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中华》第88章


颜学义拉着王鸣的手向王鸣询问如今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怎么样,王鸣眼中含着泪对颜学义说:“感谢汉王恩赐,我们一家人生活的很好。”
年仅23岁的王鸣因为钢铁厂一次意外事故而右脚残疾,虽然王鸣被迫离开钢铁厂,不过王鸣是因工致残,所以钢铁厂承担王鸣的治疗费用,每个月还给王鸣发放一笔足够王鸣一家人生活所需的费用。
更让人瞩目的是,王鸣人残志坚,宅居在家中的时候,翻看各种从图书馆借到的书籍,已经拥有了小学的文化基础,正在朝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颜学义对王鸣的学习精神给予赞扬,希望王鸣以后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同时颜学义心中还想着,等到报社开办,一定要好好宣扬王鸣的事迹。
颜学义此行前来探望王鸣,也不是空着手而来,禁卫军战士将米、肉、油、布等各种物品一一搬进王鸣家中,让王鸣一家心中万分感动。
在颜学义夫妇离开后,王鸣一家望着颜学义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去,王鸣摸着自己五岁儿子的脑袋说道:“儿呀,你要快快长大,长大后为汉王效忠。”
颜学义夫妇前来探望王鸣一家,并没有其他政府高官陪随,只有社区工作人员引路,若是有其他高官来陪随,那就不是真心来探望王鸣一家,而是作秀,颜学义不需要这样的作秀。
大汉王国的高官没有陪随颜学义,他们也同样分路前往源河市各处探望其他老百姓,开展“送温暖”行动。
不单单是源河市,大汉王国其他区域的官员也分路探望老百姓,而新建的福利院是重点探望目标,福利院中有不少失去父母的孤儿、膝下无子女的老人、无人照料的残疾人,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受到漠视,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持续到除夕的“送温暖”行动,让大汉王国的老百姓感受到大汉王国的“温暖”,心中更加拥戴这个统治者,他们希望那令人厌恶的满清再也不会回来,若是敢回来,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自己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民心大增,这就是“送温暖”行动最大的收获,不单单是老百姓感动,参加行动的中下层官员也是触动不少,原来底层的老百姓这么容易得到满足,不少中下层官员内心做出决定,以后要更加善待百姓,不让老百姓失望。
除夕夜降临。
家家户户穿上新衣、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即便是没有多少钱的底层老百姓也想办法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庆祝春节的到来,然后一家人笑着倾听别人家的爆竹声或者观看天上漂亮的烟火,仿佛这是自己家在燃放烟花爆竹一般。
源河市的汉王宫更是早早放起烟花,一朵朵璀璨的烟花在黑夜中绽放。
源河市好像商量好了一般,在看到北面汉王宫烟花绽放后,整个源河市的天空瞬间被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仿佛天地都变了色。
颜学义一家人说笑着观看夜空中绽放的焰火,而肖玫怀抱中的颜美琳“咿咿呀呀”伸着小手,仿佛想要抓到夜空中的焰火。
又一年逝去,新的一年到来。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华日报》(上)
短暂的春节过后,源河市又陷入到繁忙的状态。
原本寂静的钢铁厂、机床厂、纺织厂等工厂的机器重新发出轰鸣声,宣示着工厂正式开工。
大街两旁的商店也一个个打开大门,准备迎接客人上门,来来往往的行人更是让源河市充满活力。
今天是正月初八,也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虽说西历也融入到大汉王国中,但是大汉王国从上到下更注重的是传统农历,什么婚丧嫁娶都按照农历来算。
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大汉王国各级政府乃至各个工厂、商行的第一件事则是召开一场会议或者说晨会,商讨以及安排今年的各项事务,防止以后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这场晨会在以后更是变成惯例,每年新年过后第一天都要开晨会,与年末的年会遥相对应。
此时汉王宫中也在召开一场晨会(例行朝会),由总理颜学才主持,对内阁成员今年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安排,而颜学义坐在主位观看,随时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军事部部长程英:“去年汉军四个师两个旅共七万余人主力部队已经整编完成,正在进行强化训练,重炮旅暂时缺少重炮,预计今年下半年会补充一部分,在今年,汉军将继续征召三万士兵,组建二线部队……”
颜学义:“俊德(常博涛的字),命令兵工厂加快研发重炮。”
“臣领旨。”常博涛恭敬回道。
交通部部长段荣轩:“截止去年已经修筑公路八千三百公里,随着各地水泥厂建成,今年年底将完成两万两千公里公路修筑计划;铁路目前已经修筑六百五十公里,今年计划修筑七百公里……”
……
汉王宫中召开的朝会次数很少,一般是一个月一次,只有在发生重要事情的时候,才会加开朝会,比如说满清向大汉王国进攻,大汉王国境内发生大的骚乱等内阁无法作主的事情,这是需要召开朝会,由颜学义决定如何处理事件。
事实上,如今大汉王国内阁都在绕着颜学义下达的四汌省五年发展计划转,召开朝会也是和五年发展计划有关,内阁最希望能够快点完成颜学义交代的任务,最后交上一份让颜学义满意的答卷。
五年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阶段进行,完成一阶段任务才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不会因为盲目追求完成任务而产生严重后果。
从早上七点开始,长达近一个时辰的朝会结束,内阁成员纷纷离开汉王宫,快速返回各自的部门所在地,因为他们还需要给自己的下属开“晨会”。
在内阁成员离开汉王宫后,颜学义回到书房,接见一个年轻人,他是“颜家堡”小学第二期毕业学生——李诚,样子高高瘦瘦,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脸色有些苍白,感觉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到。
“学生李诚,见过老师。”李诚刚进入书房就恭敬的向颜学义弯腰行礼。
“起来吧。”颜学义看着李诚说道。
“是老师。”李诚起身,不过依旧低着头。
“过来,坐下说话。”颜学义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对李诚说道。
“学生,遵命。”
李诚慢步走向颜学义,在颜学义对面的椅子上正身做好,等待颜学义训话。
“言禾(李诚的字),报社情况如何?报纸什么时候能够发刊?”颜学义问道。
“老师,报社人手严重不足,加上学生我,一共才十六个人,根本没有几个人愿意加入报社,发刊遥遥无期。”李诚苦笑道。
李诚原本是大学中的语文老师,被自己老师一纸命令创办报社,李诚带着一腔热血去创办报社,可是快两个月(不算过年期间)过去了,报社才十六个人,一大半员工只有小学文化,做一个记者还可以,但是撰写文稿就难了,这让李诚如何受得了。
李诚自觉辜负老师期望,没有脸面去求老师帮助,直到今天被颜学义召见,在面见颜学义的时候,也一直不敢抬头看颜学义。
“你呀你,唉,算了,这件事老师自己也有错,没想到创办报社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马上下一道命令,让有关部门好好配合你,起码先得把人手招募齐。”颜学义摇了摇头说道。
其实刚开始颜学义只是起了一个办报社的念头,然后一纸命令让李诚去创办报社,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忘在脑后,没有再管李诚,直到年前才想起来这件事,年后第一天就召见李诚。
听到颜学义的话,李诚高兴的快要蹦起来,只是老师在面前,李诚不敢有丝毫放恣,压抑着心中的兴奋说道:“有老师的帮助,学生肯定很快能将人手招募齐。”
颜学义看了李诚一眼接着说道:“你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有困难,机会只有这么一次,要是你办不成这个报社,老师可要重罚你。”
听到颜学义的话,兴奋中的李诚好似被突然泼了一盆凉水,迅速冷静下来,脑海中仔细思考报社还有哪方面有问题。
沉默片刻后,李诚突然眼睛一亮,恭敬的对颜学义说道:“老师,学生确实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老师能够…”
“什么要求,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老师,只要报社的人手问题能够解决,其他的问题学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