉族四大士
族:崔、卢、李、郑,一家娶一个。李氏立为皇后,崔、卢、郑
家的孩子立妃。完了之后告诉自己所有的兄弟、叔叔们(爷爷可
能岁数太大了,不便参与),离婚吧,把鲜卑族元配送进庵里,崔、
卢、李、郑我给你们找,一家发一个,必须跟汉族通婚,禁止鲜
卑族之间通婚。
皇上娶了一个汉族皇后,太子二分之一汉族血统,太子再娶
汉族皇后,再往下鲜卑族的血统以渐近线的方式无限接近于零,
最后完全被汉族血统剿灭。
少数民族羡慕汉族往往是首先羡慕汉族的生活,觉得人家住
的是楼,穿的是绸,吃的是油,咱们住帐篷,穿兽皮,喝马奶。
不行,必须学汉人奔小康。史学家是很赞赏魏孝文帝改革的,但
是你融进了汉族你就没有了,鲜卑这个民族就灭绝了。
所以汉族人得意扬扬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胡虏无百年之运。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你的寿命不会超过100年。因为你如果不
学我,你这么落后你肯定不超过100年就完蛋了,比如元朝,那么
野蛮落后,撑到90年就回草原放羊去了。而你要学我你就变成我
了,快马弯刀我干不过你,子曰、诗云我是祖宗,清朝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少数民族王朝正好是两个对立的例子,不学
的90年完蛋,学了的旗人都不会说满语。北魏其实也提供了这么
一个例子,彻底汉化,终至消失。
5 江南经济特区
南下大开荒
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战
国似的,诸侯割据战争和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
融合的高潮,因为越乱的时候越容易融合。
第一点,六朝的时候,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
六朝,指的是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他定都于建业,后来东
晋又定都在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改名为建康。为了避免
晋帝司马邺的讳,所以改名为建康。此后代替东晋的宋、齐、梁、
陈,总称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故都。唐诗里“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说的就是这个。
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现
在只听说有江西的,没有江东,其实当时江东就是江南,又叫江
左。要站在长江上游往下游看,往入海口看,那就是东。要是站
在长江入海口往上游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个地方。
长江的开发从吴越争霸时期就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
到了岭南,两广和闽江流域(福建)。
第二点,三吴地区最发达。太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
原是重要的产粮区。
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
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原来北方的经济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现在
开始平衡,但重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江南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
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汉朝的时候北
方人口占全国的81。2%,南方占18。8%,南方根本就没有人,开车
上街随便70码。关中地区人口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
就是五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陕西。南方生产条件比北方好,气候
比北方好,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因为没有人。中国历史上
有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有一
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比如现在为了躲避北方五胡十六国少
数民族的战乱,束发右衽的汉族就衣冠南渡了,留在北方的全是
披发左衽了。南方劳动力一多,加上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
您别刀耕火种了,我教你怎么种地,发展自然迅速。
第二是民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原来也会种地,但他的方法
太落后,咱们教他与汉族融合,这买卖就好干了。
第三是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
水利的措施。
劝课农桑的课就是考察的意思。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三条
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地开垦得要多,人口要增加,
赋税的分量要让老百姓能够承受。当然今天不能用了,田野辟、
户口增和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对着干,早撤职了!古代因为是农
耕经济,所以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可以实施。奖励耕织、安
抚流民、兴修水利,南方就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早不干这事?
环保在北方
中原王朝统治中心是黄河流域,现在是被人打到这儿来的,
没辙了才来开发这个地方。梦寐以求的故都洛阳被人抢了,只好
南下来建康白手起家。说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假如说今天是中
华民国的话,你想台湾能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吗?不可能,它的
中心在南京,东南沿海和上海肯定是最发达的,台湾就弯着去吧。
现在想开发南京开发不了,南京被解放了,他就只能开发台湾去
了。那时候的统治者重视江南也一样,因为北方被少数民族占了,
成北魏的了,只能开发江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持续的开发,经济一直向前发展,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