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第94章


们一样,许家印走了一条少融资多拿地的路径。根据资料显示,恒大为拿地支付的保证金为数并不多,其中上海项目3亿元,广州项目1。3亿元,重庆项目2亿元,余下70多亿元的待付土地出让金和购股款缺口需要填满,而恒大此时已经把宝押在了即将进行的香港IPO上。
按原定计划,恒大地产准备2008年3月28日上市,发售约29。61亿股,招股价每股3。5~5。6港元,募集资金将达103。6亿~165。8亿港元。所募资金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及现有项目开支,增加新的土地储备及项目。上市保荐人瑞信对恒大地产估值虽高,但在美国推介时恰好碰到了几十年不遇的美国次贷危机,加之股市低迷、信贷紧缩、房地产交易大幅下滑等多种因素,市场对恒大地产在此时IPO并不看好。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公司主动放弃上市计划,而实际上却是恒大面临想上也上不了的尴尬。“根本上不了!”知情人士透露,恒大地产国际路演的结果相当令人失望,承销商费尽心机,也没有让投资者接受这家土地储备庞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
事实上,随着全球资本市场走势的急转直下,包括恒大地产在内的国内多家房地产企业都遭到了境外投资机构的冷眼相待。
充足的土地储备,是恒大地产上市的最大砝码,同时,买地的债务却像一座大山,压得恒大“气喘吁吁”。上市遭遇挫折,恒大这才如梦初醒: 庞大的土地储备突然间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怎么办?只有加快销售回款,填补土地储备金这个大窟窿。然而,日趋低迷的楼市并未带给恒大几多惊喜,尽管使出最低7折的各种促销手段,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巨大的资金缺口迫使恒大再次启动海外上市融资的工作,许家印发表书面声明称,“一旦时机合适并成熟会重新公布新的上市计划”。
果然是有惊无险,2009年11月5日,许家印终于在香港敲响了上市的钟声,荣登内地新首富,虽然迟到了一年多。恒大通过降低招股价策略,公开发售16。1亿股,募集资金近60亿港元。
但是,并非每一个房地产企业都能像恒大地产一样顺利挺过“熊市”。
2008年下半年,拍得“地王”的开发商掀起了一轮退地风浪。昨日是“地王”,今日成“退王”,如昔日的“福州地王”、“上海地王”、“南京地王”等,不惜被扣罚数千万元至上亿元人民币土地出让金或保证金的高昂代价,谋求退地自保。
2007年9月,福建融信地产以总价9。04亿元,每亩单价近2000万元的高价拍得白马路地块,成为轰动一时的福州“地王”。而到2008年3月初,融信地产却抛出7000万元土地保证金,将昔日高价拍得的土地退还。
8月13日,上市公司苏宁环球发布公告表示,南京苏宁房地产公司和黄埔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已经签署协议,解除了上海南京东路163号地块出让合同。163号地块去年8月以44。04亿元成交,以6。69万元/平方米楼面价成为全国最贵“单价地王”。
9月26日,上海志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表示,愿意损失1。1亿元的土地出让保证金,退还“普陀地王”地块。
统计资料显示,1998—2007年间,开发商在全国购买的房地产用地约28亿平方米,但目前进入施工阶段的仅有17亿平方米。“退地”现象则清晰地显示出2006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企业盲目扩张土地所带来的恶果。“图地”是可以理解的,扩张土地反而不对了。
而在创业旅途中一直“运气好得连门板都挡不住”的黄光裕,在此阶段也疯狂地抛金揽地。但是地产市场十年难得一遇的寒流让他功亏一篑,地产寒流不仅粉碎了黄光裕借壳上市的美好愿望,甚至还令其陷入危局之中难以自拔。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也成为像黄光裕一样的中国富商们的事业拐点。
有道是: 疯狂拿地酿苦果,上市未成火烧身。在经历了2007年房地产界集体疯狂拿地囤地的非理性后,浸淫在2008年寒冬里的房地产企业需要接受新一轮洗牌的考验。
国内房地产市场遭遇寒冬,没有准备好“棉衣”的企业被冻得遍体鳞伤,而一些高瞻远瞩的企业则早已做好保暖防备,针对“天气”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他们在锻炼了自己的“抗风雪”能力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2007年下半年,中国的楼市已热到几近疯狂的地步,在有的一线城市,150万元都买不到90平方米的房子,这就意味着整个市场已把白领放弃了,房价涨得甚至连许多开发商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万科董事长王石敏锐地感到了危机,当房价已涨到让白领阶层买不起房的地步,这对市场来说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作为行业的领袖,万科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领先自不必说,对于市场风向的变化,万科先人一步,更是令人钦佩。
于是,万科开始了颇受众多同行非议的降价行动。
2007年10月20日,万科以每平方米7500元的低价推出了位于深圳龙岗区的万科金域东郡,首批475套开盘当天即告售罄。而当时,龙岗地区的楼盘单价至少在1万元左右。在同样交易萎缩的广州,12月9日,广州万科金色康苑开盘,开盘均价每平方米1。3万元,立即就引来广州市民连夜排队抢购。
与此同时,万科在广州、成都、武汉、天津、上海、北京和东莞7个城市进行了5%~30%幅度的降价销售。当时给业内带来极大的震动。
在一直坚守高价的长三角市场,万科坚定地推出“第二轮降价”。8月30日,上海万科所开发的8个楼盘同时八折促销,8天时间销售337套,认购金额2。6亿元,宁波万科五天内销售213套,金额1。8亿元。
而珠三角的促销则继续低调进行。8月中旬,万科再次启动“银行团购”,向某大型商业银行开出送装修,最低降至八折的团购优惠,将深圳两大项目“万科城”、“第五园”降至7500元/平方米的新低。
万科的降价也引来颇多争议,且不说第一轮降价招来同行责难,最新一轮的降价更是惹起了一些先期购房业主的愤怒,他们刚交了房款,还没收房,房价却瞬间蒸发了20万元之巨,心理上无法接受的他们要求退房赔款。在杭州、上海等地部分楼盘,“退房风波”一度沸沸扬扬,让万科相当被动。
9月6日,万科就“杭州业主风波”一事发表声明,表示“体谅客户的心情,但是作为一家经营实体和上市公司,万科要对投资者和股东负责,其一切企业行为必须遵循契约原则”。同时,万科的一位主要负责人说:“退房风波不会打乱公司的降价策略。”
随后,万科决定在中期下调开竣工面积的基础上,再减少开工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到570万平方米左右。
王石认为,中央政府的政策调整“是开发企业顺应时势合理定价、适度让利、促进成交的一个机会”。
尽管,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已令万科利润出现下滑,不过,与其他同业公司资金面的捉襟见肘相比,因较早地采用了降价策略回笼资金,财报显示其现金流较为充足。
引人注目的是,万科在2008年9月新增五个地产项目,是少数仍在逆市拿地的开发商。对此,王石称,对于合作条件优厚的项目,公司依然会予以重点关注。万科9月新增的五个项目中有四个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新增项目楼面成本为每平方米2497元。
“我们始终对市场保持一份敬畏之心”,王石说,“市场力量最大,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整个市场发展规律;每个企业要顺应市场的变化。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市场,对市场变化漠视的话,我们不可能取得好的经营业绩,这是我们的根本。”他还公开表示:“我们感谢政府宏观调控!”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报告”显示,万科又以其骄人的销售业绩和稳健的财务指标,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房地产业龙头。王石就是王石,万科就是万科,不服不行。
古语云: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退即是进,峰回路转而柳暗花明;降也是升,更早的降是为了恢复到健康而有序的市场环境。
2008年
● 2月16日,全国首个限价房——位于广州的保利西子湾首批限价房正式发售。
● 2月18日,备受关注的北京两限房政策开始征求社会意见。三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要在8。8万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家庭总资产少于57万元,才有资格购买两限房。购房人取得房屋权属证书5年后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