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201章


除此之外,连同李清遇刺的案件和大慈恩寺佛骨被盗的事情也一并由太子负责,京兆府在旁协助。而整个事件的调查权落在太子李亨的手中,也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京城之中很多人都知道岐王是站在寿王一方的,跟东宫算是敌对的关系,这时候被东宫得了机会,哪里还能有什么逃脱之理。就算太子不忍,而东宫的诸位官员又如何会错过这种难得的机遇,并且这个机会是如此的突然和巧合。
说实话,在这次的案件中看上去得益最大的太子李亨同样不清楚李清为什么突然以一个道听途说的消息在朝堂之上公然跟岐王作对,而了解详情的寿王却是对李清为了那么一丁点的事情而把岐王置于如此境地而心中暗怒。
在朝堂之上,寿王李瑁因为身份的缘故不能给岐王更多的辩护,不然马上便会是太子一方无情的攻击了。
对于太子和寿王之间的关系,李清自然了解,至于以后的历史走势,作为后世之人的李清也一清二楚,当然不会就这样盲目地陷入到东宫和寿王府的争斗中去。
这次的事情李清不过是仅仅想给岐王一个反击罢了,至于岐王的下场并不在李清的考虑范围之内的,李清和岐王之间因为之前的见面,导致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今早的朝堂之上,诸位御史的矛头其实都是指向李清的,当然这种都是岐王的授意,李清和岐王之间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为了反击,李清难免要想些非常之策,作为后世之人,李清不惮于运用一些手段把对方给打倒的。
自李清来到大唐,对身边亲近之人都有一种更加珍惜的情感在里面,所以才会在遇刺的时候因为紧张李瑞等人而让昆仑急返家中护卫,同样在崔光和杨二逃跑的时间里李清不停地搜寻两人,以便把可能的危险因素完全抹去。
与人为善虽然是李清的处事原则,然而在这时候的大唐,这时候的长安,有些时候还是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强势出来,更何况李清还有着能展现自己强势一面的条件在。
武十一郎这种神经病似的报复最为防不胜防,所以李清才想着把武十一郎这种危险的因子连根拔出掉,以免整日提放。而岐王不过是突发的事情连带着遭殃罢了。
历史上这个时候,太子李亨的处境也并非完全顺心,至少李林甫这个权倾朝野的相公跟李亨之间的关系就很是紧张。李林甫深得李隆基信任,从自身的处境和利益出发,李林甫同样想着把李亨的太子之位给扳倒,东宫偶有的反击却因为李隆基的信任而对李林甫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
其实,随着李隆基年岁渐逝,对于朝政变得不再上心,而是沉溺于享乐和长生之中。然而任由外面群臣操持朝政并不是说李隆基对于权力的欲望就不再这么强烈,相反地是,人越老对于权力越加迷恋。太子李亨位于东宫多年,地位稳固,李隆基怕是李亨的成长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所以才扶持出李林甫来平衡李亨的权力和影响。而寿王等人暗中对皇位的觊觎也是李隆基纵容的结果了。
李清跟在群臣后面从大殿之中缓缓走出,对于岐王那种能够杀人的眼光视若无睹,寿王同样冷哼一声,从李清身旁匆匆走过。也有太子一方的官员过来想跟李清攀谈,李清随意拱手笑过,并没有想要交谈的意思。众人也笑着拱手行礼下了早朝。
李清除了大殿,意外的发现太子李亨站在大殿外面,微笑着看着出来的李清。李清忙上前给李亨见礼,李亨走前一步,拉住李清的手臂,笑着制止道:
“不是在朝堂之上,你我没必要拘束于这种礼节。”
李亨说话和气悦色,看上去像是自己兄弟平常时候的交谈,很好的扮演者自己位居上位而对下属亲切、不拘于礼的形象。
当然更深的意思是给下朝的文武百官看。不管李清出于什么原因对岐王出手,在外人看来都是倾向于东宫的一种行为,当然,太子李亨也更愿意在百官面前表现出李清或者长公主府倒向自己一方的印象。
“太子殿下客气,礼节还是要守的。”
李清躬身说道。
“哈哈,你我两人上次见面还是在高郡公晚宴之上,至今一月有余。多日不见,不如你我二人去寡人府上小酌一杯。正好圣上命寡人和二郎负责岐王一案,寡人也可向二郎问问案件的详情。”
李亨哈哈笑道,言语随和客气。
李清看着李亨,摆手笑道:
“太子殿下就饶过微臣吧。这些天因为遇刺的事情,微臣至今没有缓和下来心绪,长公主也常吩咐我多注意休息。正好太子殿下现在负责这些案件,自有三司协助殿下,就请允许微臣偷个懒,修养几日,也免得长公主整日担忧微臣的身子骨。”
李清的眼神很是诚恳,并不想是开玩笑的意思。
李亨面带笑意地看了李清几眼,随后哈哈笑道:
“二郎倒是清闲了,寡人的苦日子可是要到了。不过没有关系,二郎放心,寡人定然把这件事情办的妥当,不负圣上和二郎的期待。”
李清连声不敢,随后闲聊几句,告辞而去。
太子李亨接手了龙袍案件查办,亲自去往岐王府进行了搜查,西市张氏布行所牵扯到的人也一并被带去了大理寺。
而另外一方,京兆府和李清同样对还在京兆府大牢的蔡温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讯,而从蔡温口中却又得到了另外一件事情的线索。
第192章 太阳照常升起() 
朝堂之上的动静和三司衙门之间的动作对长安城的百姓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每天太阳照常升起,人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西域等地过来的胡商依然不停地向长安进发,收获了满满地数不尽的财富,这些胡人开始离开京城返回家乡,希望下次能早些再来长安。每一个人几乎都是笑容满面,笑意盎然,就算那些没有赚到什么财富的人也为能一饱长安这座雄城的伟岸而欣喜不已。
然而,常年居住在长安的胡人这些天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欣喜之处。
这些胡人多半信奉景教,每隔几日都会去位于长安城北义宁坊的教堂祈祷忏悔,然而最近几日这座长安最大的胡寺却被京兆府给封掉了,所有信教之人一律禁止入内。
传出来的消息说教中有人参与大唐的朝政争斗,这次受到牵连,被下令把教堂给查封了,就连大主教阿罗含法王也被迫去了宫中向圣上说明缘由。阿罗含法王回来之后就一直待在教堂之中再也没有露面,景教之中出面主持的是景净主教。
传闻的真实性不得而知,然而整个长安的胡人确实变得有些人心惶惶的。自然更多的人是在看热闹,前些日因为胡寺禁止非信教的人们进入而引起的民愤开始幸灾乐祸起来,义宁坊中的不少酒肆里面,人们也在议论着这个异常之举:
“哈哈,定是前些日因为有人去县衙告状,所以京兆府才查封了这个寺院,也不想想,这里是大唐长安,是一个小小的胡寺可以为所欲之处吗。”
义宁坊中离波斯寺不远的一家酒肆里面,有人神采飞扬地谈论着先前的事情。
“听说还抓了人,要不是阿罗含法王出面,估计这胡教众人都会被带去京兆府,也不知道这些胡人有多硬气,能不能撑过京兆府的大刑。”
旁边有人摇头叹道。
“一群胆小之辈,你看大街之上,这些胡人哪个敢趾高气昂的?还想承受住京兆府的大刑,说不定光听到就已经吓得瘫软在地上了,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酒肆之中哄堂大笑,人们都在胡乱猜测着,酒肆之中沽酒的胡娘尴尬地忍受着肆意的嘲弄。
“哼,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胡寺被封跟告状有什么关系。”
也有人边喝酒,便冷眼旁观这些大笑的人,嘴角露出明显的嘲弄之意。
“难不成还有什么隐情?包兄消息最为灵通,给兄弟透露一二。”
边上一人看着这人,讨好的过来一起坐,拱手笑着说道。
“那是,义宁坊,啊不,长安城中有谁有我‘包打听’消息灵通。”
包打听仰了下头,打了个酒嗝,得意地说道。
“那是,那是。”
旁边的人坐在包打听身边,说道,
“包兄说来听听,这些胡人难道招惹了长安城不该招惹的人么?”
“招惹大了,弄不好就是抄家灭门之祸啊。”
包打听缓缓说道。
听到有这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