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幼虎》第62章


“某家不需他有几分真心,即便是谎话,这谎话也已经数年没人说起过了。自大贤良师去后,可还有人将‘大汉子民’的生计放在心上,口称民心而罔顾大义者却如过江之鲫,某家等不起,兄弟们也等不起了。”
“反倒是大哥你,可是还欲往那曹操处一观?”这大汉说完,眼神明亮的看向他口中的那位大哥。
“没错,贤弟既已做了打算,那便去吧。日后有缘,管某再与贤弟把酒言欢!”
大汉闻言,面色一整,向那人抱拳躬身施礼,然后一言不发,转身大踏步地远去了。
“那周仓手下尽是当年‘地公将军’手中精锐,若是放其去了”
管姓大汉闻言一摆手,止住了那人话头。
“那些人都是疯子,除了周仓,没人指挥得动。若不是这些年有这周仓压着,那些人也早便随着二将军去了。既然留不住,不如就此结个善缘,谁知日后际遇又会如何”
“完完了”
这边的鲍信,耳中听得孙策的话,哪还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待得明日,“济北相鲍信与盟主袁绍存粮无数却不思缴贼报国,而是借机收买人心”的消息将会随着这数千流民而传播各地。
相反,孙坚“粮尽兵疲”仍不忘“讨贼寇、平乱世、抚黎民”的爱民形象,也将随着这数千流民而名传天下。
谁是傻子,此时已见分晓
不信,看看面前双目赤红、衣衫褴褛、面若黄纸般虚弱的少年和那些看着他的流民!
那些激动的流民看向那少年的炽烈眼神和发自真心的敬意,都流露于外,丝毫不加掩饰。甚至有些人已经丢弃了手中领来的粮草,向孙策站立之处围拢,似是正应了孙策所言,立意参军报国!
那一年,孙家少年年方十六便名传海内,一席话为自己赢来了起家的班底。
那一年,孙家幼虎与朝廷“乱贼”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那一年,幼虎破柙,大利东方!再其后,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第一卷完)
第85章 舒县() 
初平元年秋,庐江郡,舒县之外的田亩之间。
微风吹来,秋波摇晃着稻谷,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摇晃着。风声稻香,如似一曲动人乐曲、麦浪翻滚,一派祥和太平景象。
乱世中最为人所期盼的,无过于眼前这副丰收景象。
年初时得到孙策送来的几幅图样,周瑜便策马加鞭赶回老家。经过连夜试制,新犁便在年初的时候传遍了四里八乡之间。
托老天的照顾,今年有一个好年景,丰收指日可待。
几个老汉在树荫下高声谈笑,偶有来田中送饭的农家少女经过,都偷眼瞄向庄上长势最好的那一片麦田。在那里,两名丰神俊朗的少年正有说有笑的谈论着什么,犹如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富家公子、读书士人出现在田垄上,可是一件不大不小的趣事,足够这些生活寡淡的乡民们谈论许久了。
那两人中身穿武士服的一个,正悠闲的半蹲在田垄上,嘴里吊着一只麦秆儿,盯着眼前的麦田发呆。另一个则背负双手,气态悠然的站在一旁,同样的若有所思。
这二人正是久别重逢的孙策与周瑜!
两人站在这里已经有了一刻钟的时间,却都未开口说话。
“袁术这件事你其实做的没错,却也错了!”过了一会儿,周瑜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此事要从洛阳大火扑灭以后说起,名望一时无两的孙坚理所当然的成了众矢之的。同样不出孙策所料的是,董卓一方果然有意放出了玉玺遗失与宫廷之中的消息。
关东联军中的各路诸侯无论是真的信以为真,还是借机生事,却都有志一同的将矛头直指孙坚。
盟主袁绍虽未开口,却有众多小弟出面推波助澜,摇旗呐喊,要求孙坚交出玉玺。
作为得力盟友的袁术,却在此时选择了保持沉默。
最后一次军议,孙策当着诸多长辈的面掀了桌子,持刀而立。要求这些人派出可信人手搜检大营,若有人能在孙坚处寻到玉玺的一根毛,他孙策便自刎当场。
这种威胁之语当然不被这些老油条放在眼里,可接下来的一句就让这些人不得不掂量一下分量了。
因为孙策下一句说的是:“若是没有,无故污人清白的,就要当心出门被人放冷箭了。”
赤裸裸的威胁,众人却不得不将孙策的“箭术”放在心上!
于是一场闹剧在孙策的掀桌儿之下草草收场,随之而来的就是袁术与孙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明显裂痕。
此后豫州为袁绍施计所乱,袁术却对此不闻不问,孙坚前去商议时被软钉子顶了回来,闹了个灰头土脸。
随后袁术遣信使前来,暗示孙坚可以自行进兵豫州平乱,袁术会提供给孙坚足够的后勤支援,但不会与袁绍正面撕破脸。
这种鬼话孙坚差点就信了,不过那是在孙策将那袁术信使随手扔出帐外以前。
经此一遭,双方关系更难缓和,最终孙坚所部万余人只得临时驻扎庐江,再想退路。
周瑜一句话勾起了孙策的回忆。孙策随即微笑着站起身,看向身边比自己略矮一些的周瑜。
“公瑾是怕袁家找后账?”
周瑜闻言一笑,却是直接点破了孙策的小心思。
“我周家虽败于董卓之手,可怎么也曾累世三公,靠着些门生故吏的帮衬,短时间内可也不惧他袁家!你这厮有话直说就是,何必把问题往我身上推。”
要说周瑜这家伙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角色。周家在之前几十年也算是显赫一时,自先祖周荣与窦氏相争而起家,累官至尚书令。其后经历周景与周忠两代太尉,也勉强可以算是累世三公之家。
可周瑜却与这一切都不相干。作为周氏正脉的旁支,政治资源虽然不会过多倾斜,但总是会照顾一二。这从其父周异可以做到尚书令就可见一斑,而同一时期,身为曹氏中人的曹操却只能被举荐为洛阳北部尉,寻求洛阳令的职位还被举荐之人司马防“婉拒”。
在这样的一个世家大族的庇佑之下,却出现了周瑜这么一朵奇葩。先是与孙策这个“草莽之辈”的儿子相交莫逆,后又屡次拒绝袁术征辟,结果被孙策一封书信,就搞的自带干粮部队,拖家带口投奔而来。
而最奇葩的是最后为了平江东之策,这厮又跑回去跟袁术眉来眼去的要官,最后还把“老实人”鲁肃给骗到了孙策帐下。
这一套动作,一点儿都不像袁绍、袁术这种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后辈,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个穿越者的作风,完完全全的随心所欲,一门心思认准了孙家这条‘破船’。
孙策思考着,听着周瑜带有保证意味的回答,心里自然也是信之不疑。
“好吧,我父这边还要靠公瑾支应一二,庐江毕竟不是久居之所。待些时日,袁术必然有所动作,若行‘二虎相争’之计,荆州刘表、江夏黄祖便是首选。”
默默点头,孙策将自己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希望周瑜在关键的时候帮一把手,别让自家老子再听了袁术的撺掇。
“哦?伯符也懂得这些‘阴私诡计’了?”周瑜听到孙策的话,却一脸诧异的看向孙策。孙策向来鄙视自己“算计来算计去”的做派,这次自己却搞出这番说辞,让周瑜一下抓住了痛脚。
“算我错了还不成,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心事重,随口的一句也能记个半年。”
孙策连忙举手投降。
“这事不难,总有应对之法,倒是你带回来的这些人和书可都是烫手山芋,若不遮掩好了,肯定会被人当成把柄。”
“有公瑾在,这点小事儿哪用得着我操心。对了,锻铁工坊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孙策最怕麻烦,随口转移话题,搞的周瑜很是无奈。好在周瑜也了解孙策为人,虽然嘴上说着不操心,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是会帮忙想办法解决的。
于是周瑜理了理思路,将这半年的收获讲与孙策听
第86章 天子诏书() 
“新炉子出钢还算稳定,质量却有些参差不齐,但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锻锤的材质明显跟不上了,现在也没有太好的替代品。我已经联系家从祖在将作大匠位上时的一些门生故旧,看看能不能找到精于此道的名匠。”
“我带回来的那些人不行?”
孙策有些诧异,废了那么大劲儿,结果带回来的人还不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