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读书计划》第2章


U庑┦槭侨艘簧陌槁隆R坏┏晌说囊徊糠郑突嵊跋欤镏樗嬉桓鋈耍钡剿慕崾6琳庑┦椴荒艽颐Γ秃孟窠慌笥巡荒艽颐σ谎U饫锟械氖槟坎⒉皇恰岸镣昙纯伞保且桓龇岣坏谋Σ兀恢迸闳说缴木⊥贰?br /> 我们的目标非常简单,写这本书就是用最伟大的作家的思想,感觉和想象力,缓慢地,逐步地自然而然地充实我们的头脑。即便我们体会到了这些思维,感情和意象,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每个人死时都是无知的,但至少到死时,我们不会感觉如此失落和迷茫。那时,我们不会再仅仅执著于眼前的时代,而会对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产生一些认识,虽然这些认识谈不上丰富。我们会明白自己如何产生于历史长河之中,我们会知道自己如何无意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点。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会体会到什么叫做伟大的思想和情感。
我并不想对《最新一生的读书计划》自视过高。它不会产生奇迹。它也无法立刻把你我变得学富五车,也无法对于人生中的种种最神秘的事物进行解释。它也不会令你快乐。很多的商品制造商都会说,他们的牙膏,摩托车,除臭剂会使人快乐,而柏拉图,狄更斯,海明威则做不到这一点。这本书只能帮助你把内心世界变得更加有趣一点,就象爱情或者某种能够激发你内心潜能的工作的作用那样。
和很多人一样,在自己漫长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一直在时断时续地读着这些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可以轻松地说这些书使人生更加丰富,但我很难对于年轻的读者证实这一点。也许,应该说这些书象是胶卷用的显影液,也就是说,它们逐渐让人看到一些原先自己并不自知的事情。它们不仅能加强人对自己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人们不断发现自我。这一观点并不是我发明的,在柏拉图的书中就可以看到。在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此外,很多观点都是他首先提出的。苏格拉底(Socrates)称自己为观念的助产士,而一部伟大的作品也常常象一个助产士,将那些蜷缩在大脑深处的如同胎儿般的思想接生出来,使它们公诸于世。
这本书是写给哪些人看的呢?并不是为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或者是博览群书的人(这两种人并非完全相同)写的。对这些人来说,我们的话很可能是老生常谈。所列出的书目他们也烂熟于心。实际上,他们可以再加上更多的书,并且对我们的选择提出完全合理的不同意见。
一般来说,本书适合从十八岁到八十岁以上的人看,主要是写给那些想知道自己余生中还能学会些什么东西的人看的,同时,这些读者对于书中列出的作者接触过的不超过百分之十。本书也适合一些大学毕业生,他们上本科时接触过绝大多数这些作品,但就是拒绝受到其影响。本书还要送给众多大学毕业生,对他们来说,绝大多数作家的名字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本书也要送给那些高中毕业生,他们本该从大学教育中获益,但没有得到这种机会。本书还要送给大批中年人(这些人的人数还在增长),他们总是在心中隐隐觉得不安,认为只会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是不够的,他们觉得在生活的某处,还存在着一些思想和情感的世界,呼唤他们要去开拓。本书也适用于那些收入不高又孜孜以求的年轻人,(书中提到的很多书用一点点钱就可以买到),这些人觉得,为生计而竞争或者做家务虽然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本书也同样适合退了休的年长者,如果他们觉得养玫瑰花或者看电视还没有消耗掉他们全部的精神。本书也适合教师阅读(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适合大学教师阅读),有助于他们加深并拓宽知识面,变得更为敏锐,从而使他们神圣的职业对于他人产生更加深远广泛的精神启迪。
克里夫顿·费迪曼(C。F。)
荷马(Homer)
常用纪年前800
《奥德赛》(Odessey)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德赛》是《伊利亚特》的续篇。它向我们讲述了希腊英雄在洗劫特洛伊城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它特别记述了其中一位,伊塞卡(Ithaca)国王奥德修斯(Odysseus),又名尤利西斯(Ulysses)的命运。书中描述了他在十年归家漫长的行程中发生的故事;以及其子忒勒马科斯(Telemachus)寻父的故事,这一主题在其后上百部小说中出现,如乔伊斯(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在他不在国内时众多求婚者向他的妻子佩内洛普(Penelope)进行的傲慢的求爱;奥德修斯的回归和对敌人的残忍复仇。即使对于从未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个故事也是如雷贯耳。和《圣经》一样,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是我们心灵中的一个永远的组成部分。
看完《伊利亚特》,再打开《奥德赛》,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甚至两部作品发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伊利亚特》是铿锵作响,充满了武器撞击之声,而《奥德赛》如沉雷滚动,充满了大海情绪多变的涛声。
但两者间存在根本的区别。《伊利亚特》是悲剧,它反复宣扬着此后西方文学史中不断重复的主题,而这一主题也在我们头脑中挥之不去,那就是,哪怕最伟大的人类,面对这似乎被注定的命运所主宰的世界时,也会觉得有心无力。《奥德赛》则不是悲剧,它强调的不是人类的力量的局限性,而是人类可能的努力。《奥德赛》的主题不是面对面对死神的勇气,而是面对困难的智慧。它宣传了另一伟大的主题,即智慧的力量,我们现代人更容易对此产生共鸣。奥德修斯虽然是勇敢的,但他的英雄性还是来自他的头脑。他不象阿基里斯那样豪情万丈,他的情感更接近于人性,与我们一样。
《奥德赛》的口吻与这一更为平实的人性主题也是契合的。书中虽然充满了神话故事,但给我们的印象就象是在读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也的确是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此外它还是最早的冒险小说,而且可能依然是最好的冒险小说。
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我们今天可以将《奥德赛》视为一部叙述一个头脑永不停歇的非凡人物的冒险故事。与《伊利亚特》相比,《奥德赛》的情绪更加舒缓,我们阅读时也应该放松心情。
孔子(Confucius)
孔子(Confucius)
常用纪年前551…479
《论语》(Analects)
对于很多当代西方人来说,阅读和欣赏《论语》最大的困难的就是超越孔子的传统形象,不把他当成一个令人好奇的东方绅士,觉得他说的格言警句只能放在签饼 里面。当然,他的名字也不叫Confucius,这个名子是十七世纪耶稣会的传教士给他起的,那时候对欧洲人来说,每一位哲学家都要有一个拉丁语名字(Confucius是“孔夫子”这一名字的拉丁化写法,意思是“伟大的孔圣人”。)
他姓孔名丘,出身于一个古老而又广受尊重的低等贵族家庭,他的出身在中世纪西方被称为骑士。长大以后,他成了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和御手,既充满了活力,又彬彬有礼。孔子处在一个社会政治发生极大变化的时代,古老的周朝统治日渐衰落,国家分裂成为许多小国,彼此间相互仇恨。孔子的军事才能逐渐变得过时了,因为大规模的军队和新式的武器宣判了旧式骑士间小规模战争的末日(这与荷马所描绘的情况并无不同。)
孔子需要一种新的职业,于是他象很多人一样,试图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顾问,利用自己的对于历史和古代文献中的种种先例的了解,帮助国君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存下去。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成为一国的宰相,利用这一职位来重建他心目中五百年前周朝建国的道德标准。他在自己的家乡鲁国短期担任官员,但并没有能够成功地说服国君全面采纳他的建议。虽然东亚地区几百代人都将孔子奉为“至圣先师”,但他仅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而按照他自己的人生标准则是个失败者。他逝世时虽然广受弟子爱戴,但自己却非常失望。
孔子相信,治国之道和国家的安宁来自坚持自然的等级:“父亲要当好父亲,儿子要当好儿子(父,父,子,子)。”子女要依从并尊重父母,从而父母也会保护和教育子女,从这一点推演开去,孔子得出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君臣,夫妻,长幼,甚至朋友之间(因为朋友间应当相互尊重)。孔子对于人性持乐观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