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集要》第86章


全国县以上大中学校都适合”,要“坚决贯彻执行”。从此,全军除野战军以外各级党委受到严重冲击,军队院校党组织陷于瘫痪。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规定军以下部队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正面教育,不搞“四大”,这是从部队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考虑所做出的正确决策,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教育中采取了一学习、二讨论、三批判、四表态的方式,迫使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反复理解“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正确性”。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来统一部队的思想和行动。 
在军队“文化大革命”急转直下的形势下,经军委常委讨论决定,并报毛泽东主席批准,11月13日和2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两次召开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陈毅、徐向前、叶剑英在会上就军队“文化大革命”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对军队一些单位的造反派冲击军事机关、揪斗领导干部、大搞打砸抢等错误做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们指出:一讲黑帮,所有的都是黑帮;一讲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有的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样打击面太宽太大。真理就是真理,跨过真理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凭主观空想干革命,就要犯错误。明明看到有的老同志心脏病发了,还要抓来斗,这些人没有无产阶级感情。少数人表现不好,败坏我军的光荣传统,如果不改正,就是废品,将来不能用。他们强调军队的特殊地位,要求保持军队的稳定、团结和集中统一指挥。陈毅、叶剑英等人的讲话反映了对文化大革命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对左倾错误的觉察和抵制。但会后不久,他们的讲话遭到了错误的批判。 
1967年1月初,中共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碰头会,讨论处理军队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有关问题。1月10日,由当时任全军文革小组副组长的关锋、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等起草,经江青报林彪批准的军队报纸宣传要点提出,要“彻底揭穿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于是,“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流毒全国全军。1月11日,全军“文化革命”小组改组,徐向前任组长,江青任顾问,萧华、杨成武等任副组长。江青攫取了直接干预军队“文化大革命”的权力。随后,彪、江青一伙为夺取更大权力,更加肆无忌惮地迫害军队领导干部,进行乱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虽然广大指战员,特别是一些军队的高级干部对不少“左”的东西进行了抵制和斗争,为缓解或制止“文化大革命”一系列的错误及减少所造成的损失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党的主要领导者坚持错误和其他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大革命”的进程。 
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规定,参加“文化大革命”。 
在“文化大革命”中,“左”的一套东西流毒全军。它颠倒了是非,搞乱了思想,涣散了纪律,败坏了作风。许多党委和机关受到冲击,许多领导干部遭到错误批判和揪斗,有的被迫害致死。军队各项工作受到严重破坏,派性的产生和发展损害了军队内部和军政军民团结,给部队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造成许多问题,使军队建设受到了严重损害。
“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第二炮兵领导机构成立
为了保卫国防适应现代条件下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一支独立的核打击力量,并由周恩来主持筹建工作。根据中央军委1967年6月6日的决定,在已建立的导弹部队的基础上,以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领导机构为基础,与军委炮兵管理导弹部队的机构合并,于7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领导机关,直属中央军委领导。1967年7月4日,中央军委任命向守志为第二炮兵司令员,李天焕为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第二炮兵是人民解放军中装备地地导弹武器系统、担负核反击战略任务的部队。它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及院校、科研单位组成。它的基本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战略上配合其他军种作战,是实现积极防御战略的核打击力量。 
战略导弹部队是随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创建时,中央军委确定在专业技术与导弹接近的常规炮兵部队中组建地地导弹部队。1957年12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由解放军炮兵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组建炮兵教导大队,为创建地地导弹部队培训指挥、技术干部。1959年7月,炮兵教导大队完成培训任务,机构撤销。解放军炮兵将原教导大队1营的一个发射连及专业分队,扩编为人民解放军最早的一个地地导弹发射营。1960年3月以后,根据中央军委发展导弹部队的规划,先后在一些军区组建了地地导弹营。为加强领导,适应导弹部队的发展,1964年1月31日,经总参谋部批准,导弹营改编为导弹团,导弹部队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主体装备是地地战略导弹,它是中国战略核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1966年以前,导弹部队使用从前苏联购买和仿制的P—2近程导弹进行教学和训练;从1966年开始,第二炮兵部队装备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1971年中程导弹核武器开始装备部队;尔后,远程、洲际导弹开始在第二炮兵部队服役。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拥有了一定数量、多种型号的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同时,随着导弹核武器的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先后组建了装备有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的地地导弹部队,并逐步组建了一批战斗保障和技术勤务部(分)队。 
1982年9月后,根据中央军委下达的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方案,战略导弹部队的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体制,突破了以往沿用的陆军体制,适应了导弹部队装备复杂、技术性强的特点,有利于保留骨干和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也使官兵比例、作战和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适合作战的需要。1985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改革导弹部队体制和使编制精干的指示,战略导弹部队在保持原编制体制特点的情况下,又重点加强了以发射分队为主体的合成配套,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作战体系。这一新的编组,既突出了自己的特点,又与全军建制部队的序列协调一致,向精兵、合成、配套的方向跨出了一大步。 
第二炮兵部队经过30多年的建设,逐步发展,不断壮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战能力,成为主要的核威慑和核反击力量。它对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加强国防,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人民解放军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三支两军”是人民解放军在“文化大革命”中,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训、军管任务的简称,是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标志。“支左”是指“文革”前期,部队支持地方被称为左派的一些组织;“支农”“支工”是到地方贯彻党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规定,支援农业和工业生产;“军管”是部队对一些要害部门、单位、系统等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则是派军队对大中专院校进行军训。“三支两军”是在“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和人民陷入严重内乱的形势下开始的。 
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夺权”阶段,地方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社会上武斗成风,工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交通严重阻塞。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从上至下,凡要夺权的单位,都要有军队代表或民兵代表参加,组成‘三结合’。不论工厂、农村、财贸、文教(大、中、小学)党政机关及民众团体都要这样做,县以上都派军队代表,公社以下都派民兵代表这是非常之好的,军队代表不足,可以暂缺,将来再派。”按照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于1 月23 日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提出“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找部队支持援助,都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人民解放军应当积极支持革命左派”。同年3月1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