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299章


李隆基的行踪早就有交泰殿的宦官程成打探清楚,回来没有敢跟杨玉环汇报,如此七夕佳节,李隆基身旁的人不是一直得宠的贵妃娘娘,这让杨玉环知道了怕不要给闹翻了天。
知道了来龙去脉的宫女们也都小心地伺候着,怕是惹怒了娘娘,一怒之下被活活打死。
说实话,杨玉环请几位姊妹入长安,心中自然清楚共事一夫的可能,特别是三姐虢国夫人,天生丽质,姿色全部不输于自己。然而杨玉环同样知道李隆基待自己不同他人,自从自己入宫,恩宠日隆,此前颇受圣上宠爱的梅妃早就去了皇家宫苑自己“躲”清静去了。杨玉环并不认为自家的几位姐妹能够夺了自己的宠爱。
然而今夜七夕,本来待在圣上身边的应该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会换了别人,并且还是自己的亲人,即便是杨玉环此前再有心里准备,心胸再如何大度,这种横刀夺爱的戏码还是让其心中怒火渐起。
“今夜可是七夕。”
杨玉环心中暗道。手中的长发被她绞成了乱麻,杨玉环呼吸渐乱,大殿之中的宫娥心中大惧。
“啪!”
杨玉环把手旁的银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惊地跪在身后的宫娥身体颤抖了一下,连声说道:
“娘娘恕罪,娘娘恕罪。”
殿中其他的宫女也忙跪在了地方,瑟瑟不言。
本来在地上来回踱步的花猫被声响惊吓了下,下意识的跳上案几,往杨玉环的身上扑去,想在主人的怀中寻找一丝惊吓后的安慰。
见扑过来的花猫,杨玉环没有一点往常逗猫的乐趣,本来盛怒的心情被花猫搅了更加乱了,也不顾装作可怜的猫儿,直接挥手把花猫给狠狠地摔了出去。
陡然生变,花猫在空中下意识的伸了两下爪子,想要抓住什么,然而还是被主人突然间的动作给砸在了地上。猫儿在地上翻滚了几圈,痛苦地“喵”了一声,随后跑了出去。
旁边跪着的宫女们更是吓得匍匐在了地上。
杨玉环看着手臂上被花猫抓出的一丝血印,猛的站起身来,高声喝道:
“给我抓住那猫,活活打死,没想到养了这么多天,竟然就养出个伤主人的东西。”
殿中的宫女们忙点头,飞也似的出去抓猫去了。
灯火在殿中紊乱的气流中晃动,大殿中只有杨玉环一身,披头散发地站在那里。
杨玉环看着四周,也不顾手臂上的伤势,来回走动了几步,高声说道:
“呵呵呵呵,长相厮守,永不背离,好一个永不背离。都说君无戏言,依本宫看,圣上说的也不过都是戏话……”
一直待在殿外的程成这时候进来,听到杨玉环的话,吓得魂不附体,疾声劝道:
“娘娘慎言,娘娘慎言。圣上金口玉言,岂能乱说。”
“怎么?他做的,我就说不得?”
杨玉环脱口而出。
程成忙关了殿门,回来跪在地上说道:
“娘娘息怒,小心这话传出去对娘娘不利。”
杨玉环还要说什么,看见程成急切制止的目光,张了下嘴,没在说话,只是把怒气发泄在殿中的什物上面。
一时之间霹雳啪嚓的响声在殿中响起,而殿外是无数被惊得走动的人群,在寻找那只被吓跑掉不知去向的花猫。
第295章 省亲杨府,邀人北海() 
七月初十日,官报《明报》刊出了一则消息:
七月,初九日,圣上体恤娘娘入宫日夜侍奉,不能与家中兄弟姊妹常见而续手足之情,特命内廷载銮舆入杨铦府第省亲,以示隆恩。是日,圣上又分御膳以赐之,遣贵妃院储侍入杨府侍奉,至夜,迎贵妃贵院。
《明报》上面的新闻记载极为简单,长安城的人们从中看到的是当今圣上对杨贵妃的恩宠更加隆重了,还特意下旨命贵妃娘娘省亲。
虽然此前也有宫中妃嫔回乡省亲的先例,然而无一例外是因为家中父母尚在,圣上为了标榜仁孝,彰显皇帝的至孝纯仁、体天格物而做的样子罢了。而杨贵妃的父母早亡,京中得势的杨氏宗亲也不过是堂兄弟们,哪里有什么省亲的理由?
杨氏得宠,杨玉环的诸位姊妹,堂兄弟们尽可随意入宫,几乎时常相见,自然不会是官报上面所说的理由,明眼人都是能够看出来的。
此次省亲,圣上怕贵妃娘娘在杨府饮食不惯还特意赐膳,自然是对贵妃娘娘的恩宠了。这两年,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恩宠尽皆在长安城百姓的眼中,杨府众人凭借杨玉环鸡犬升天,风光一时无两,京城之中早就传出了“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的歌谣。
普通的老百姓自然不知道杨玉环省亲的真实原因,只从官报的新闻中看出圣上对杨贵妃的宠爱,然而知道来龙去脉的人中却是有喜有忧的。
欢喜的人自然是希望杨贵妃在圣上面前失宠的那些人,然而真实情况一日三变,倒是让这些人犹如坐过山车般的由狂喜变得更加沮丧。
一开始最为担忧的自然是杨府中人,说实话,杨玉环为什么被李隆基遣送回来,杨家众人是知道原因的。因为虢国夫人留宿宫中,杨玉环妒悍不逊,惹怒了圣上,遂命黄门送归杨府,这种事情,杨府中人也不好多说什么。然而杨府的得势毕竟是依赖于杨玉环,如果杨玉环真的在李隆基面前失势的话,杨府受到的打击自然是最大的。
在见到杨玉环被送回杨府的时候,众人心中尽皆惴惴不安。然而,不过午时,宫中即传来御膳,并百余车奴仆随从入杨府伺候杨贵妃,倒是让杨家人心头更加高兴了。随后高力士亲入杨府接贵妃娘娘回宫,杨氏众人心才算安定了下来。
李清在看到《明报》上面关于杨玉环被送归杨府的新闻的时候,心中笑了一下,真实的原因李清自然是知道的。
七夕当晚,在杨玉环醉酒提前回去歇息后,杨玉环的三姐也就是虢国夫人在场间活跃异常,还下场专门为李隆基舞了一曲,当时李清从李隆基的眼神中就看出异样出来,没有想到的是当晚虢国夫人就被留在了宫中,也难免会让杨玉环恼怒。杨玉环仰仗多年的恩宠,说话肆无忌惮了些,李隆基也是恼羞成怒,所以才命人把杨玉环给送出了宫。
官报上面报道说省亲,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会怎么记载这个事情,李清心中暗想。
这个事情李清虽然是知道的,但自己从中并不能捞到什么好处,所以此前也没有太过在意这段被后世专门记载下来的历史。
书院的事情,书籍出版的事情依然是缠绕在李清心头的两件大事。因为这件事情引起的京城之中诸位势力的较量或者借势,并不在李清的考虑范围之内。
李适之明确入书院教书的消息在长安城传来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刨除李适之的才学名声,一个前相国,宁愿辞去太子少保的官职而去一个还没有创办起来的书院教书育人,这书院到底有什么魔力,还是说着背后有什么隐情?
八卦消息乱飞,致使人们对于李清的书院变得更加好奇,对于书院开学之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更令学子们关注了。与此相比,颜真卿入书院教学的消息就显得没有那么轰动而默默无闻。
书院的师资一直在招募,开始并不太顺利,更多的时候还是李清亲自出马去请长安城中的名士大儒。自从李适之将入书院教书的消息传来之后,情况才略微好转。
那些名士大儒很多时候注重的是一个名声,虽然说李清创办的书院算是挂着皇家的名头,然而教书育人在这些名士大儒眼中还是有些掉身份的事情,毕竟书院的教习不能跟皇家国子监的大学士们相比。李适之的出现倒是让不少人打消了这种顾虑,甚至于让人觉得能够跟李适之一同入书院教书是一种与有荣焉的事情。
这几天,想到此前遇见的杜甫,又想起那晚在街头遇见的柳绩,倒是让李清想到了此前杜甫提到的李邕。如果能够把李邕请来,书院的师资自然是更上一层楼,然而,李邕牵扯到的关系众多,并且本身也有一些争议,如果李清想要聘请李邕的话,必须提前把所有的隐患给排除掉,以免在随后的柳绩案件中把李邕再牵扯进去。
李清正想着这些事情,昆仑进来禀告道:
“小郎君,裴郎君来了。”
李清点点头,放下手中的报纸,看到接着进来的裴元俊,笑着说道:
“元俊兄,过来坐。”
裴元俊拱手跟李清见礼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