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抵抗》第34章


役身份更有迷惑性,利于日方背后对德王等的操纵,小浜到绥远前日军并没有恢复其现役身份,结果这个倒霉的大佐死后也就没有机会晋升少将了。
小浜大佐的死原本和东北抗战无关,但他此前的经历却值得探寻——和义勇军作战中身负重伤?小浜是何时何地,和哪支义勇军交手负伤的呢?
无巧不成书,萨在日本收集到的一本日军旧相册中,有一名驻宝清杨荣围子的日本军官铃木,曾拍摄了一张照片,注明是“七星河,昭和七年小浜中佐负伤处”。
七星河,即当地人所称的“七星泡子”,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由七个连续的湖泊组成,这里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经常活动的地区。日军因此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军用机场,用于对抵抗力量的镇压。
不过,按照照片标注,小浜中佐是在昭和七年,即1932年在此负伤的,当时东北抗日联军还没有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被义勇军击伤,似乎比较可信。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小浜,会不会是一个人呢?
还是继续查看船田繁所著的《蒙尘:小浜大佐传》找到了答案,该书中记录,小浜氏善1931年8月晋升中佐,1931年11月起担任日本陆军第十师团第六十三联队副官(因日军联队不设副联队长,副官在某种性质上与副联队长的职务重合)。1932年4月,该部开黑龙江镇压义勇军。11月,小浜在攻占宝清的战斗中,被义勇军击成重伤。
文中并记载,小浜氏善是日军内重要的法西斯组织“樱会”的最早成员之一,与他同为“樱会”成员的包括牟田口廉也、河辺虎四郎、桥本欣五郎、和知鹰二、影佐祯昭、武藤章等,这批少壮军官后来很多成为了掌握日本陆军大权的将军。
日军资料战时新闻发表第九二零号(1932年12月6日陆军省)记录在一次战斗中,“战死伤者各一。11月30日七星河(宝清西南方约20公里处)附近的战斗中,松江部队(即63联队)步兵军曹西村末雄战死,步兵中佐小浜氏善重伤。”
看来,在宝清被击伤的,还真是这个后来死在锡拉木伦的小浜大佐了。
在中方记载中,没有击伤小浜的记录,但可以推算出击伤他的部队。1932年3月,从哈尔滨撤出的李杜将军率军退回依兰后,出兵收复三江平原重镇宝清,经过激烈战斗,以牺牲三百多名官兵的代价,全部清除了日伪军在该县的势力。此后将近十个月的时间里,宝清一直作为李杜将军所部活动的大本营(总部所在地),尽管日伪军先后六次向宝清发动进攻,企图重新占领这块抗日的圣地,但都在抗日军民有力的抗击下,一直未能如愿。
1932年底,日军再次进攻三江平原,此时,李杜和丁超的部队在这里仍有一定兵力,控制着密山、宝清、勃利、富锦等地。李杜在梨树设立指挥部,力图恢复。但由于马占山、苏炳文等义勇军先后失利,当日军集中三个师团进攻三江时,丁超、李杜虽竭力抵抗,但终因孤掌难鸣,战斗失利,节节败退。
这一过程中,宝清县于12月9日失陷,小浜在七星河被击伤,应该是义勇军保卫宝清的战斗中取得的战绩。由于此后不久丁超即投敌,李杜退往苏联。这或许可以称为黑龙江地区义勇军主力覆灭前的最后战绩了。
击毙小浜的起义伪蒙军中,有一个直接参与的将领值得一提,就是被傅作义称为“勇猛沉着”“临事不惊”“练兵有方”的金宪章。金宪章,河南宝丰人,26岁参加土匪,是著名的河南悍匪“趟匠”中的一员,后投孙殿英,又到伪蒙军中,任“大汉义军”王英部旅长,起义后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因作战英勇,先后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新编第二师师长,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部中将参谋,1949年病死。锡拉木伦事件中,金宪章作为伪蒙军旅长主持起义,但他其实还有第二个身份。
金宪章是受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安排,诈降日军的,目的是策划刺杀满洲国皇帝溥仪。金当时寓居天津,宋通过其老长官孙殿英与金宪章密谈后,金宪章慨然应允,表示:“为国除奸,何惜微躯!”按照宋哲元的计划,1936年3月金宪章召集旧部四十余人,前往蒙古编入王英“大汉义军”部,后任旅长。
因为锡拉木伦事件,金宪章的暗杀行动只能告终,否则,东北14年的抗战史上,还不知道会不会增加一个传奇的事件呢。
二十一、苦斗白山黑水之间——李杜将军在黑龙江
1933年1月,日本关东军的一架侦察机在三江平原的寒风中飞行,执拗地寻找着目标,终于,飞行员发现冰封的地面上出现了一些小黑点,而且正在迅速分散。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在收录了这张照片的日军内部资料《满洲方面陆军航空作战》(1934)中,日本人给这张照片加了一个标注:“李杜所部抗日军”,这可能也是曾经叱咤风云的这位义勇军名将主力部队最后的踪影。
1932年是中国抵抗力量在东北全境最为活跃的一年,日军侦察机常可看到大队义勇军毫无顾忌地行军前进,连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都因为对义勇军作战不利而被撤职。李杜等义勇军将领指挥部队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进攻,试图在这片黑土地上保留一片国土。然而,到了这一年冬季,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到1932年底,日军在东北投入了五个师团又四个旅团,扶植了伪军31个旅,并调来大批航空兵力支援,新任关东军总司令武藤信义指挥关东军集中兵力,先马占山,再丁超、李杜,再唐聚五,再苏炳文,充分利用抵抗力量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且装备训练不足的弱点,将其各个击破。
在日军的大规模攻势之下,义勇军开始陷入困境。随着1932年12月马占山,苏炳文从满洲里退入苏联,当时间走进1933年的时候,原东北军高级将领中,仍然在黑土地上奋战的,只剩了退到三江平原梨树镇的原依兰镇守使李杜。
李杜,原名李荫培,字植初,又名玄存,黎苏。1880年生于辽宁省义县。与经常自称不识字的马占山不同,李杜是学生出身,投笔从戎,后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因屡立战功深受张作霖信任。“九一八”事变时,李杜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二十四旅旅长,闻讯后拒绝汉奸熙洽的拉拢,率领部下三个团联合丁超,赵毅等东北军将领起兵抗日,是义勇军的重要将领。
不过,若是看李杜的履历,也有读者可能会误认为他是一个大汉奸。
有一部叫作《烟花女驮龙》的19集电视连续剧曾颇受观众关注。该剧的内容是美丽的马戏艺女张淑贞被商会会长迫害,卖入妓院。虽受尽苦难、惨遭摧残,后逃离虎口入伙绿林,嫁给土匪头目大龙为妻。“九一八”事变,大龙与日寇血战兵败阵亡。张淑贞誓接义旗报号“驮龙”,驰骋江湖,抗日救国,在一次奇袭日本军火的战斗中,不幸被日伪围捕,壮烈牺牲。
历史上,电视剧中的“女匪驮龙”张素贞,的确是存在的,日前,在日本发现了她被枪毙前的留影,神色镇静,美丽动人。与此同时发现的还有辽南抗日英雄赵庆吉的遗照。然而,“驮龙”张素贞,就是被李杜下令枪决的。
枪毙“抗日女英雄”,李杜的立场何在?
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真正的张素贞是辽宁著名的女匪,虽出身可泯,其作为并不那么值得同情。1924年,“驮龙”率领匪伙攻打乱石山镇,“驮龙”骑着高头大马,披着紫呢大氅,斜挎双抢,站在镇左的坟地林子里,给手下打气:“弟兄们!压啊(冲锋)!打开镇子,各人找各人的老丈人家!”激得众匪嗷嗷乱叫。镇子被打开后,财物被掠一空,妇女惨遭奸淫。因此,她被抓到后一般老百姓对其并无好感,曾有歌谣称:“哈哈笑,哈哈笑,官兵来了胡子跑。你买鞭,我买炮,驮龙绺子被拔掉。”最重要的是,李杜抓获并枪决“驮龙”,时在1925年,其时连北伐战争都还没有开始呢,所谓驮龙参加抗日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不过,“驮龙”的死和李杜后来能从依兰起兵抗日还有一点关系。“驮龙”被抓后,由于素传貌美,张学良和吴俊升都对其很有兴趣,先后发电李杜将其送到自己驻地。左右为难的李杜索性将“驮龙”枪毙,然后告诉两人电报到时“驮龙”已死。因此,吴俊升怀恨,找借口逮捕了李杜。而李杜的夫人王者培,本也是一个枪法如神的奇女子,闻讯立即赶到沈阳要求张作霖做主。张作霖欣赏王者培的飒爽勇气,为李杜洗冤并将其调到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