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秦》第321章


文仲点头,他瞅见韩则左手空荡,突然又放下剑,一脸遗憾的说道:“可惜你已经残疾,我此时与你比剑,纵然胜了也是胜之不武。”
说完,就转身欲离。
正当他迈步的时候,突然听得“呛”的一声,他知道这是宝剑出鞘之声。韩则拔剑在手,在背后淡淡的说道:“如果你能胜过我十剑,就算你赢!”
文仲霍然转身,双目冒火的看着韩则,冷冷的说道:“虽然你是个残疾,看样子却还有了一颗用剑之心!也罢!就让我见识见识你的剑法吧!”
文仲再次拔剑,转身面向韩则。
韩则提剑说道:“此剑乃纯铁打造,长二尺四寸,重五十八斤,请!”
文仲抚剑说道:“此剑也是纯铁打造,乃军中配置铁剑,重三斤八两,长二尺三寸!”
文仲剑已出鞘,他的人跟他的剑变得一样的锋利。
韩则就站在他面前,一动也不动,他的剑也跟他的人一样,一样的沉重如山。
他们两个人的目光相遇时,就像钢针扎进了棉花,有的激昂,有的软绵。
他们都没有动,这种静的压力,却比动的更强,更可怕。
周围人都被二人之间的这种气势所迫,他们只能看不动。
这种压力虽然看不见,却绝不是无形的。
文仲忽然道:“你学剑?”
韩则道:“我就是剑。”
文仲道:“你知不知道剑的精义何在?”
韩则道:“你说。”
文仲道:“在于灵。”
韩则道:“灵?”
文仲道:“剑道唯快,剑器唯灵。只有这样,你的剑才会比别人更快一步刺入身体。一个剑客,如果不诚于剑,诚于灵,他已经死了。”
韩则嘴唇微翘,看似在笑。
文仲盯着他,道:“你不诚。”
韩则沉默了一会,忽然也问道:“你学剑?”
文仲道:“我也懂剑。”
韩则道:“你既学剑,就该知道学剑的人不在于快慢,而在于心。只要心至,剑也就到了。”
文仲不再说话,话已说尽。
陆地尽头是天涯,话的尽头就是剑。
剑已在手,已将出鞘。
文仲眼睛紧紧盯着韩则,高手相争,正如大军决战,要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对方每一个轻微的动作,也都应该观察得仔仔细细,连一点都不能错过。因为每一点都可能是决定这一战胜负的因素。
在他的眼中,他看见了对面的人轻松与写意,于是他身形一动,人如离弦之箭。
刹那间,只听得金铁相交之声。
似乎有一股强大的气流充斥在这片窄小的空间,所有人都有一种强光射在眼前的感觉。
那种感觉,让人忍不住就闭上了眼睛。
一闭,再一睁。场中已经了有了胜负。
文仲半跪在地上,低头看着他的剑。
剑已没在手中,而在地上。
地上的那把剑,不像是他的剑。他的剑无与伦比的快,只会刺人身体,又怎么会掉在地上?
文仲开始不懂剑,所以他抬起头,看着韩则。
我需要一个解释。——作为同样的剑客,韩则明白他眼中的意思,因为在很久以前,他也是这样。
韩则说道:“心有多快,剑就有多快!我选择重剑,并不代表它不快。剑法到了一定的境界,你就明白,剑未必走的就是偏锋。剑在手中,快慢在于心,而不在于力量……”
文仲沉思了一会,然后无奈的苦笑。他双手捧起自己的剑,双膝跪地,将剑呈予韩则。
看着文仲的样子,韩则明白,他道:“如果勤于练剑,你早晚会明白的。”
文仲依旧不动,韩则叹道:“既然如此,我就收下你的剑!”
当韩则的手取过了文仲的剑后,文仲的头便重重的磕在地上。
他是剑客,拥有一颗寻求更快的心。
第三百三十章 大音
秦王屯兵于渭水畔,每日清晨便有那光膀子赤足兵汉到河边取水洗漱。那个时候晨间的薄雾还未散去,河水上面还烟雾缭绕,在这朦朦胧胧之中,几千个大屁股朝天而撅当真是壮观无比。临近村有那起得早的小媳妇忍住不要动动嘴皮,骂一群不知臊的东西。手里却端着个木盆儿,怔怔的等着岸边那群男人,希望他们能快点弄完给自己腾出地洗衣服。有士卒瞅见那河边干等着的小妇儿,吹哨的吹哨,打闹的打闹,嘴里边溜出来的都是半黄不荤的调儿。旁边提鞭的军候看见,便将这群没见过女人的家伙通通赶走,自己却舔着笑脸凑到小媳妇面前,殷勤的为她端盆踩水。
等士卒回营之后,便有梳着山羊鬓的孩童用细长的竹竿赶着白鹅小水,白鹅挺胸迈步,一路引颈呼“哦”,小儿将竹竿拍在地上,它们便惦足张翅,一路朝河边飞奔,等下水之后,方又恢复那股怡然自得的神态。
秦军早晨喝的是稀粥,饭里面夹杂着一些青黄不白的菜叶,一勺下去能捞一撮饭,几口灌进肚子,准让你肚子叮当响。所以配以稀粥的是糜子面馍,这种糜子面馍极为粗糙,一口咬下去比吞糠好不了多少,实在称不上美味,然而这种馍馍却是军营里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吃过早餐之后,士卒便开始晨练,这里的士卒大多已经过了操练队形的地步,一般都直接练习劈砍刺杀之术,秦军的武器颇杂,有的持戈,有的持矛,有的持戟,各不相同。不过教习的将军也有办法,只要是长柄兵器者,都弄到一块,练习的主要是刺!刺这个动作看起来好练,实际上颇难,刺不仅要刺得准,还要掌握力度,不能刺得过深。士卒们使用的武器肯定不像将军们精炼出来的武器,他们的矛或者是枪,因为要节省用铁,枪头或者是矛头上的菱角都打得不怎么靠谱,如果士卒掌握不了力度,一不小心就会将敌人刺个透明窟窿。刺得进去并不一定能拔得出来,一时半会拔不出来,那自己肯定要遭殃。所以刺法必须要掌控好,这样不仅省力而且不会刺得过深。在军中使用刀剑者,一般是轻衣死士,刀剑讲究的是近身搏杀,没有一股血勇之气的人是不会加入轻兵死士当中的。练习刀剑也不过是劈、砍、刺、撩几招,招数不多却极为凶险。自古以来,秦地多出轻兵,就是因为秦人敢战不怕死!秦国的轻兵不仅敢冒着箭矢冲锋,还敢与披着重甲的武卒较量,他们的名声可比什么骑兵、铁剑鹰士还要大的多。
轻兵敢战,这也跟秦国所处的环境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关外的精铁流入关中,轻兵数量减少。秦国复国之后,子婴此时却又出现了大批轻兵,这还是跟秦国矿产稀少有关。不论战士是如何的敢战,一旦轻兵切入战场的时机不对,他们就只会白白牺牲,这是热血与勇气都没办法避免的事实。
嬴子婴纵然派出大良造四处寻矿,可久久都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单靠岐山中的那片稀薄的矿山,根本无法维持统一整个关中的秦国的消耗。所以渑池会盟之后,秦国的武器将会得到改善。不管是魏地还是韩地,他们都不缺铁矿,特别是魏地东部,还有一大片露天大矿,不过有一部分土地落入了楚国的手中,如今也只能想想罢了。
铁作为战略物资,魏韩两国纵然愿意同秦国交换,那必然也是用战略物资对换,比如战马、粮食、布匹等……秦国已经失去了在陇西、北地的大型马场,如今只靠一些小型马场,连自己都不够用,哪还能外卖给他国?在秦地能大批量的出产他国的,只有瓷器,秦地的瓷器颇多,虽然质量不怎么好,但依旧能算一种兑换的物品。
渑池会盟,改写的不仅仅是天下的局势。对于三国来说,也促进了商贸的发展,如果楚国不出兵干涉,任凭三国这么发展,只需要三两年,三国的实力就会大大的增强。而此时楚国,至少在今年之内没有办法西顾,接二连三的大战也消耗了楚国的元气,不管是齐地还是南越的那个赵佗都是两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为了挽救衡山国,不仅楚国出兵了,连九江、临江、蜀国都出兵了。南越国实力雄厚,凭借擅长山地战的南蛮和骁勇善战的旧秦武士,在初期联军都没占到什么便宜。到后来随着赵佗越来越深入,局势就渐渐的开始倾斜。等过了吴中、长沙之后,楚国的骑兵就派上了用场,赵佗连打了几次败仗,正焦虑不已的时候,范增又派人到军中散布谣言,说南越国中蛮人造反,大肆残杀境内秦人。因消息传递缓慢,南越方一直人心惶惶,赵佗见兵无战心,有些没结婚的秦兵还偷偷逃跑,他就只好撤兵,放弃了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