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201431161421-1.jpeg》1.jpeg-第102章


(2)如果你实在不能撼动你专注的问题,请尝试专注其他方面,因为我们曲线可以救“国”。(建议联系太极归宗一章,如可以采用通关的方法化解怨恨。)
☆衍例之库存问题的处理——时间的考虑
在IT电子产业里面,我们会注意到设计变更会引起库存呆滞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还是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博弈问题。
我们要生产产品,首先要有设计文件,以供工厂生产出成品来,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特别是一些比较罕见贵重的原料,一般需要备货,因为供货商提供给你这种原料可能需要每隔十周时间才能提供给你,而假定你需要每隔两周就要生产了,那么这时候,你就需要多买一点原料,比如说你可以一次性购买五倍的生产原料。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如果有设计变更,有变更必然会有风险。比如说你变更后,某个原先已经买够量的产品就不能用上了,这时候就产生一个库存滞后问题,再也用不上了,消化不了,相当于浪费了那笔钱。 
对此,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讨论,关于如何控制这些报废库存。
有人把焦点放在,如何缩短设计变更的消息传到采购那里的时间。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比如采购越早知道设计要变更了,那么他就越早做好计划,把这个快要用不上的原料做好采购计划,如少买一点。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当设计变更的时间远远小于采购的时间,那这个方法基本上没有效果。大家可以想想,你采购周期是十周,在你还没有知道要设计变更的时候,你最保守的结果是——这种产品要十周时间刚刚好消耗库存。那如果老板一下想到了要变更,而这种变更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你这时候是否要求老板“慢着,等消耗完库存再变吧!”,这时候可想而知,你的下场将会怎么样。
所以,无论怎么样都会有库存滞后。如果一个会议,把重点集中在如何缩短设计变更的消息到达采购这一个问题上(如设计变更提前说明,如设计变更说明进行全体会签以让全体参与人员获知)——这些的作用都是蜻蜓点水的,效果只是一点点皮毛。
真正能有显著效果的,就是要组建一个滞后库存的处理系统:怎么把滞后的原料以另外的渠道销售出去,或者以其他方式运用出去!这是空间形态的调度(在本例来说,这个空间形态则是指一种制度)去克服时间差带来的隐患。
※影响排序性与一念化三千——综合案例之一家饭馆的经营
有很多读者反馈,看了很多书,不知道怎么用上去,甚至有时候用上去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是我们填鸭式教育的结果!只是想着有一个模版让你照抄,可是大家反过来想想(配阴阳),比如你要开一个银行帐号,在写申请信息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你照着模版抄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那就是这个模版根本不是申请信息的模版。这就是前提,是太极,我们将之运用在思考上,具体化称为整体思路。
有了整体思路,然后呢?——各个要素进行趋势分析,关联分析。
有人赞笔者,“你做了那么多事情,学了这么多,时间管理方面一定很棒。你应该对时间管理这类培训非常熟悉!”
答道,“有听说过这门课程,但是没有研究过。”
于是笔者翻阅了这方面的资料,发现其中一个对笔者来说比较新的概念,叫做优先级综合分析——四象限坐标图:
但是分两个角度来看:
(1)如果是为了给别人洗脑,可以沿着这门课程照本宣科,那是很好的教材。
(2)但是如果要让人真正提高,笔者的做法是,找一本《博弈论》的书去看看,然后假设有很多紧急而且都很重要的事情摆在你面前,你必须要去做,你该怎么做,你该怎么对事情进行安排,排序!?
实际上时间管理的最核心的技术在于面对各种因素,你怎样去分析,排序从而使得整体策略最优化!
在现有的时间管理的各个培训教程里面,非常单纯的一点就是,重要性以及紧急性都是静态的,不考虑变数,不考虑骨牌效应,不考虑旁系影响。
有位读者说,他看了整整一本开店案例,名人多少个成长经历,MBA案例全集,发现真正自己去做事情了,不是按照那样做的。
通常很多人只是习惯于联想某本书的内容的某个人,然后想象他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怎么决策,他们就怎么决策。事实上,生活中没有完全一样的这样的问题,只有类似的问题,做的结果是很小效果甚至反效果。
所以笔者说过,自己的历史是最重要的,因为细节最完整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那是否意味着细节越完整,就越容易成功地复制呢?
你在70年代做生意,尽管你知道了完整的细节,但是到了21世纪,按照这些细节去做,你肯定会失败,因为外部环境变了。(在这里细节指操作细节,不包括环境方面的问题)
真正你能发挥的只是思路!
①饭店的经营分层思考
有一天和朋友一起去他老婆的亲戚里吃饭,开饭店的,地里情况大约以下图为例,A为饭店。
我们一起想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要创业我们要开店了,或者你要策划某个项目,接管经营某家公司,我们会想哪一些内容?
我们把这些内容分为四层:
第一层,主要环节
主要把事物存在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这一层。
比如我们写作文中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有读者疑问道:“为什么没把事情纳入到里面”,在划分过程中尽可能地不要有交叉概念,有重叠的内容。因为事情,其实就是由三要素构成的,所以没必要纳入进去。如果纳入进去,后面的分层内容会很混乱。
注意在分层的时候,不需要刻意求全,关键是要每个因素要有清楚可以量化的概念不要有混淆的内容。如我们在主要环节的时候,你就不要把采购纳入这一层里面,因为我们这一层划分的规则是“事物存在的主要因素”。
比方说,有位读者提出婚姻经营的话题,说了一大堆哲学道理,最后笔者问她:“按照你刚才说的,能不能分一下类?”她说:“物质,精神,还有感情。”
请问:“感情不是精神吗?”,划分有问题,除非她能指出具体的不同之处。
又有位读者说到:“心灵的发展主要由物质和精神去促进,但是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想清楚。”笔者反问:“心灵和精神有什么关系?”,这么一问,对方自己也糊涂了。
所以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概念,想法的提出,它们的划分规则是什么,也就是太极是什么,如果你们最终想出来的不是具体的操作,而是泛泛的概念如“努力”,“做好”,“完美”,那么这是绝对失败的思考!
在一段访谈之中,有一个人论述其与恋人之间的生活,日常矛盾等等,最后这个人说自己很幸福。之后有一位名人就总结了:越吵感情越好。
可是我们又可以找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例子,而得出的结论是越和睦感情越好(配阴阳)。我们会发现,这位名人的想法是很有问题的,严重的有误导苍生的罪孽。那什么结论才比较好,往“牵系这个感情的实际各方面因素”这条思路去分析,才是正确的方向,也就是思维必须是回到本文里面所提到的方法!而不存在通用的结论,如果非要结论,最好请加上一个背景前提!
比如,你跟属下说,“跟你说了很多遍了,你在演说的时候得提高声音!”可是,也许你再说N遍,他依然改变不了。如果你跟他说,“要提高声音,首先要气酝酿丹田,由丹田发气,……(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他就知道怎么做了。现在市面上厚厚的一本管理书,大部分谈的本质内容就是这点,怎么去让员工有方向感,作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若没有本文提到的思路概念,会很难取得民心的。
我们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这类事情?改变不了,做不成功,纠结了,徘徊了,不知所措了,重复犯错了,觉得自己不断进步(注意这也是一个危险信号),……
第二层,赢利方程
(注意:为突出主要思路,进行简化,不考虑损耗问题)
通过研究这层的因素(直接的)去研究赢利与之的关系。如本例中,我们以I代表赢利,则有:
I=(定价*y-(食物原料)成本价*y-工资*x-租金)*Z
这方程很简单,初中的同学能明白,小学的同学能明白“赚钱=收入-支出”。
知道这个方程,我们就很容易描绘出盈利曲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