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宠女总编》第114章


老汪听到这个娇滴滴的美貌社长也口吐脏话,感到十分滑稽,却不敢笑出来,只能老老实实的硬给憋下去。“人家中院是给钱了啊,一家十万元的广告费呢,指名要发一个版,咱们能不给发吗?”
又是广告惹的祸,这楼下的那些老头老太太还没给打发走呢,这边因为发了不利于食药监局部门工作的稿子又要被约谈,赵寒梅有些崩溃的感觉。“你下下去带着财务的陈凤,把那帮老人给打发走了。那么多人围着报社算怎么回事啊?”
“可是社长,那稽查支队的人也还在呢”老汪对于赵寒梅把楼下的那堆麻烦事推给自己很不情愿,凭什么别人拿了广告费,让自己去擦屁股呢?
“这家饮水机是谁的客户?让谁拉的广告谁去解决问题。那么大年纪的老人被咱们的人推来推去,没事也要出事了。”赵寒梅有些恼火了。
“唉唉,好的,我这就去安排。”老汪忙接话道。
“把日报跑食药监局的对口记者也喊上,他们估计都熟悉,能说上话。”赵寒梅又嘱咐道。
“好的好的,知道了。可是这约谈呢?”
“知道啦,放心吧,我这就去食药监局报道。”赵寒梅有些力不从心的说道。
市食药监局的局长姓蒋,当年她跑一线记者的时候,与蒋局长多次打过交道,印象中蒋局长人还算是比较正直的的,希望他不能为难自己吧。硬着头皮,赵寒梅喊上司机去了食药监局。
要说海城市所有的政府部门中,食药监局的办公楼可能是最烂的了,在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路上不说,整栋楼从外面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一点不像个重要的政府部门办公的地方。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寒梅觉得蒋局长为人很正直,没有借着给单位盖大楼趁机捞一把,而是将有限的经费用在了购置各种食品药品的检测设备、装置上。
她知道蒋局长的办公室在哪里,很有礼貌的“砰砰砰”敲了几下门,里面传来一声有力的男中音:“请进”。
蒋局长四十岁出头,据说当初是给市里一把手做大秘的。秘书出身的人都很谨慎,蒋局长就更是不例外了。他知道这赵寒梅如今是报社的社长,对赵寒梅的印象也一直不错。“这不是咱们的赵社长吗?你这做了社长也没时间多到我这里坐坐了,这下可好,惹出事来了吧?”
“蒋局长,您可别笑话我了。我从坐上了社长的位置就没消停过,没及时到您这来回汇报工作。您看,我这不是负荆请罪来了吗?和您我也不说那些虚话套话了,出了这事,这还都是让广告给闹的?您手下的大将今天还去我们报社例行公务了呢。”
“寒梅啊,我这也是没办法才想出约谈这么个办法。上面的人也一直盯着我不放呢。自从你们报社给大篇幅报道了那个案子之后,全国的网站都给转载了,给海城造成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市领导三天两头的喊我过去喝茶,喝得我这长了一嘴的水泡。现在正是海城创城的节骨眼上,你们报社给弄了这么大的篓子出来,总得有个说法啊。”蒋局长语重心长的对赵寒梅说了心里话。
“还有啊,寒梅,你们媒体的广告现在是越来越过分了,什么医疗广告都敢登,你知道不?就我这12331的投诉电话,全是老百姓投诉看着你们报社登的广告买到的假药。还有些好事的人,拿着你们的早报直接都找到办公室来了。说是就看着你们登的广告买的保健品,结果越吃病越严重。省局的舆论监测体系越来越完善,咱们这地市但凡有点负面舆情,接着就能被监控到,我这也是压力山大啊。”
“知道知道,蒋局长您这里确实也是给我们报社挡了不少的事,我谢谢您了。可是这次这个中院的案子咱们可真是无心的。中院给了宣传费用,他们也是想宣传自己的工作,我们哪里能不发呢?”
“难道有宣传费用就可以随便发稿子吗?媒体的道德底线呢?这批病死猪已经被查封了,也做了相应的销毁措施。事情都过了五六年了,再拿出来炫耀,这很容易让老百姓恐慌的。普通百姓家里谁家不买个猪肉吃?这么一来,不用过一个月,养猪户们的猪肉又得不值钱了,损害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啊。”蒋局长有些生气了。
“是是是,这稿子我们确实发的有些欠缺考虑,没有想到会波及到全市的范围。以后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稿子一定谨慎发稿。”赵寒梅只能陪着笑脸连连道歉。
蒋局长本就是就事论事,对个人没有太多的看法,看到她的态度也不错,就不想多为难她了。“我也听说了现在媒体的日子不好过,也难为你这个社长了。估计你手下的那帮人也不省心吧?我这里到年底有几十万元的宣传费用,到时多拨给你们报社一些。你知道吗,我们局里的经费也很紧张啊,就这几十万还是我好容易省下来的。”
赵寒梅听着蒋局长的话更加感谢了,看来自己这次来也不是件坏事,挨了顿收拾得了几十万的广告费,值了。
“寒梅啊,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你这样干活不累吗?到处喝酒拉广告的营生对于你来说可不是长久之计啊。”蒋局长临了对赵寒梅说了一句忠告。
“我还不知道喝酒伤身?可是现在饭桌上少了酒,哪能办成事?不怕你笑话蒋局长,一家环保企业的总监让我喝一杯换一万的广告费吗,我喝到最后都断片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形象?”
蒋局长很同情的看着赵寒梅,真是有一种替她感觉生不逢时。赵寒梅有干劲,有头脑,可是赶上这么个时代,传统媒体真是没有了用武之地,顿时心生怜悯。
“哪天,你有时间,我带你认识几家药企的大老板,他们都是想上市的企业,或许能有做广告的需求。”
赵寒梅眼中生出光芒。“好啊,真是太感谢你的蒋局长。您放心,以后有关食安的稿子我亲自把关,保证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状况。”
“呵呵行啊,。咱们互相支持吧。海城的食安宣传也少不了你们媒体的帮助,我们也是有宣传任务的。多给我们报正面的新闻吧。”
赵寒梅连连应承下来。
出了食药监局的大门,赵寒梅心中百般感慨。就连人家一个食药监局的局长都能看出来现在报社的致命弱点,可为何自己手下那些人就没看出来呢?究竟是人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赵寒梅突然间想去陈凤向自己曾经说过的一件事,一件有关报社工资制度的事情。
王大庆走了,陈凤掌管财务处,她最明白报社的各级工资制度如何规定。报社虽然早已经从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编制,可是工资待遇的划分,企业仍旧是根据工龄来算。一个做在报社阅览室看图书的老大姐,可以说是对报社没有任何贡献了,却能拿到一名普通记者近两倍的工资。
这老大姐就需要每天打开阅览室的门,打扫一下卫生,喝喝茶水,。到了月底就能拿到丰厚的工资收入。可是记者每个月要干多少活啊?风里来雨里去,采访写作一样不少,却还拿不过一个看门的大姐。
任谁都会觉得心寒啊。
看来,是时候改革一下工资制度了,怎么也得保证能者多劳啊。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记者工作的积极性。
还有,对于年底的广告提成也是有必要改改了。赵寒梅在查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说的严重一些,就是竟然有不少的报社领导借着拉广告这档子事,千方百计的算计报社。
报社的广告费用不仅仅是现金流,更多的则是一些广告抵顶,其中以房产抵顶为最多。本来房产抵顶是个不错的方案,房地产商拿不出现金,可以将自己盖出来的房子卖给报社,报社则以版面作为买房子的“现金”,这就叫做抵顶。报社将抵顶回来的房子一一出售之后,不就是现金了吗?
可是你不得不佩服天朝大地人的聪明之处。报社的部分领导也是抵顶回来了“房子”,只不过这些房子还只是房地产商手中的一块空地,就连地基都还没架构起来呢。
但是报社的人却能忽悠着房地产商们针对这些空地上的“房子”,签订所谓的“框架合同”,估计合同里的几套房子市值大概在多少,拿着这么一个合同回报社复命,到了年底,根据合同上的金额领走一大笔不菲的广告费用。
“框架合同”大多是好几百万元,年底的提成要好几十万,报社的账面上这样的“框架合同”产生的提成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可是据赵寒梅了解到的,那些领导们签回来的“框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