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第452章


贵子弟这一群人的心理,起码,让他自己如郑乖官这般给身份比自己低的人赔罪行礼,他是做不到的。
我做不到,别人能做到,这样的人,便值得佩服。
故此李如柏给跪下了。
“如柏兄快快请起。”乖官赶紧伸手拽李如柏,以前李如柏跪他,那是下官给上官行礼,可如今双膝一跪,那是大礼,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故此乖官看拽不起李如柏,干脆也跪了下来,这是一个礼节的国度,处处都要遵循礼节。
乖官跪下之后,突然灵机一动,“如柏兄,不如,你我结拜为兄弟,如何?”
这斩鸡头烧黄纸历来是乖官这种人的大杀器,一旦祭出,几乎无往不利,李如柏一听,内心是巴不得的,他是世袭铁岭卫指挥使,锦衣卫千户,很牛,可如今的郑国蕃更牛,不管是背景靠山还是权势,似乎都要比他强上那么一截。
可是,这种事情,总要和禅让一般,三辞不受才是,李如柏赶紧说哪里敢高攀,可乖官却扭头叫了王启年去摆上香案,拽着李如柏,订盟表后焚烧祷告上苍,便结成了义兄弟。
“如柏哥哥。”乖官起身后笑着就抱拳叫上了,装乖卖萌本就是他拿手的好戏。
“大都督……”李如柏觉得叫郑国蕃二弟有点僭越,越是权贵子弟,对森严的等级制度越是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便是来自于这个制度,故此李如柏虽然跟乖官斩鸡头烧黄纸,却依然有些腿软,倒不是怕,而是对方的权势,几乎和他老子李成梁差不多,或许,还要超越一些。
乖官嗳了一声,故作不乐,李如柏脸上尴尬,“哥哥我错了,凤璋。”他还是选择了一个比较温和的称呼,作为青藤先生徐文长的入室弟子,他选择这种文人间最常用的称呼,倒也贴切。
“这还差不多。”乖官一笑,而王启年也重新给李如柏见礼,“小伯爷。”
乖官叫人大摆筵席,庆贺自己和李如柏结拜,甚至还叫来了立花誾千代和诸位公主见礼,这是示之以诚,表示通家之好,李如柏面对莺莺燕燕,目不斜视,这就是古人的操守了,我和你一起嫖妓,那叫风雅,但是你的正经妻妾,我却是正眼也不瞧一眼的。
席间李如柏就再次诚心邀请他往宁远一行,乖官就大笑,说肯定要登门拜见伯父,接着,就把自家姨母瞒着自己收了吴家的股子一事说了,对此很是抱歉。
李如柏倒是无所谓,他对于前来求亲,本就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之前有些尴尬,完全就是权贵子弟被打脸后的尴尬,这时候都订盟表结拜为兄弟了,哪里还在乎,再则说了,这一结拜,想必日后和朝鲜的贸易也是顺畅无比了,故此一个劲儿摇手,说区区一个女子,哪里值得伤了你我兄弟的感情。
不过,他还是略微提了一下日后朝鲜的贸易问题,乖官听到这个话题,顿时就有些沉默,倒是让李如柏一愣,一时间就有些讷讷说不出话来。
乖官看他表情,知道他误会了,当下就笑着解释道:“好叫如柏哥哥知道,和朝鲜贸易这事儿倒是没什么,关键是,我那老泰山……他准备过年之后就出兵朝鲜……”
这老泰山,说的显然就是九州宣慰司使了,李如柏听了顿时一惊,连腰杆子都直了三分,“怎么?出兵朝鲜?雷神老大人这是要?吞并?”
笑着摇了摇头,乖官就给他透露了一点点,他是不怕对方泄露出去的,因为这出兵朝鲜之说,本身就是一个大坑。
以九州岛如今的实力,横扫琉球国和朝鲜国那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乖官并不想做那种事情,关键是,摆出出兵朝鲜的架势,先打掉朝鲜一两个道,朝鲜肯定会对宗主国大明求援,这么一来,朝廷估计是申饬、勒令退兵的居多,这么一来,其中就有很多可以唱戏的地方了。
譬如说,借着朝鲜使臣的嘴巴骂一些文臣啦!借着朝鲜之事让一些人滚回家吃老米饭啦!甚至借着朝鲜之事客串一把海贼抢一抢跟乖官作对的海商啦!反正事后肯定让朝鲜背黑锅,地方糜烂嘛!有些朝鲜棒子流窜到海上为祸,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嘛!什么?要求出兵护航?这个当然可以,同为大明兄弟嘛!不过,银子是不能少的。
至于大明出兵朝鲜,这就不可能了,以乖官的推断,朝廷顶多呐喊两声完事,为何?历史上扶桑出兵朝鲜,想的是灭绝朝鲜,然后吞并大明定都宁波,可九州岛出兵,占朝鲜一两个道,是为了唱戏,而且事后肯定给大明最大的老板万历皇帝使银子。
我占了好处肯定要分你嘛!我吃肉你喝汤,大家利益均沾,就像是后世花旗国出兵海湾,也要给天朝喝点汤来表示对弃权票的谢意,战争刚结束,中石油不就进去了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所以说,乖官早早就想好了,棒子必须打,当然了,不是他打,而是他那个桀骜不驯的老泰山打,到时候乖官肯定一脸无奈,哎呀!我这个老泰山,九州岛出来的,那地方太穷,没见过银子啊!我也没辙……
第309章 挑唆
眼下,乖官就已经摆出了一脸的无奈,“如柏哥哥,我那个九州岛老泰山,一生大大小小干架砍人六十多次,这临老了又在小吕宋干了一票大的,心气儿愈发大了,说朝鲜不尊敬天朝,要代替皇上敲打敲打朝鲜,你瞧……”他说着就一摊手,“我也是有些头疼啊!这老泰山,一辈子就知道打打杀杀的,也不考虑我这个读书人的面子,斯文扫地嘛!”
李如柏脸色有些呆滞,心里头那个纠结啊!你说你番邦,还要代替皇上教训朝鲜,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他一时间忍不住提醒乖官,“凤璋,朝鲜可是太祖皇帝亲自指定的不征之国……”
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瓜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尼、印度,这便是大明指定的十五个不征之国。出兵朝鲜,从名义上来说,是说不过去的。
而且朝鲜在大明诸属国中,是格外得到优容的。譬如说礼制,皇帝十二旒冕,穿十二章衮服,亲王和太子为九梁冠、九章服,郡王七梁冠、七章服,这些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违制穿戴视同篡逆,像是安南、琉球等国国王便是七梁冠、七章服,但是唯独朝鲜国王,是九梁冠、九章服,为诸藩国之首。
这时候的朝鲜也没后世那么跋扈,对天朝那真是恭敬异常,譬如嘉靖二十四年朝廷派遣使节往朝鲜,主使是司礼监太监,副使是专管册封宗室的行人司行人,到了朝鲜后,朝鲜国王直接给政务院传谕说'其求请之物,不可不尽力备给',颇有'量朝鲜之物力,结天朝之欢心'的意思,朝鲜李朝实录多有类似记载。
天朝史书有个极大的特点,被别人欺负了,会大书特书,欺负别人,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天朝灭绝了无数的蛮夷,那些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天朝被蛮夷欺负的日子,则青史斑斑,有论有据,数千年的史书慢慢看下来,仔细一咀嚼,便会恍然大悟,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天朝在欺负别人,不欺负人的,还有资格叫天朝么?就好像五百年后的花旗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不就是整天欺负人么!
后人骂儒家误国,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儒家也是极有侵略姓的,只是满鞑子入关以后,儒家才被阉割掉了鸡巴,是为伪儒,大明的儒者们这时候还是很会欺负人的,可称之为小人儒,等到了满清,那就是缩卵儒了。
嘉靖年的时候,山东巡按御史刘廷曾经上书,说天朝盘削朝鲜太狠,'故朝鲜有谚,一接太监,数年穷困',这虽然是攻击内廷,从中却也能看出挥舞大棒的天朝派头,后来嘉靖从善如流,采纳了刘廷的建议,随即,往藩属国出使不派太监了,而是翰林、六科、行人司,号称'请旨简用'。
第二年,朝鲜明宗即位,这一次去的都是文臣了,朝鲜官方的说法是'温文儒雅',因为使臣们只是要求了一些紫稠、人参、高丽扇、墨笏、彩席、册纸、笔枝,'欲分赠故乡人也',这种说法说起来好听,就好比五百年后大贪官说自己没受贿,只是收了几幅字画,仔细一看字画,卧槽,齐白石的,张大千的,果然是温文儒雅得紧。
总之,这时候的朝鲜,绝没有人敢于举起牌子说'长白山是我们的',真要有人这么干了,保管朝鲜国王先把这么干的人男的砍脑袋女的脱光洗干净了一起送到大明去请罪。
如此毕恭毕敬的好处就是,大明上下对朝鲜都极有好感,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朝鲜被丰臣秀吉侵略,大明二话不说立马派兵帮朝鲜复国的缘故所在,这么听话的小弟上哪儿找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