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200章


“家兄李瑞是经营蜀锦布匹生意的,所以对张氏布行熟悉一些,三月中的时候家兄无意中听说张氏布行进了一批这种锦缎,是京城之中一家王府订购的布料。”
唐朝对服饰的颜色规定的比较严格,文武百官根据品级不同官服也不同,普通民众穿衣同样不敢篡越。这种明黄色一般只有宫中或者各个王府才会用到,勋贵和普通民众根本就不会使用这种颜色的布料。
张氏布行是蜀中最大的布商,同样也是蜀锦贡品的皇商。位于长安西市的张氏布行是长安城中最大的布行,一来是因为张氏布行有着皇商的名头,人们对于他家布料的质量有着信心,长安城很多勋贵之家都是由张氏布行提供布料的;二来,张氏也是长安最大的成衣行,张氏布行有很多从蜀中过来的锦织能手,缝制工艺一流,样式同样引领京城时尚潮流,长安居民蜂拥而入西市,就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买到最为流行的服饰。
“这跟蔡温有什么关系?”
杨慎矜皱眉问道。
“这批布料正是由蔡温经手送往岐王府的。”
“岐王府用这种布料也不算违制,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杨慎矜反问。
“本来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不过这种事情让府中的一个管事负责就好,完全没有必要让一个王府的供奉出面。”
李清把手中的布料递给高力士,高力士双手送至李隆基面前。李清接着说道:
“微臣好奇,暗中留意了一下,发现这批布料不是直接送去王府,而是在张氏布行被做成了成衣。”
“难道做成的衣服有什么不妥之处?”
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林甫这时候问道。
李清站在那里,身体微躬,对着李隆基没有说话。
坐在龙椅上观察下面百官神态的李隆基放下手中的锦缎,沉声说道:
“恕你无罪,说。”
“是。微臣听说是被制成了龙袍,所以才把岐王府的蔡温召去询问,没想到被诸位御史误会。”
李清轻声说道。
李清声音不大,然而这句话听进诸位大臣的耳中,无异于雷鸣之响。整座大殿之中骤然间变得安静无比,群臣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龙袍是什么东西,在场的百官自然清楚,唯有圣上才能穿着的龙袍,岐王府为什么会让人私下里制作,难不成有什么不轨之心?
随着李隆基年事渐高,诸位皇子对于上面那个高高的龙椅不免有觊觎之心,虽然很多人表面上对于皇位没有什么兴趣,然而私底下的动作却是无人知晓。
京城之中太子李亨为储君,拥有开府的资格,然而大唐诸位皇子之中很多人也是有开府资格的。不少人手底下同样汇聚了很多能人异士,百官之中有些人心浮动,一样在关注京城之中各位皇族的动向。虽然李隆基这些年渐渐不理朝政,然而对这些事情还是很敏感,一个当政三十余年的皇帝,一个年轻时候雄才大略的圣上,对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同样清楚,只不过并没有点明罢了。甚至于李隆基还有意无意的纵容皇子之间的这种争斗。所以这些年太子李亨行事才小心谨慎,步履维艰,生怕一步踏错,失了太子之位。
李珍不过是一个嗣岐王,是没有资格作这种皇位继承人的候选的。那么,为什么李珍如此大胆竟然私造龙袍,又是为谁准备的呢?
朝堂之中,百官心中,这一瞬间百转千回,竟然没有人敢于出言,就连刚才叫嚷着弹劾的诸位御史也识相地闭了嘴。
李林甫听了李清的话,微微皱了下眉头,李适之看着李清,扬了扬眉毛,站在最前面的太子李亨眼神亮了起来,而作为当事人的岐王李珍吓得连忙出列跪在了大殿中间,叩首连呼冤枉。
“哼,血口喷人!”
同样在列的寿王转过身来,指着李清冷声问道,
“你可有证据证明岐王府确实私造了龙袍。你要知道这可是大逆不道之举,岐王如何会做这种事情。”
李清恭敬地说道:
“下官不过是听说,并没有实据。然而作为大理寺少卿,对于这种事情自然要查个水落石出,下官也希望这是传言而不是真的,所以才会传当事人蔡温说个清楚,而不敢惊动岐王。不然,就不会是只传讯蔡温了。”
“哼,这种事情为什么不及早禀明圣上?”
“没有证据,不敢惊扰圣听,而最终落个诽谤岐王之罪。”
“难道你现在就不怕诽谤之罪了?”
寿王李瑁看着李清,冷冷地问道。
“啪!”
李隆基猛了拍了一下龙案,看着争执的李清和寿王李瑁:
“够了!李珍,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跪在地上的岐王李珍忙叩首道:
“冤枉啊,圣上!微臣哪里敢私自制造龙袍。三月份微臣府上确实进过一批这种布料,不过是做戏服用的。
“微臣这些年沉迷歌舞,牡丹花节的时候正好有新排练的歌舞,所以才让张氏布行帮府上定制了一些服饰。”
李珍急忙解释着,声音之中带着颤抖。
李隆基这些年的性情李珍同样了解,不管再如何宠信李珍,李隆基对于这种想要篡位的举动从来没有心软过,一日之间赐死三位皇子的事情都能做到出来,更不要说是一个小小的嗣岐王。即便没有真凭实据,就凭借着这个传言,说不定李隆基同样能够让李珍人头落地。作为当事人的李珍如何能够不怕。
听到李珍的答话,李隆基的脸色才稍微有些好转。诸位大臣正在思忖揣测之时,群臣之中一人站了出来,问道:
“李少卿传讯那蔡温,可有什么进展没有?”
说话的是御史王缙。这次弹劾李清的诸位御史中并没有王缙参与。
“并无进展,蔡温对此事闭口不提。”
李清轻声答道。
王缙出列,向李隆基奏道:
“微臣请圣上下旨查明此事。如果李少卿所说为真,可以及时制止这忤逆之事;若是没有这件事情,也可还岐王一个清白。”
“断没有这种事情,请圣上明察。”
岐王李珍附和着高声说道。
李隆基看着下面站立的群臣,太子李亨站在那里,无喜无悲,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李林甫和李适之双目下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束手而立,静静地站在那里,百官也都是低头不语。李隆基脸上浮现一丝冷笑,接着问道:
“依王爱卿的意思,朕应该派谁去查这件事情呢?”
王缙一愣,没有想到李隆基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王缙沉默了一下,暗中咬牙说道:
“太子为百官之首,这件事情又牵涉龙袍圣物,微臣提议由太子负责查办此案。”
李隆基沉思片刻,看着太子李亨,淡淡地说道:
“那就由太子负责这事好了。”
太子李亨连忙出列接了旨意。
李隆基看着堂下的群臣,接着说道:
“这件事情就由太子会同三司查办,京兆府协办。”
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和大理寺卿忙出列领了圣旨。
李隆基这时候有些意兴缺缺,挥手退朝,在站起身的时候,李隆基看着殿下的李清,说道:
“李清,这件事情你也随同太子一起查办,不管事情真相如何,朕皆赦你无罪。”
李清忙谢过李隆基。
第191章 后续之事,揭幕之始() 
早朝一直持续到将近中午的时候才结束,对于今日朝堂之上的百官来说,有人欢喜有人忧,更多的却是对接下来有关岐王府涉及龙袍案件的一种猜测。
岐王和李清之间的矛盾没有多少人知道,文武百官自然不会相信李清针对岐王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老婆要被人抢了,更多地还是猜测这个初来长安、背后站着长公主府这样一个势力的李清已经开始跟太子李亨走在了一起。
京城之中,分属两个派别的文武百官明争暗斗,彼此之间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攻击对手的机会,而这次因为李清拿出的那一段明黄色的锦缎和一个道听说的消息就把岐王给牵扯了其中,怎么看都像是事先设好的一个圈套,不过这种“拙劣的计谋”是由年少的不因官场的李清来执行的罢了。
其实关于龙袍一事,即使圣上不信,也不得不派人调查。
除此之外,连同李清遇刺的案件和大慈恩寺佛骨被盗的事情也一并由太子负责,京兆府在旁协助。而整个事件的调查权落在太子李亨的手中,也不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